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宏
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創新與研究
一、多媒體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借助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激發小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的動力。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日益衰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于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如我在教5以內的減法(一年級數學上冊)時,先用課件演示,創設問題情景:秋天,菜園里結了5個大南瓜,小猴子收了2個回家。讓學生敘述情景,并試著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提出“菜園里還有幾個南瓜?”的問題。接著問:該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電腦顯示:5-2=?教師最后提問:5減2得幾?你是怎樣算的?學生分組交流想法,教師巡視指導。
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學生喜歡的小猴子收南瓜的形象,學生很高興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師啟發引導下,主動探究故事中的數學問題,多媒體輔助教學既形象生動,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提高學習效率
數學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教師如何設計數學問題,則成為了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而一切問題的產生又源于情境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設情景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核心。如我在教學行程問題(五年級上冊數學)時,先用課件展示:兩列火車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1)兩車相遇;(2)兩車不相遇;(3)兩車相遇后繼續行駛。通過課件展示,學生正確理解了題意從而掌握了數量關系。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增設疑問,巧設懸念,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積極配合課堂教學,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助于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
數學的教學內容與其它科目相比較抽象,再加上有些內容的傳統教學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內容對于學生而言比較難掌握,這就形成了教學的難點。而教學重點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境中通過積極的思維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科學的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某些教學重點、難點的教學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圓的面積公式推導”(六年級上冊數學)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運用傳統教學很難講清楚,又花時間較多。在設計課件時,運用多媒體模擬剪拼,把圓等分成8份、16份、32份……多次投映,可將一個復雜的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問題在有限的時空內妥善解決,得出了圓的面積公式,并有機地向學生滲透了極限的思想,既有效地解決了教學的重點,又突破了教學的難點。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
運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為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當今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科學地使用多媒體,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智力、能力的開發,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
二、多媒體教學在數學中的運用保障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體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多媒體課件作為教育思想的具體表現,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發展水平,如心理特點、年齡層次、知識積累等各方面的因素。例如在“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中,可以一邊展示課件、一邊講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歡吃猴王做的那些又香又甜的大餅,一天猴王做的大餅剛出爐,它的三個孩子吵著說:“我要吃餅,我要吃餅。”于是猴王把三塊大餅分給三只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塊大餅平均分成四塊分一塊給老大,老二嫌少吵著說:“一塊太少,我要兩塊”,猴王便把第二塊餅平均切成八塊分兩塊給老二;老三更貪了,吵著說:“兩塊太少,我要三塊”,于是猴王把第三塊餅平均分成十二塊,分三塊給老三。接著老師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餅多?”因為有生動的故事情節,有趣的圖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化抽象為具體,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目標
多媒體的目的就是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解決課堂中的難點及重點。因此,在確定課件的目的時,首先應該深入分析學期、單元及課時的教學內容與目標以建立一個完整的學科要求體系,并從中設計出適合于教學的課件,在師生互動的教學環境中,讓學生逐步掌握教學內容。如在《圓的認識》教學導入時,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圓形的東西,(碗、燈罩、鐘、輪胎……)接著問學生這些物體哪部分是圓形的,學生說后教師就用多媒體展示這些物體,并點擊鼠標,把每個物體通過旋轉或正面透視變成大小不同的圓形,讓學生馬上建立起圓的表象。在學習圓的形成時,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做圓,圓的概念非常難理解,教師可適時展示動畫:一只羊脖子上系著一根繩子拴在木樁上,并繞木樁跑一周回到起點,羊在草地上留下的痕跡,就是一條封閉的曲線,也就是圓,這樣直觀展示出圓的形成過程,學生會過目不忘。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和諧課堂氣氛
多媒體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圖文聲像并茂的課件,能將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展現在學生的眼前。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要注重優化組合
從教育教學的整體系統來講,多媒體的選用必然是多種媒體的優化組合,這樣才能真正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設計課件時要簡潔實用,少而精,省時省力易于操作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