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
學醫,是點滴積累的過程。從成長到成熟,從小醫生變身專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幾十年醫學實踐的慢慢積累。學醫道路上快樂有很多,論文的發表、導師的贊許、同行的肯定……但對我而言,作為一名醫生真正感覺到快樂的瞬間在于用我的知識、用我的能力幫助病人緩解病痛,戰勝死神。
每天行醫的過程,就像演繹一部部偵探、驚險電影。醫生充當偵探角色,面對繁雜的場景、收集海量的數據,通過去偽存真和邏輯推理,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疾病的初步判斷,然后采取針對性治療來驗證和修正自己的初步判斷,不斷完善治療方案。應用各種新型的儀器設備、先進的理念和技術,突破一個又一個生命的禁區。每位患者、每個治療過程都不相同,這就是行醫最特殊的一點。
一個心血管外科醫師,常常要面對各種復雜急危重癥患者,需要快速判斷、緊急采取治療措施,應對驚心動魄、懸念起伏的曲折過程。不僅需要深厚的醫學理論基礎、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還需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百折不撓的品格和健壯的體能。
作為醫生,每天都要面對各種患者及其家屬,通過醫院這個“小社會”充分感受現實社會的方方面面、人生百態的點點滴滴。在一次次的生死考驗面前,人們所表露出的真實情感,是在其他場景中很難看到的。在分秒之間、充滿挑戰的生死博弈中,對生活的理解,對生命的感悟不斷加深,這何嘗不是行醫者的寶貴精神財富。
踏上從醫的道路就意味著需要不斷學習知識和更新信息,提升各種能力。盡管辛苦,甚至需要犧牲許多個人時間,但每個人對快樂的理解都不一樣。
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年前,對靖江市人民醫院心內科胡醫生的救治。在一個周六的下午,我接到王東進主任的電話,得知胡醫生在給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做手術的時候自己突發主動脈夾層,正在轉往我院的路上。我們立即通知手術團隊到院準備,胡醫生被送到醫院后迅速進入手術室。
在術前談話的時候,胡醫生的愛人跟我說:“手術風險我們都知道,不用再說了,我只有一個要求,不能讓我6歲的女兒沒有父親。”聽了這句話,我真切感受到責任沉重,以及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帶給醫生的力量。手術總共進行了9個半小時,除了常規的升主動脈、全主動脈弓的置換和降主動脈支架植入,還做了右冠狀動脈的搭橋手術。
令人難忘的是去年夏天一個周末的下午,一個已經到了臨產期的孕婦突發主動脈夾層。相關專科會診,決定先由產科做剖宮產手術,術后4小時也就是晚上10點再做主動脈手術。
而就在那天,我剛剛做完一個主動脈夾層手術,從凌晨3點就一直在手術臺上,實在覺得很累。但孕婦病變的主動脈隨時有破裂的危險,命懸一線,新生的孩子不能沒有母親,手術不能推延。我只有在患者做剖宮產手術時,抓緊時間休息一會兒。手術進行到半夜,雖然我感到十分疲累,但看到母女團聚的情景,我仍感到由衷的欣慰。真所謂“因為她燦爛,所以我快樂”。
行醫帶給我的成就與快樂感,遠遠超過我的付出。
(編輯 林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