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烈
從人的口腔到肛門,雖有不同的分段,但實際卜-是一條連續的管道。此說法有點不雅,卻是事實。膨大的部分是胃,最細小的部分是小腸,功能各有不同,分工合作卻是“天衣無縫”,令人贊嘆造物主之神功!
請看計時器上食物變成糞便的分分秒秒:食管,通過時間為6秒~1分鐘;胃,食物滯留3~4小時,進行機械與化學加工;小腸,通過時間為5~15小時,進行化學消化與吸收;大腸,通過時間10余小時,吸收水分和貯存大便等??傆?0~40小時。
因此,多數健康人每日排便1~2次,少數人隔日一次,大便成形或半成形,軟便、臘腸樣、硬便等。日排便次數超過卜述標準及/或伴有大便水樣、稀水樣、大量膿黏液,即為腹瀉。雖然腹瀉在生活中最常見不過,但糖尿病患者的腹瀉卻非同尋常。
早在70多年前,就有醫生注意到糖尿病患者的腹瀉有其特點;50年前,這種腹瀉被正式戴上了“專病帽子”——糖尿病性腹瀉(DD)。臨床資料顯示,有10%~22%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程度不同的糖尿病性腹瀉。
糖尿病性腹瀉的特點是呈間斷或反復發作,時間從數小時至數月不等。常于飯后或夜間發作而大便失禁,影響睡眠,為其特點之一。也可表現為腹瀉/便秘交替,其頑同難治不同于一般腹瀉。大便多為水狀或糊狀便,呈棕色,無黏液和膿血。8成左右糖尿病性腹瀉患者的大便是脂肪瀉。脂肪瀉多發生在進食高脂肪性食物,如肥肉、油炸(煎)食物后,大便多稀、軟;因為脂肪含量高,所以便后多漂浮在便器水面卜.,甚至肉眼可看見油花,顯微鏡下可見脂肪滴。脂肪瀉導致患者重度脂肪吸收不良,患者可出現消瘦、皮膚干燥、夜視力不良、骨質疏松等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的癥狀。
患者腹瀉前多有噯氣、腹鳴、下腹部不適,偶有口腔異味。不像一般腹瀉,糖尿病性腹瀉很少伴有腹痛及下墜感,是其另一特點。
糖尿病性腹瀉發生的原因與小腸吸收功能不良有關。已經被消化的營養素不能很好地被腸道吸收,腸腔內滲透壓升高;糖尿病患者小腸運動遲緩,加上血糖升高的環境使腸道細菌過度繁殖,造成菌群失調;過多膽汁進入腸道產生刺激;糖尿病人胰腺功能不佳,胰脂肪酶分泌不足;等。糖尿病性腹瀉是這些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治療糖尿病性腹瀉,最熏要的是嚴格控制血糖達標。臨床研究發現,糖尿病性腹瀉多見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所以有效地控制血糖并保持血糖穩定是治療糖尿病性腹瀉的基礎,臨床主張及早、合理地使用胰島素。
通過呼吸氫檢查.不難發現細菌過度繁殖綜合征。對此可口服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替硝唑等進行有效治療。也可服用益生菌,如雙岐桿菌、地衣芽孢菌等,注意不要與抗生素同時服用。
對于腹瀉次數較頻者,可用洛派丁胺(易蒙停)每日6~12毫克,分2次口服;亦可用可樂定0.075~0.5毫克,每日2次;用藥應從小劑量開始,一般不超過3周,服藥后注意出現低血壓反應。有報告用可樂定貼膏,副反應少。亦可用鞣酸蛋白口服幫助收斂。
有脂肪瀉者應進低脂肪膳食??勺糜靡让钢苿?,如達吉、康彼身、胰酶散、多酶片等,以加強脂肪消化。此外,蒙脫石散、硫糖鋁、消膽胺都有吸附膽汁的作用,前二者還有輕度的止瀉作用,可酌情服用。
腹瀉患者保持樂觀心態,堅定治療信心也很重要。有資料顯示,糖尿病性腹瀉與精神因素也有一定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