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化教育是一種教學理念,生活化作文教學是一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生活的作文教學方法,生活化作文教學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改善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
關鍵詞:生活化教育;生活化作文;探究
一、 生活化寫作教學的涵義
(一) 生活化寫作教學內涵
生活教育理論強調生活和教育是統一的,教育要適應并服務于生活的需要,如果脫離生活,教育便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生活教育是為了適應生活之需,并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發展變化;生活教育重視實踐,主張“在做中學”,強調理論要和實踐相結合。
初中生活化寫作教學,是指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立足生活,開發生活資源,豐富寫作情感與內容;其次,要通過大量的寫作實踐活動,讓學生把寫作知識和方法內化,掌握寫作技巧,提升寫作能力,并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 生活化作文教學理論支撐
杜威的“生活即教育”理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觀”對寫作教學具有很大的現實指導意義。早在20世紀,美國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論,闡述生活與教育的本質聯系。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是杜威的學生,他主張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我國基于生活教育理論的寫作教學研究碩果累累。葉圣陶認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提高作文寫作能力和作文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他還強調作文要注重實用性,要寫生活中可以用得上的文章。張孝純提出語文學習的外延要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要擴大了教學的途徑必須向生活延伸,要把學生從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劉國正也認為語文教學應要聯系生活實際,要把生活中的各種事情以書面化的形式體現出來,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能夠打動人心。
(三) 生活化作文教學原則
遵循主體性與真實性原則。當下學生的作文普遍內容空泛,切身體會少,并且空話、大話多。生活化作文強調學生是作文的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探究生活,積極主動去思考和探索人生,并試著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和體驗。真實性原則并不排斥虛構,寫作可以虛構,但是虛構的事件必須要有現實生活的基礎。
生活化作文教學注重生活化與實踐性的整合。寫作是一種技能,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生活化和實踐性的整合,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閱讀教學中學到的寫作方法遷移到習作中,并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去習得寫作技能,體悟寫作規律,積累寫作經驗,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生活化作文教學實踐性還指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生活,要在大量的社會實踐中獲得寫作靈感和寫作素材。
二、 生活化作文教學實施策略
(一) 激發學生的寫作動力
寫作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個性化的思維活動。初中生的生活豐富多彩,作文題材唯有來自生活實際,才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打消學生畏難的情緒,促使學生有感而發。此時,教師要以生活為契機,給學生搭建了一個感受生活的平臺,創設真實或模擬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寫作動力,引導學生通過習作思考各種社會生活的現象問題,并將模糊思想感情清晰化,將零散的思想片段完整化,描述對現實生活的真實感受,表達對生活的理性認識,抒發自己真情實感。
初中生活化作文提倡愉悅式教學,教師要盡量減少束縛,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由表達的習作環境,讓初中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文體自由寫作,養成有事便寫,有感便發,隨時記錄的寫作習慣,并能夠從寫作中找到快樂,盡情地享受生活的樂趣。
(二) 密切聯系生活,積累寫作材料
寫作來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感知生活的意識和能力。生活有多廣,內容就有多廣。沒有豐富的生活,就沒有內容豐富的作文。生活化作文教學首先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生活,多角度觀察生活,關注自然,關注生活的點滴事物,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從生活中去發現寫作的源頭活水,通過不斷地積累生活體驗和思想認識,生成豐富的寫作內容;其次教師設計作文訓練要盡可能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比如讓學生多去感受家鄉的美景,介紹自己的家鄉、風俗習慣等等。
要多鼓勵學生關注社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拓展寫作范圍。生活化作文教學要讓初中生學會體驗家庭生活,體驗校園生活,參加豐富的校園活動,積極參加運動會、藝術節、志愿者活動等,還要讓初中生學會發現自然,到大自然中感悟四季變化、觀察動植物的生長繁衍,并作為寫作主題,讓學生們在這些觀察活動中有所思、有所得,并用自己純真的心靈抒寫對社會自然的真實感受,如寫校園的秋天,可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觀察和交流之后再寫作,效果自然不同凡響。
(三) 緊抓具體訓練,指導學生合理寫作
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遠離學生的生活,以致學生寫作時只能胡編亂造,勉強成篇。寫作命題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務必使他們有話可說,有情可發。以“每個站點都有風景”命題為例,這種話題不設障礙,題中的“站點”既可以指交通工具沿途必經之站,也可以理解為比喻意,即人生的某一階段,生活的某個縮影。這樣一來,學生可寫之事,可抒之情,可議之理非常之多。學生也能調動記憶的翅膀,盡情抒寫印象最深的某個階段的精彩生活,無須臨場宿構套作。寫作體裁也可由學生自主酌定,寫記敘文、議論文均可。
(四) 更新批改觀念,寫作修改要生活化
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在生活化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籠統式評語的批改方式,要創新批改方法,提高學生評判的意識和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作文評改要以學生為主體,要讓學生真正成為作文評改的主人。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具體學情,嚴格制定一套作文的評價標準,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改作文或者小組互評互改。評價標準要從立意、選材、結構,表達方式等方面制定,特別要強調評價習作是否能夠表達對生活的獨特體驗和感受,抒發真情實感。當然,作文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評價學生習作的優劣,而是讓學生在批閱他人的文章時學會自審,通過借鑒他人反思自己。長期如此,學生定會逐步提升自身的評判能力和寫作能力。
寫作是一種雙重轉化,是由現實生活最后轉化為文字。總之,現實生活是寫好作文的基礎,為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探索如何引導初中生反映現實生活,讓生活化寫作成為一種教學常態。
參考文獻:
[1]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張良田.初中語文教學策略[J].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溫麗琴,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廣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