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
摘要:隨個近兩年各個學科高效課堂模式的展開,可以說成效顯著。筆者也意在探究出一套適合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方向和模式。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創新;知識重構
信息技術學科本身就是“時代發展”的代名詞,它不同于傳統學科,自學科誕生來,它所體現的就是當今世界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科技的創新,意在培養全方位的新時代學生,造就了信息技術學科。
進入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作為最前沿的信息技術學科,其特點就應是“新”,但正因為這一學科處在這一特殊時代大背景下,要想同步呈現信息技術時代的飛速發展,顯然是不現實的,一門學科教材的編寫與改進需要一個過程,而信息技術學科可以說沒有這個“允許”的時間。所以,要想呈現給學生們真正信息技術學科的特色,就需要信息技術教師根據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時改進改變自己的課堂教學內容,進而盡量呈現信息技術課堂的真正特色。
正因為信息技術學科的這一特殊性,所以說打造信息技術學科的高效課堂,首要任務是打造信息技術學科的高效教師。信息技術學科教師本身首先要有這一理念,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內容“新”,“新”旨在體現這一學科的時代發展。所以信息技術課堂就要能夠給學生呈現出這種“與時俱進”的新,“日新月異”的新,使學生從而感受到這一學科的魅力,體會到駕馭這一學科的重要性。
一、教材內容的重構—信息技術課堂的“新”。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學科教師教學任務就不同于其他傳統學科,“備教材”這一環節更多呈現的是“改教材”,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發展綱要》、《信息技術》教材、每年甚至每月信息技術方面的創新與發展來重構我們的教學內容。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要勇于接受新知識,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發展綱要》、《信息技術》教材,結合各個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有選擇性的重構教學內容。
二、打造信息技術學科獨有的教學方法。
重構的教學內容怎樣高效率的呈現給學生。每個學科都想找到本學科特有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學科也是一樣。從各個途徑我們都能夠獲取這樣或那樣的教學方法,我們在課堂上也使用過這樣或那樣的教學方法,我們也提煉出了適合自己學科的、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教學方法。在這里我不在一一列舉和闡述不同的教學方法。那適合各個學科的教學方法因為教授的學科內容不同,必然呈現方法有差異。但好的教學方法的效果是相似的——高效率。能夠高效率推動課堂向前發展的教學方法就是好的教學方法。而好的教學方法必定是符合各個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的,它必定能夠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夠激發、培養和加深學生認知興趣的教學方法就是好的教學方法。而信息技術學科的“新”必定是最吸引學生的地方。可以說信息技術學科的“新”,就是信息技術學科最好的教學方法。
三、“新”是為了“實”更實。
各個學科的創新不應該是花拳繡腿,信息技術學科的“新”更應該新的有特色,有信息時代的特色,有科技發展的特點。信息技術學科的“新”應該更好的服務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當今時代,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我們信息技術課堂的“實”就是使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對信息時代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通過信息技術學科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媒介的使用方法,使其成為學生一生生活、學習、工作的得力工具。
所以,信息技術學科的高效課堂需要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學科理念的轉變,業務能力的提升……我相信信息技術學科的高效課堂模式必定會在我們的努力中誕生,成長,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