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剛 王佳樂 熊 江
(重慶三峽學院,重慶 萬州 404001)
為了貫徹落實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于2010年提出了“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重大改革項目。卓越人才培養成為眾多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門話題,如文獻[1]針對卓越人才培養的特點,探討了全新研究型教育的理念和管理制度;文獻[2]探析了基于卓越人才培養視野下的地方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思路;文獻[3]探索適合我國機械工程類卓越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對于軟件工程專業來說,卓越人才培養成為其教學培養模式的主旋律,如文獻[4]提出了"校企一體化"軟件工程卓越人才培養模式,重構校企合作關系;文獻[5]提出構建全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思路,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及創新能力;文獻[6]從專業教育知識體系、工程實踐教育體系、教學團隊與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質量保證與管理體系等多方面,闡述卓越軟件人才培養的軟件工程專業改革過程;文獻[7]闡述如何通過校企聯合、企業定制的軟件人才培養實踐,提升學生工程能力及實踐動手能力,提高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文獻[8]提出高校要根據辦學定位和社會對軟件人才的需求,通過與軟件企業合作辦學,充分發揮產學研在本科卓越人才培養中的協調作用。可見,針對軟件工程專業,探討基于卓越人才培養的教學實踐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此,結合本校軟件工程專業的實際情況和培養特點,探討了一種P2P的校內實踐教學模式,解決當前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達到實現卓越人才培養的目的。
我校是一個地方綜合性本科高校,目前,正處于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總結多年從事軟件工程專業教學的經歷,發現軟件工程專業在實踐教學中存在如下問題:
由于近幾年學院招生人數持續增長,招生人數由1000左右,迅速擴展到1800左右;但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嚴重滯后,教師數量增長幅度不大,特別是專職實驗指導教師數量嚴重偏少,在這種情況下,專任教師也成為了實踐教學的主力軍,目前,專任教師和專職實驗指導教師的總量并不多,師生比高達 1:40;專任教師除了繁重的課堂教學任務以外,還有相當重的實踐教學指導任務,作為軟件工程專業來說,實踐指導教師設計實驗內容非常重要,這就造成實踐指導備課量比較大,同時,實踐教學質量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當前,在學校的教學模式安排中,通常情況下,每次實踐教學的時間是2個學時,即一個實踐教學單元有兩節課,學生連續參加實踐教學的時間為90分鐘;針對軟件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來說,每次實驗都可能涉及軟件設計、數據庫設計、系統功能模塊設計或程序編碼與調試等內容;作為一個普通學生來說,如果沒有實踐教師的指導,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要完成這些實踐任務,顯然是不科學的。
目前,我校大多數計算機實驗機房一次性最多只能容納60名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除極少數班級因人數太多而被迫分組實踐教學以外,大多數班級的實踐教學指導仍然采用了以自然教學班級為單位的集中實踐教學模式,即C/S實踐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通常是一個擁有50名左右學生(Client)的班級,在兩節課的實踐教學時間內,只有一個老師(Server)負責實踐教學指導。很顯然,如果一個老師在90分鐘內要解答50名學生提出的問題,那么解答學生問題的時間是非常短的;加之,軟件工程專業的實踐指導內容大多會涉及分析、設計、編碼問題,短短2分鐘左右的指導是非常粗糙的,即便有一部分學生不提問題,教師深度指導學生的數量也是非常有限的,不能實現班級學生的全覆蓋;平時,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只能通過課余時間來解決,及時性不是很強,最終導致學生收獲不大,教師的整體教學效果也不會很好。
下面以軟件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為例,仍以每次實踐教學單元時間為90分鐘來闡述P2P教學模式的定義及實施過程。
