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忠
摘要:泥塑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泥塑從起源到被廣大人民群眾接受,一直伴隨著人們的生活、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傳承。泥塑的制作以泥土為原料,從最開始的兒童玩具到后來的器皿、陶佛像等,它一直沒有間斷過。在經過多年的發展演變,泥塑藝術已經有了自身獨特的藝術價值,在現代社會中,泥塑藝術不僅被國內大眾所接受,而且它已成為中外關系發展與交流的使者,深受許多外國友人的青睞。
關鍵詞:泥塑;藝術;制作;價值
泥塑從起源開始至今已經有4千至1萬年的歷史了。在人類社會漫長的進步發展中,泥塑藝術一直以其自身獨特的魅力,不斷地跟隨時代的腳步,演變發展至今。從一些早期的民間泥塑中,可以反映出當時的廣大勞動人。民淳樸善良、樂天知命的天性。人們通過泥塑藝術的這種表現形式來贊美生活,歌頌生活,對生活充滿了熱情。泥塑是以泥土為原材料而制作的,泥塑藝術品可以彌補人們在當今社會的精神訴求。在我國泥塑一般以宗教造像的形式廣為流傳,亦有精致的小品供人把玩欣賞。宗教泥塑作為我國泥塑文化中的中流砥柱,在整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幾千年間,歷久不衰,不斷散發出它古樸、單純,美輪美奐的魅力,是蘊含著我國宗教文化內涵和泥塑技藝精華的瑰寶。直到今天,傳統宗教泥塑悠久的歷史仍然有著深遠影響。他是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傳統宗教泥塑佛像歷史悠久,數量眾多,遍布在祖國各地的名山大川,寺院廟堂之中,它不僅藝術價值高、堪稱稀世珍品,還能陶冶人們的心靈。傳統佛像泥塑的主要材料是塑泥、麻繩、木材、斷麻、棉花、稻草、海沙、稻草、糠、麥秸、馬釘等。泥塑的主要工具是一種鉛筆狀的木棍子,也可稱為“抹子”。這種工具兩頭各有一個鏟面,鏟面光滑。泥塑佛像前先按一定比例、尺寸、動態、做一個木骨架,之后捆上麥秸和稻草以增大骨架體積,周圍纏繞上麻繩結,之后在架子上涂抹泥漿,再用爛泥和谷殼拌好的粗泥在稻草捆好的骨架上用力緊壓、將粗泥固定牢;接下來等粗泥干到五六分的樣子再覆蓋塑泥(塑泥用泥土、棉絮、沙子混合而成),塑造出所要的佛像的軀體和衣質每個細節,佛像就塑成了。它的制作過程一般分為五個步驟:1、打骨架。按佛像大小比例,算出骨架的長短,取料鋸好后用圓釘把整個骨架釘好。如果是站著的佛像,采用石板,根據骨架上的兩腳跟處跨距鑿出多少直徑的兩個洞,然后把骨架豎起來,用鐵錘把骨架的兩個腳骨打進石板的兩個洞里,再用木銷打進去,直至牢固為止。打骨架時要考慮到泥塑的動態比例、體積、重心和承受泥巴的重量,如大型泥塑佛像,最好用鋼筋、扁鐵、角鋼等,金屬材料電焊制成骨架。它能承受很大的重量,又可以保持永久性的牢固。2、捆稻草繩。把整體骨架用粗的稻草繩子一圈一圈地繞,捆得密而結實,小腿和手臂應用細草繩捆。使泥巴有一定的厚度,制作起來會靈活方便,不會碰到草繩。3、上粗泥。做粗泥前先把粗泥和細泥分開,把已切好的稻草混入粗泥里,逐步用腳踩入泥中,泥與稻草拌勻即成粗泥。粗泥和稻草的比例要適當,以泥漿能使稻草之間相互粘合為度。上粗泥要先從頭再到腳,在骨架整體糊打上4公分厚左右的粗泥,在小面積盡量糊薄些,防止細泥太厚。然后用手刮、壓、打,不使它脫落。需要的地方再加泥糊上,從體積上來說完成八成左右就夠了。頭、頸、手臂、小腿、下端等部位露出衣飾外面的,粗泥不能多,有的甚至可以不加粗泥,使這些體積小的地方在加細泥時有余地和空間效果。4、上細泥。(1)細泥是粘性強、質地細而純的泥巴,需把細泥放在干凈的水泥地上,先用水浸透,用腳踩勻,使其成厚泥漿狀(不能太稀)。然后將泥粘滿手,再粘上棉花壓到泥漿上。棉花要放得均勻,泥漿與棉花反復拌勻后,再滲入沙子,像做面團那樣拌揉或者用木錘子敲打,就成細泥子。泥與沙的比例為3:1。如泥多,則收縮性大,易開裂,沙多則缺乏粘性。因此,泥、沙、棉花三者的配比要適當。(2)上細泥時要注意骨架上的粗泥是否已干燥到八成左右,要達到用手指還能壓出印子,基本上已硬,就可以上細泥。粗泥太干,細泥易剝落;粗泥太濕,收縮性較大,裂縫也大,容易變形。(3)塑造要全面整體均勻地鋪一層細泥,而且根據形體需要去塑,把動態比例、形體逐步調整準確。整體一般高度收縮小,寬度和厚度收縮性多,邊做邊改,干透后裂縫就會較少較小,直至做出表面效果。形象刻畫出來,作品就完成了,讓它逐漸干硬。(4)上細泥時間過程較長,若天氣熱,塑手和腳體積較小的地方容易干,細泥干后很堅硬,再修改就很困難。因此,這些體積小的局部最好一次做成,也可以用塑料薄膜包好,等全部塑好,即可以放手讓它干透。(5)泥塑干透后,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大小裂縫,要及時修補。修補用的細泥要求含沙量多一些,把裂縫塞緊,補成與表面一樣。更加細小的裂縫,最好采用優質石膏粉加膠水調好修補。
泥塑藝術之所以能從幾千年前誕生,經過不斷的發展演變流傳至今,不僅是由于民間藝人對泥塑的不斷推進與創新,更重要的是泥塑藝術在日益變化的同時,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每逢歲時節令、人生禮節以及宗教祭祀的活 動中,泥塑藝術品都會出現在人們的眼前,發揮著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當今社 會,泥塑藝術已經有了其自身的價值,而且泥塑藝術的這些價值已經逐漸被人們 所認可。泥塑藝術在中國已經經過了幾千年歷史,在現代的藝術品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經過泥塑藝人們的不斷創新,泥塑從簡單的玩具發展到現在的彩繪泥 塑,它一直散發著自身淳樸的鄉土氣息,并且以其獨特的造型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吸引著人們。濃郁的民俗氣息,原始粗獷的風格,讓人們在喧囂紛擾的大都市里親近自然,體會民間百姓的樸素生活。現如今的泥塑藝術已經不 僅僅在我國國內深得人們的喜愛,它已經流傳于全世界。它不僅作為藝術品流傳于全球各地,還代表著中國人民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民族性格,向外國友人展示了中華兒女的聰明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