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延平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高度重視農業現代化發展,不斷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一系列先進的生產理念和生產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得到了較大改觀。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通過將“互聯網+”和農業技術推廣有效結合,可以對現有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進行優化調整,并進一步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效率、推廣質量。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了“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和未來發展前景,現將具體研究內容介紹如下: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社會大眾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農產品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最近幾年農產品市場質量安全問題不斷發生,如何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確保農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就成為現階段我們需要重點攻克的難題。很多消費者在采購農產品時,往往抱有很大的疑慮,對農產品質量已經失去信心,懷疑自己購買的農產品會威脅自己身體健康,在這一背景下,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勢必將會影響到我國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通過將農業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聯合,可以實現農業生產的全過程監管,控制農產品生產全過程,實現農產品追溯,為確保農產品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在全新歷史時期,雖然農民群眾的收入途徑越來越多樣化,但農業收入依然是廣大基層地區農民群眾的主要經濟來源。將“互聯網+”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有效結合,能夠確保先進的生產技術通過更加簡便快速的傳輸渠道,向農民群眾傳輸,使得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和應用。應用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生產出來的農產品,不管是產量和品質方面都有所保障,而且還能夠極大的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農戶可以結合消費者需求,生產與之相匹配的農產品,以此來提高自身經濟收入水平,加速農村經濟發展。
將互聯網技術引入到農業技術推廣領域能夠隨時隨地的監控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各個環節是否恰當,隨時隨地監控農業生產各個環節是否健康、科學,通過互聯網監測,及時發現農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不良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解決,規范農民群眾農業生產行為,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帶動作用,實現農產品優質、高產、穩產。同時,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農業技術推廣中,能夠使得農業生產更加智能化、科學化、科技化,打破了傳統農業生產、交易模式,促進了銷售渠道發生轉變。此外,互聯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還會進一步轉變傳統農業管理模式,使得農業管理更加細致化和精確化,可以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更加精確的農業技術服務。通過將互聯網技術和農業推廣工作有效結合,真正實現農業資源現代化利用、現代化管理。
最近幾年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生產過程中,互聯網的應用頻率越來越頻繁,隨之而來的產品電商、農資電商和農村再生資源電商得到發展,使得農業生產農產品發展越來越趨向于電子商務化趨勢。農業生產過程中,通過借助電子商務平臺,能夠直接實現農業生產和銷售的對接,節省中間很多銷售環節,降低銷售成本,提高農戶經濟收入。此外,在“互聯網+”農業技術推廣相互作用之下,借助新媒體渠道,消費者可以實現和農戶的直接溝通交流,突破傳統農業技術推廣方式,農產品銷售模式,借助網絡電子平臺銷售,自媒體運作,電話溝通越來越多,這是未來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趨勢。
在廣大農村地區,通過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利用電商互聯網平臺進行農產品銷售,在農產品形成之前,就會形成了眾籌產品創意,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多樣的內容和可選的產品,能夠為消費者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的定制服務,從而促進傳統農業生產模式革新。通過開展農業眾籌和農產品預售,進一步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農民群眾通過掌握農產品需求,并針對消費者需求,高效的開展農業生產,積極應用先進的生產技術,確保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更加生態、安全、綠色、健康。
與傳統農業銷售模式單一、銷售途徑較少、銷售渠道較窄、銷售成本較高的局面不同的是,應用“互聯網+”開展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銷售、農產品服務更加方便高效,對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產生了嚴重沖擊,同時也為一體化現代農業生產模式帶來機遇,進一步帶動了農村地區電子商務、高品質綠色食品、產地直供和體驗式旅游農業等產業的發展。通過將“互聯網+”和農業技術推廣以及農業生產各個產業鏈有效連接,能夠涌現出農業休閑旅游、農業體驗、民宿、農產品銷售等復合型的新型農業業態。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通過搭建農業信息監控和監測系統,在農業災害預防、耕地質量監測、動植物疫情防控監控、市場信息變化預估、經營決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最終實現由傳統小規模、家庭作坊式生產模式向著訂單農業方向發展。同時,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通過應用云數據技術來監控農作物生產的全過程,將農作物生產的各個階段全面展現到消費者面前,打消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的顧慮,實現農產品質量追溯,進一步確保食品質量和安全。通過構建新型農民培訓機構和再教育機構,利用互聯網開展在線教育、網絡教育、遠程教育、互動教育、認證考試等,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農業生產意識,確保先進的生產技術在基層地區得到進一步的應用,逐步構建高素質的職業農民隊伍。農民群眾在日常生產過程中,還可以將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拍成圖片和視頻,上傳到網絡平臺,由網上專家技術人員進行解答,實現了線上線下的綜合動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