P2P實踐教學模式是指以一個實踐指導教師為技能傳授源點,在短時間內訓練3至5名優秀學生 (局部卓越培養對象)完成部分實踐任務,這幾名學生便形成新的技能傳授點;然后,這幾個源點可以并行向其它接收點傳授信息,即3至5名優秀學生在熟悉老師傳授技能之后,向班內其他同學演示講解已掌握的技能;最后,優秀學生和其他同學之間,可以相互探討實踐內容,達到互為補充學習的目的,從而構成了從學生到學生的對等(Peer-to-Peer)實踐教學模式。
2.2.1 傳授源點準備
傳授源點準備就是實踐指導教師的備課階段,在這個階段內主要做好兩個事情:一是設計好本次實驗課的內容,包括實驗的目的、要求和結果,特別是軟件開發過程的編碼實例部分;二是選擇好幾個優秀學生(局部卓越培養對象)作為并行傳授點;并行傳授點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實踐教學效果。并行傳授源點的選擇標準如下:
(1)學習主動性強,在學習過程中愿意主動出擊,積極性要高;
(2)技能領悟性強,平時積極探索,深入分析,思維靈活;
(3)軟件編碼能力強,能夠做到老師一點即通,如果一個技能要思考很久才能學會,這樣是不能成為并行傳授點的。
(4)具有奉獻精神,作為并行傳授點,學生在平時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遇到更多的困難,但要學會努力去解決。
2.2.2 并行傳授點培養
在實踐教學單元時間的前20%時間內 (即開始上課的18分鐘內),實踐指導教師負責向全部學生演示實踐教學內容,重點培養優秀學生(并行傳授點)。通常情況下,在短時間內大部分學生是不可能掌握實踐技能的,但必須保證優秀學生(并行傳授點)能掌握基本操作過程,否則指導教師的教學準備是不成功的。這個階段實現了實踐指導教師對部分學生的深度指導,也奠定了這部分學生卓越培養的基礎。
2.2.3 P2P初期傳授
實踐教學單元時間的前20%時間后到前50%時間止稱為P2P初期(即從上課后的19分鐘到45分鐘時間內)。這個階段是優秀學生(并行傳授點)向其身邊的部分同學同時傳授實踐技能的時候,可以實現學生對學生的部分深度指導,還有一部分同學肯定得不到詳細指導,需要自己探索。與此同時,實踐指導教師也可以擴大覆蓋范圍,從而增加深度傳授實踐技能的覆蓋面。
2.2.4 P2P中期傳授
實踐教學單元時間的前50%時間后到前70%時間止稱為P2P中期 (即上課后的46分鐘到 63分鐘內)。這個階段是學生到學生對等模式深度傳授實踐技能的繁殖期,大部分同學都會得到深度指導,但不一定都來自實踐指導老師,逐步達到擴大深度指導覆蓋面的目的。實踐教師的指導任務可以減少,工作重心由教師指導學生做變為監督學生做。
2.2.5 P2P后期傳授
這是P2P模式全面鋪開階段,即實踐教學單元時間的剩余時間內,學生到學生的對等傳授模式全面形成,即學會的學生都可以給不會的學生傳授技能,通過學生自己多次重復的操作或講解,實踐內容會得到進一步的深化,能力提高幅度迅速增長,深度指導學生全覆蓋,并且還達到學生之間相互取長補短的目的。
P2P實踐教學模式可以保證在實踐教學單元時間內,所有學生得到深度指導,學生遇到的問題可以及時得到解決,為實踐技能連貫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比傳統的C/S實踐教學模式優越一些,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老師的傳授壓力,克服了實踐指導教師數量不足的困難;基本做到學生疑難問題不帶到課外,學生通過課堂內的多次重復性實驗或講解,對實踐教學內容有了更深入的掌握,達到了鞏固技能傳授的目的。特別是優秀學生扮演了實踐指導老師的角色,可以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達到了培養卓越人才的目的。
[1]丁麗芳.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對研究型教育模式的促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4),168-170.
[2]畢全超,郭強,于楓珍,等.卓越人才培養視野下的地方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7(7),76-77+82.
[3]王淑坤,高藝,李學光,等.基于工學結合模式的卓越工程師計劃實施探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01),74-77.
[4]胡智喜,莊燕濱.“校企一體化”軟件工程卓越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3(02),77-80.
[5]龔宇輝,王伯金.構建卓越軟件工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23),181.
[6]周順平,方芳,張劍波,等.面向卓越人才培養的軟件工程專業改革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5(07),77-81.
[7]曲海成,郭偉,梁雪劍.軟件工程專業卓越人才“企業定制”培養模式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5(15),54-58.
[8]祝義,梁銀,朱暉.軟件工程專業本科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江蘇師范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為例[J].福建電腦,2016(12),59-6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