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燕平
一
中國的傳統村落,首先給人一種詩畫般的美。如果僅止步于此,那大概村落的價值也不過爾爾。有識之士之于村落,更看重因它而養成的村落社會。
社會學里,分有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一種是沒有具體目的,只是因為在一起生長而發生的社會;一種是為了要完成一件任務而結合的社會。用國外學者的話說:前者是“有機的團結”,后者是“機械的團結”。用我們自己的話說,前者是禮俗社會,后者是法理社會。禮俗的社會,大概如我們的村落,法理社會大概像我們的城市。
熟悉是從時間里、多方面、經常的接觸中所發生的親密的感覺。這感覺是無數次的小摩擦里陶煉出來的結果。而在許多的宗族的村落里,這種熟悉更是從他們“不熟悉”的先輩那里就已經養成了。他們可能管一個比他父親還要年長的叫哥哥,稱呼一個比他年紀還要小的叫叔叔。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我們會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矩的自由。
現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所以得講個明白,還要怕口說無憑,畫個押,簽個字。這樣才發生法律。
二
熟悉就不用法律了。“這不是見外了么?”從熟悉得到信任。在一個被信任的社會里生活那是一種怎樣的幸福。
熟悉而信任,這是信任的一種基礎,另一種基礎村里人叫做習俗,學者們叫做文化。這是一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習俗或文化,是一種有所顧忌的習俗或文化。這種習俗或文化表現在人的言行舉止上,就是老實,客氣,大度,“不改其樂”。面對此種,哪有不信任的道理。
儒家文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停留在士大夫階層,或者說還是文化人的文化。宋代之后,儒家文化逐漸走入巷陌直至深入民間。這點朱熹功不可沒。他把文字的內容,轉化成形式的規范,建祠堂,修家譜,傳家訓,制禮儀。南宋的士大夫不遺余力,希望能夠把“誠心正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散布到民間去。通過廣大士大夫來影響老百姓,大家都來“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若能如此,這天下不就太平了嗎?
王陽明的百姓“日用倫理”:處處有圣人,處處可以修行;曾國藩的“黎明即起,灑掃庭除”,都是朱熹《家禮》的延續。終至老百姓在各種規矩和習俗中,養成了中國人含蓄內斂的秉性。
在這樣人群中生活,加之自然環境的優美,中國村落,真可以是從心所欲而不越規矩。
三
一個好事者蹲在地上仔細觀察地面,引來不斷的好奇者,于是扎了一大堆人。等到第一個好事者下班回來路過,那里還扎著一堆人。這是當年的一幅諷刺漫畫,諷刺我們的無聊。其實在這無聊的后面還有得聊。中國人喜歡扎堆,比如,在高速公路和高鐵尚未大興土木的年代,只要新修一條公路,不出幾個月,你就會發現原本開闊的路邊建起了新房,又出現了因行人家畜家禽而引起的交通堵塞。在巴黎,中國人把人家原本有各種生活設施的街區扎堆成了清一色的服裝或電腦一條街。將十一區變成了“華人服裝一條街”,將十二區的圣馬丁街變成了“華人童裝批發街”,蒙加萊街變成了“計算機一條街”。
然而,在這些因扎堆兒引發的煩惱背后,也有著一種集體的精神,互助的精神,抱團取暖的精神。在中國的鄉村,很少見到像歐美國家,一處處的獨立門戶,而多是一座座數百人數千人乃至上萬人聚居的村落。中國村落,也是因為愛扎堆的產物。
四
因為聚居而形成了村落,又因為村落抱團的形式,更增添了取暖的感覺。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村落的建構對于村民的文化心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山西磧口是晉商的發祥地之一,因為黃河在這一段不能行船,西北地區和內陸地區的貨物交易不得不在這里卸貨換裝,磧口彈丸之地一時成為熱港。周圍的山坡上建起了數個村落,其中的西灣村和李家山村最為有名,而兩村建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只要進得一家,可以全村走通。他們說,一人有難八方支援。
上海同濟大學阮儀三先生幾十年來奔波于各種古村古鎮之間,疾呼保護和發展。在他的眼皮底下許多無可估量的古村古鎮被野蠻拆毀,也有為數不多但彌足珍貴的古村鎮在他的努力下死而復生,生而顯赫。著名的如浙江的烏鎮、西塘、南潯、龍門、安昌、前童,山西平遙古城,江蘇蘇州平江區,四川廣元昭化古城,上海、福建、山東、安徽等地都有阮先生攙扶起的古建古村。
阮儀三先生所以殫精竭慮,不顧老邁之軀奔走于鄉間,當然珍惜這古老村鎮的軀殼:建筑,但更珍視的是這些古老村鎮的靈魂:人際關系。下面這段話是先生幾乎以沒有標點符號的節奏一氣呵成的:“街巷、里弄、胡同,形成了有序的房屋排列組合的結構,好,下面青梅竹馬就出現了,遠親不如近鄰就出現了,過房親出現了,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前條巷子里的小哥哥、后條巷子里的小妹妹,從小在一起玩,弄堂里邊玩游戲,跳房子,踢毽子,做貼紙,就是因為這種鄰里關系,房屋的組織肌理,形成了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一種生活的形態。”
五
村落雖然遠去,但人心還是“可古”。
杭州朝暉小區開展的“推開門,我們就是一家人”鄰里活動,良渚文化村業主自發發布的《村民公約》,都是中國村落精神的現代版本。熱衷扎堆,抱團取暖。
我們要享有自由,但不妨礙他人。中國的村落早有這樣的格局:可以隨心所欲,但不破壞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