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鵬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網絡信息化已經悄然無聲的走入了我們的學習與生活。我們的生活與網絡息息相關,所以,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與發展,我們也在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引入了計算機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但是由于教學體系還不成熟,正處于一個發展時期,所以,在教學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本文我就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剖析其產生的成因,希望能夠探索出一套適應于小學生的教育教學新模式,促進小學生計算機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學習。
關鍵詞:教學方法;操作性;教學內容;實用性;素質教育
前言: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我們的生活被鋪天蓋地的網絡所覆蓋。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與發展,我們也在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引入了計算機信息技術這門課程。計算機信息技術不同于傳統的數學語文外語等基礎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與實用性,所以,應該盡早納入小學生的九年義務教育當中。但是由于是一門新興學科,發展還不是很成熟,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當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本文我就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剖析其產生的成因,希望能夠探索出一套適應于小學生的教育教學新模式,促進小學生計算機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學習。
1、小學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教材的選擇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與發展
目前,教材的選擇依然存在著一定的盲區。各個學校、地區對于計算機課程教材的選擇沒有一個統一的教材,各個學校自行其是,有的學校使用這個出版社的教材,有的學校使用另外一個出版社的教材。教材的內容也僅僅是局限于軟件操作過程的講解,教科書通常采取的是模塊化的結構體系,以學期或者學年為一個學習周期,進行模塊化學習。但是小學生年齡較小,這種系統化的學習方式并不適用,而且過細的模塊化學習也會喪失小學生學習的熱情與主觀能動性。
1.2 實踐學時設置較少,且容易被主科課所取代
根據國家教育部的文件要求,小學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總教學課時至少應該不少于68學時。但是,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很多學校遠遠達不到這個要求。往往只能一周上一次課,如果在扣除掉法定節假日,周末,期末為主科課“讓位”,實際實踐的學時往往還不到40學時。這么短的學時,又沒有一個緊湊大塊的學習練習時間,學生根本學不到什么東西,往往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就流于形式,得不到學生的重視。沒等點燃學習興趣,深入學習呢,課程就結束了。由于實踐學時嚴重不足,老師無法制定合理化的教學大綱和日歷。如果按照教材內容安排,40學時遠遠達不到學習的目的和要求;如果脫離課本,學生又只能學習一些皮毛,實踐學時又與教材內容發生了矛盾,該如何解決?
另一方面,由于學校資金、設施條件有限,很多小學校沒有開設計算機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即使開設了,也只是走個過場,沒有專業的計算機專業教師,通常都是由其他擅長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老師兼任,缺乏高深的理論功底。另外,由于不是“小升初”的重點科目,學校領導對于計算機課程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通常在期末復習階段,就為主科課“讓位”,宣布“停課”了。
1.3 缺乏嚴格的考核機制
很多小學校都把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設置為選修課,這就給學生造成了一種誤區,就是計算機課不重要。學好學壞一個樣,也不是重點科目、這就從客觀上造成了學生思想上的不重視,那么,學習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況且,對于計算機等非重點科目,學校也沒有一個嚴格的考核機制,所以,學生往往就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將時間都花費在數學語文外語等“小升初”的重點科目上去了。
2、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思考
2.1 教材應加強實用性與創新性
對于小學計算機教材的選擇上,我們應該根據計算機課程的學科特點,與時俱進,選取最新的教材內容,以便于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發展要求。我們應該立足于學校以及學生的不同情況,選擇適合于本地區、本年級的教材設置。對于低年級學生,我們應該采取“0基礎”的教科書,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我們就可以因材施教,實行“分層級教學”,實施書+活動記錄本+教學評價手冊的模式。
2.2 盡可能的擴大學生課下的實踐環節,合理利用網絡化資源
針對于課時不足的現實情況,我們可以在課上縮短學生練習的時間,盡可能的傳授一些理論知識,在課下,放開機房的開放時間,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去機房進行模擬操作,實踐練習,提高計算機水平的熟練程度。如果可能的話,從學校的角度出發,加大對于計算機課程的重視程度,這樣學生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重視這門課程,繼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3 引入競爭機制,完善考核制度
即便計算機課程不一定在各個學校都能實現考試課的設置,但是我們計算機任課教師可以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可以開創教學新模式,開展“以評促改”,“以考促學”,制定一套科學、有效的考核指標體系,完善期末考核制度。另外,我們也可以定期舉辦一些計算機軟件小比賽,鼓勵學生踴躍參與到其中,你追我趕,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計算機水平的提升。
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一定要群策群力,齊抓共管,上下一心,共同促進小學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的發展。我們所有計算機任課教師必須抓住時代的東風,認真鉆研業務水平,構建出一套適合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新模式,促進學生計算機水平的逐步提升!
參考文獻:
[1]龔孝華、徐勇.淺談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評價[J].新課程評價,2015(2):51-52.
[2]何克抗.當代教育技術的研究內容[J].中國電化教育,2013(8).
[3]陳紅、黃宇星、李藝.小議信息技術課堂紀律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11):129-130.
[4]史春華.信息技術課任務驅動教學法初探[J].內蒙古教育,2014(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