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學體制改革的發(fā)展,要求初中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應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對此,將導學案設計應用在實際教學中,有利于構建高效課堂,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等能力,從而保障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初中課堂;信息技術教學;導學案設計
一、 引言
在初中開展信息技術課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獨立探索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等,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核心素養(yǎng)。通過設計導學案,有利于將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并設計相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以保障人才培養(yǎng)效果。
二、 導學案的概念及原則
所謂的導學案一般由教師個人備課、集體研究、共同商討而制定的學習方案。要求教師貫徹新課改的要求,加大素質教育力度,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等活動。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確保設計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當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遵循幾個原則:一是,課時化原則,教師應嚴格遵守課時安排,根據每個課時來完成導學案的制作,有利于掌控教學知識量,強化信息技術課堂的針對性和高效性。二是,問題化原則,合理引入教學問題,有利于引導學生參與到問題探究中來,從而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實踐能力。三是,方法化原則,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方案,有利于合理把控問題難度,更好地指導學生的解題方法、思路、技巧。四是,層次化原則,每個學生的知識閱歷、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等存在較大的差異。發(fā)展層次化教學有利于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從而增進學生的學習信心,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三、 初中信息技術導學案設計的策略
(一) 課前延伸設計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營造歡快、愉悅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在輕松的心境下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教師應注重課前的延伸設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打造高效課堂。例如,教師在教學前,應根據導學案完成自學工作,分析導學案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有效性,以掌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等內容。以《IP地址及其管理》一課為例,教師可要求學生分別在瀏覽器窗口中輸入“202.108.22.5”和“www.baidu.com”,并為學生設計問題,分析這兩種輸入方式有什么區(qū)別和聯系。當學生分別輸入后,發(fā)現兩種輸入方法都可以鏈接到“百度”主頁,所起到的功能是一樣的,只是輸入方式不同,在這種情況下,能有效激發(fā)學生主動探討問題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保障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 課堂探究設計
做好課堂探究設計工作,可為學生設計一些教學問題,促使學生通過合作探討、自主實踐來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在導學案的幫助下,學生可以清楚了解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掌握相應的信息技術。但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對一些知識點存在困惑,使得課堂效率受到影響。對此,教師可加大課堂實踐活動力度,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問題討論中來,通過親身實踐來消除疑惑。例如,以《IP地質及其管理》導學案為例,教師可為學生設計問題,“同學們,請大家自主查看本機的IP地址,并比較相鄰機器IP地址之間的差異,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在問題的帶動下,學生可自覺成立討論小組,針對問題進行分析、實踐。大多數學生都可以通過查看到本機與相鄰機器的IP地址,發(fā)現IP地址存在相似性,但實際信息有一定的出入,則表明每個計算機都有一個IP地址。同時,教師可設計下一個問題,“若把本機的IP地址換成相鄰機器的IP地址,會發(fā)生什么呢”?學生經過實踐探索,很快就發(fā)現了IP地址具有唯一性的特點,有利于學生掌握教學中的知識點,以保障教學效率。
(三) 課后鞏固設計
傳統(tǒng)的信息教學模式存在較強的時空限制,教學知識量有限,學生的實踐機會比較少。在這種情況下,會限制學生的知識量,使其知識水平、實踐能力等受到影響。對此,教師應做好課后鞏固設計工作,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后時間,以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例如,每個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信息技術水平等存在較大的差距,教師采用共性教育模式,會使得一部分學生不理解教學內容。因此,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發(fā)展層次化設計。如在進行Powerpoint教學時,可將學生劃分為基礎層、中級層、高級層三個層級。對于基礎層的學生,可要求其簡單添加一些圖片,并合理調整圖片位置;對于中級層的學生,除了需要添加圖片之外,還要添加藝術字、音樂等內容;對于高級層的學生,除了要完成上述任務之外,還可以添加超鏈接、制作動畫等,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從而體現初中信息技術導學案設計的實踐性、有效性、指導性價值。
四、 結束語
教師在設計初中信息技術導學案時,應將導學案貫穿于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將導學、導思、導做整合在一起,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以保障教學效率。同時,要求教師遵守導學案的設計原則,強化自身的引導作用,激發(fā)學生的主體積極性,不斷提高導學案的設計效果,實現其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朱佳平.初探“導學案”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亞太教育,2015,(10):154.
[2]于群.初中信息技術導學案的設計初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4):167.
作者簡介:
蔣曉彬,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教育局電教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