
2015年9月,李浩扛著鋪蓋卷來到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北歧河村,開始了為期三年的“村官生涯”。當時,北歧河村年人均純收入僅為2400元,是個典型的貧困村。如今,在農行和地方政府支持下,李浩認真履職盡責,以金融扶貧為核心,發展壯大扶貧產業,將全村年人均純收入提高到6800元,令北歧河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抓好村班子建設。李浩將農業銀行總行定向捐贈黨費中的100萬元用于建設村級光伏電站,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16萬元左右;帶領村干部赴浙江、河北等十余個縣市考察學習;修建了50多平方米的黨建墻,堅持推行“四議兩公開”以及村班子承諾上墻制度。抓好黨員隊伍建設。李浩先后看望老黨員、困難黨員100多人次,組織黨員赴西柏坡等紅色教育基地學習3次,帶領黨員參與搞產業、跑項目,將4名年輕上進的優秀黨員樹為全村標桿,提升了黨員隊伍戰斗力。抓好黨建陣地建設。在與衡水農行組建“銀村黨建活動室”以及健全“三會一課”制度的基礎上,李浩先后組織召開了5次黨員會議,并創辦了全省第一家農村黨校。目前,農村黨校得到了上級部門充分肯定,已在全縣197個行政村推廣。
對有勞動能力、愿意搞農業種植的貧困戶,李浩幫助他們流轉土地860畝,聯系農行貸款178萬元,申請縣財政大棚補貼資金126萬元,在全村建成了163個蔬菜大棚,帶動了139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李浩在農行支持下,將村奶牛場升級為省級貧困龍頭企業,探索了“農行+政府+合作社+貧困戶+保險”的肉牛“托養”精準扶貧模式。他還利用政府到戶補貼資金購買了748頭肉牛,帶動本村及周邊9個村374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同時,河北農行還為北歧河創新研發“扶貧奶牛按揭貸”,發放貸款45萬元,幫助5戶貧困戶脫貧。在農行掛職副縣長李海波的支持下,村奶牛場擬年底在石家莊股權交易所掛牌。對有勞動能力、但不愿意搞農業種植的貧困戶,李浩依托農行分支機構,帶領他們赴浙江義烏、山東聊城等地學技術、跑訂單,幫助擴建了絲網加工、手套加工、服裝加工等扶貧創業項目。目前,創業項目年產值超過1000萬元,已吸納周邊4個村60多位農村婦女入廠工作。
一是讓民安心。李浩將總行定向捐贈黨費中的35萬元用于幫助弱勢群體解決困難。同時,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重點上訪戶解決相關糾紛,連續三年實現全村零上訪。二是化解民憂。李浩為村里搭建了扶貧電商工作站,開展了扶貧電商等相關培訓;協調拓寬入村1.6公里水泥路面,新建村內小公園,安裝太陽能路燈、高清監控探頭,粉刷街道外立面,購買300冊圖書,建立農行助農取款服務點,解決了村民生活的不便。三是促民康樂。李浩利用總行三農政策部捐款,為20名品學兼優學生頒發了獎學金;成立了鄉村舞蹈隊,舉辦了舞蹈大賽和歌曲比賽,建立了村民文化交流微信群,在村主街道印畫了36幅傳統美德系列宣傳畫,營造了濃厚的鄉土文化氛圍。
一是強化合規意識。邀請縣紀委工作人員入村開展警示教育活動,對村兩委產生了較強的震懾作用;在村委會外墻上制作了公開欄,增強了黨支部廉政意識。二是開展規范化管理。建立了清晰的資產管理臺賬、規范化的合同管理制度、詳實的脫貧檔案文件、嚴格的印章管理制度。三是加強道德文明建設。與村民簽訂《門前衛生三包協議》,先后評選了12名勤勞、孝敬、誠實守信以及好婆婆、好媳婦標桿,使農村道德文明新風滲透到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