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劭亮
36歲的大巴司機陳先生最近無意中發現,自己早起后尿液為紅色,但到了中午尿液就轉清了,便沒有放在心上。誰知近兩天持續出現紅色尿液,這才慌了神,急忙來到醫院。泌尿外科醫生通過膀胱彩超檢查和尿液分析,疑診為膀胱腫瘤:收住院后經過膀胱鏡檢查,最后確診為膀胱癌。醫生立即為陳先生安排了膀胱腫瘤切除術。雖然陳先生術后1個星期就痊愈可以出院了,但是醫生又告知,術后須每1~2周來院行膀胱藥物灌注治療,且每3個月要復查一次膀胱鏡。膀胱鏡檢查中如果發現有膀胱腫瘤復發,須再次行手術治療。
尿中帶有血色,醫學上稱為肉眼血尿:若肉眼看不見,但在顯微鏡下可見尿中有紅細胞,屬于鏡下血尿。需要注意的是,血尿如伴有疼痛,大多是由于尿路感染或結石所致,一般不是惡性疾病:如果血尿不伴有尿痛,則要高度警惕膀胱癌。
膀胱癌好發于40歲以上人群,男女比例為4:1,近年來發病年齡有低齡化趨勢。本例患者年齡為36歲,醫院里甚至可以見到20佘歲的膀胱癌患者。
膀胱癌癥狀以間歇性、無痛性肉眼血尿為主要特點,很多患者無其他癥狀。由于該血尿具有無痛性特點,且多為間歇出現,可自行停止或好轉,易被患者忽略或認為已“治愈”。事實上,患者血尿雖然自行停止,但是腫瘤仍在繼續生長。如果延遲1月治療,膀胱癌體積、惡性程度、侵襲范圍將會大增。因此,治療膀胱癌的關鍵在于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任何成年人出現血尿,尤其是無痛性血尿,均需要立即就醫,在醫生幫助下尋找血尿原因,盡快排除或確診膀胱腫瘤。
盡管絕大多數及早發現的膀胱腫瘤惡性程度并不高,但該腫瘤很易復發,且復發往往不在膀胱內原來的位置,呈多源性特點,給治療帶來困難。以往的治療方法,患者須多次手術,膀胱反復切開以切除腫瘤,痛苦大,治療費用高。隨著微創外科技術的發展,現在泌尿外科醫生運用膀胱電切鏡技術,不用手術刀切開膀胱,而是從尿道插入膀胱鑲直達膀胱,再置入電刀設備和微型攝像頭,醫生通過觀看顯示器進行電切操作,即可輕松切除膀胱腫瘤。為避免腫瘤組織蔓延,腫瘤旁組織也須用電刀進行灼燒。術后還可立即向膀胱內注入化療藥物,以殺滅殘余的癌細胞。大多數手術1個小時即可完成。手術創傷小,術后1~2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動,1周可以出院,食欲、睡眠、體力幾乎無影響。且該手術無疤痕,不切開膀胱,可重復進行,尤其適用于復發患者,給膀胱腫瘤患者帶來了福音。
醫學專家提醒,如果成年人出現無痛性血尿,或尿液常規檢查發現尿中含有過量紅細胞,應及時就醫,做泌尿系統彩超或膀胱鏡檢查,以排除膀胱腫瘤。已行膀胱腫瘤電切術的患者也不可掉以輕心,術后應每3個月復查一次膀胱鏡,這種定期復查應視為治療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