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良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受到重視,各地區積極探索農業經濟管理優化措施,為農業經濟建設提供了相應的支持。而綜合考察農業經濟管理實際情況,發現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實際管理工作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會對管理效能的發揮造成嚴重的阻礙。由此,本文將農業經濟管理作為研究對象,對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提供有價值參考。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新時期我國要加強對農村農業建設的重視,并且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正確的指引。在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發現農村經濟管理活動中存在明顯的問題,不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穩定推進。因此要結合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現實需求,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進行優化創新,促進經濟管理作用的發揮,有效維護農村農業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
陽高縣發展過程中高度重視農業經濟管理,并且從多角度探索了相應的經濟管理措施,為農村農業經濟建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撐。陽高縣是國家扶貧開發的重點縣,工業發展薄弱,農業發展水平偏低,縣財政嚴重不足,農業建設缺乏地區特色,對農業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限制性影響。針對這一情況,在開展農業經濟管理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對實際情況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分析,將打造綠色農業作為推動力,以政府連線、企業辦點作為有效的支撐,在地區探索百里生態旅游長廊體系的建設,使縣區內生態、農業、工業、民生等工作得到了優化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在通過有效的農業經濟管理發展綠色農業的過程中,陽高縣將打造全國的“米袋子”作為工作目標,按照運作“大商戶”、結構大調整的工作思路,從市場建設、資金投入和政府扶持等方面做出了土地經營權的改革,并在設施農業方面加強建設,大膽嘗試開展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擔保工作,使全鄉范圍內困難戶貸款問題得到處理,解決了在發展農業經濟方面的資金難題。同時,在農業經濟管理實踐中,還不斷壯大設施農業、助力觀光采摘業、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構建了融合式農業發展模式,逐步形成了農業經濟建設的優勢。截至目前,陽高縣在設施蔬菜、杏果經濟林、生豬羊飼養、糧食種植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產量不斷提高,農業和第三產業的融合效果也明顯的增強,成為農業經濟發展方面較為典型的先進縣。
在陽高縣深入推進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不僅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也遇到了一定的問題,對農業經濟建設工作的持續穩定推進產生了相應的消極影響。首先,地方政府認識不到位,雖然已經能夠結合農業經濟管理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但是并未全方位促進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優化創新,缺乏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視,導致農業經濟管理人才不足,缺乏持續推進農業經濟管理活動的不竭動力。其次,農村地區農業經濟結構缺乏合理性,在優化創新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并未針對吸引和留住農村優秀勞動力制定相應的措施,在管理不到位的情況下,農村勞動力資源和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的矛盾凸顯出來,導致農業經濟管理效能的發揮受到限制,會影響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整體效果。最后,農業經濟管理缺乏核心動力支持。近年來,在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進一步加快的情況下,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受到限制,對于陽高縣而言,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導致在開展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創新力不足,核心動力缺乏,也會影響經濟管理工作的綜合效果。所以新時期要結合陽高縣的發展需求探索經濟管理優化措施,改善農業管理現狀,有效促進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為了推進農業經濟管理活動的改革發展,地方政府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正確認識農業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性,并深入了解人才在助力農業經濟管理改革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進而為了提高人才管理水平,在實際工作中要對農村教育事業進行優化,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基礎。同時,政府部門要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結合農業經濟管理現實需求探索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構建,借助人才的力量推動農村的發展升級。
在農業經濟管理實踐中,為了推動管理工作的發展,要注意引入現代科學技術和教育技術,加強科技創新和先進人才的培養,促進綜合管理效能的提高。同時,要重視對農民群眾的培育,打造新型職業農民,使他們可以更好的應用相關先進技術參與到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保障新農村建設成果,切實提高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綜合影響力。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較為重要的就是讓鄉賢返鄉,因此在推進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也要為青壯年勞動力和大學生參與鄉村建設構建良好的平臺和綠色通道,為鄉村建設提供相應的支持,在優化農業經濟管理效果的基礎上也促進農村文明程度的提高,為農業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各地區在發展農村農業經濟的過程中,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視,并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進行改革創新的措施,逐步解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以生動的生產實踐滿足基層群眾的需求,共同為推進農村農業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