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慰群
公司張總下班駕車回家,途中與前面一輛轎車相撞。“轟”的一聲,連車頭都撞癟了。這是張總第三次發生開車追尾了,前兩次有驚無險,此次卻闖了大禍。
與前兩次追尾情況相似,張總在遇到前面有車時,竭力想保持一定距離,但不知怎的瞬間會手腳不聽大腦使喚、眼前一片空白、反應遲鈍,于是便咬住了前面車的尾部。40歲的張總已有6年的駕齡,技術嫻熟,怎會頻頻發生追尾事件呢?
鑒于追尾發生時張總出現手腳不聽大腦使喚的情況,張總專門掛了神經科的專家號,專家問清病情后,又問了張總飲食情況。張總無奈地說,自己平日應酬較多,幾乎每天飲酒,經常醉酒,但是那天追尾時沒有喝酒。在專家的指導下,張總做了搭積木實驗、數字連接實驗、對聲光連續反應時間檢測等智力試驗,其后還做了感覺、聽覺、視覺誘發電位生理學檢查。
隔了幾天,張總去拿檢測報告。一頭霧水地向專家請教:“為何我要做這些檢查,我到底得了什么病?”專家說:“所做的多項智力測試與誘發電位生理檢查,是想檢查一下你的操作與反應能力,其結果是操作與反應能力低下。鑒于你有長期飲酒史,結合肝功能等項檢查,考慮是酒精性肝硬化引起的隱性肝性腦病。”
為慎重起見,專家又讓張總做了全面檢查,并專門組織其他科室幾位專家對他進行會診,最后診斷他是酒精性肝硬化(代償期)、隱性肝性腦病。神經科專家耐心地對張總解釋了他的病情。
肝性腦病并非鮮見的毛病。但是一些肝性腦病患者在出現明顯神經癥狀之前,先有不易覺察的智力改變,稱為亞臨床或隱性肝性腦病。其中多數人肝臟代償功能尚好,自我感覺也不錯,或僅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反應不靈敏、操作欠精確等表現。德國研究者曾經對肝硬化的駕駛員進行智力檢測,結果發現有60%的人不適合駕車。實際上這些人就存在隱性肝性腦病。不少研究資料顯示肝硬化人群中隱性肝性腦病的發生率約60%以上。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與解毒器官,肝硬化時肝細胞代謝與解毒能力明顯降低,多種神經毒性物質會徑直進入體循環,透過血腦屏障入侵腦組織,干擾大腦的能量代謝及神經傳導功能,引起兇險的肝性腦病。在出現明顯神經癥狀之前的預警信號是智力的改變,患者反應能力與操作能力低下,在駕車、高空作業、精密實驗、機械操作中往往容易發生意外事故。
張總就是長期過量飲酒,對肝臟造成損害,先是發生酒精性脂肪肝病,繼而引起酒精性肝炎,最后導致酒精性肝硬化和隱性肝性腦病。
神經科專家告誡張總一定要戒酒,并解釋說,酒精性肝硬化比其他類型肝硬化的預后要好,只要戒酒,斷其致病的“罪魁禍首”,其恢復要比其他類型的肝硬化要快些。平時可服用降低血氨及通便的乳果糖、益生菌制劑等,適當控制動物蛋白質的攝入,多食植物蛋白如豆制品、堅果等,多食鮮蔬水果,避免過度勞累。在治病的日子里,不要獨立駕車,以免發生意外。
張總感激地說:“謝謝,從今天起我就與酒斷交!”
(編輯 林 妙)
(投稿郵箱:32317945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