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利
摘要:足球運動是一項有益身心,老少皆宜的傳統運動。小學高年級足球運動的開展,有助于學生提高身體素質,培養他們的戶外運動能力。而目前的小學高年級足球趣味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從其問題下手,探討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力求改善這樣的教學現狀。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趣味足球;改革措施
引言:
足球的由來歷史悠久,它自被開發以來就深受社會各層人士喜歡,是一項老少皆宜的趣味運動。小學高年級開展足球活動,不僅能夠使學生們在課余間增加歡樂度,轉換心情;還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本文從趣味性教學模式展開,關注目前關于小學高年級足球教學中出現的主要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探究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改善這樣的教學狀況。
一、小學高年級足球趣味教學改革的潛在問題
趣味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它被運用于小學的足球教學中,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由于它的創新性和活躍的教學特點,很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無法把握教學標準,導致課堂活躍度過高,學生組織性差,課堂紀律較差,影響了趣味性教學的有效發揮。
比如一部分教師往往忽略熱身的作用,在課外活動前未能組織學生進行課前熱身活動,只是將更多的注意力用在課堂教學上,致使學生準備活動不足,身體協調能力差,在教學環節就會發生很多學生難以掌握足球技巧的狀況,有時候也會發生學生受傷的特別情況,不僅降低了教師教學的信心,也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影響課堂的順利進行。
再比如還有部分教師,在課堂中未能充分理解趣味性教學的特點,沒有在課堂講授中采用相應的游戲環節,教師只是一字一字的將足球基本知識口頭講解給學生,其余時間便完全交給了學生,讓學生自由活動,浪費了整節課的本質作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少,交流少,導致學生不能完全掌握足球技巧,在實踐過程中也屢出差錯,對于足球的信心也在實踐中慢慢消磨,致使運動興趣大減,降低了足球運動的積極性,從而導致課堂效率的降低。
二、足球趣味教學的特點和傳統教學模式的轉變
足球本身的趣味性再加上注入趣味性模式的教學,使得小學高年級的足球教學效率充滿很大的提升空間。而要想充分發揮趣味教學的最大優勢,就應該制定相應的教學標準和規則。
首先應該在教學中保證學生遵守課堂紀律,遵守課堂秩序。有組織的課堂活動能夠充分發揮課堂的教學作用。一般情況下,趣味教學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力求保證培養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和團隊合作意識。讓學生們在團隊的學習和活動中,發揮自我的參與價值,小組成員間的個人成果也能數量疊加,增大學生們的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生們參與課堂活動的參與度。
其次教師應該組織多樣的游戲活動,將趣味性教學的特點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小培養專業型人才。趣味性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游戲的方式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教師應該遵守寓教于樂的原則,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教師們需要逐漸的改變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將新穎的游戲活動加入進教學環節中。例如足球小型比賽,花樣足球比賽,運球能力展示等,豐富足球教學的多樣性,創設學生都喜歡的足球游戲,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最后教師應該注重足球專業知識的趣味性講解。拋棄傳統的乏味傳授模式,運用實際演練的動作和學生自主訓練的形式兩者相結合,讓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筆者在很多針對學生的采訪中得知,老師只是一味的講解很難讓學生們保持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如此一來就容易消磨學生原本對于足球運動的喜愛,從而漸漸變得漠視這項運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會難以管理學生,降低教學效率。所以,為了將傳球,運球,踢球,防守等基本技能完整的傳授給學生,教師們應該有效結合趣味性教學模式的特點,通過學生小組形式進行不同階段的游戲訓練,例如“頂遠游戲”“三搶三”這樣的教學游戲。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學習足球基本技能,不僅能有效掌握足球的基本知識,還能大大激發學生對足球的熱愛和學習興趣。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高年級足球教學應該時刻注重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的創新,針對本節課的特殊性(課外活動),教師應該采用最適合學生,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潛力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例如趣味性教學模式。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將足球知識潛移默化的傳授給學生,在學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有益于學生們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朱凡麗.探析小學高年級足球趣味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J/OL].體育世界,2018(03):165-166
[2]徐虹.系統訓練,趣味拓展——足球課教學策略之探索[J].在線,2015(5),122-123.
[3]朱志磊.基于游戲化的小學足球課程的構建[J].田徑,2016(1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