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槐英 ,李源 ,任曉丹 ,何曉俐
(1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門診部;2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研究生部護理系,四川成都,610041)
視網膜脫離(retinal detachment)也叫視網膜脫落,是指視網膜的神經上皮層與色素上皮層分離。因脫離部分的視網膜無法感知光刺激,進而可能導致個體出現視野缺損甚或致盲[1]。由于視網膜脫離常較為突然,而為有效避免視力進一步衰退或喪失,盡早施行手術為首選治療措施[2]。雖然大部分患者經手術治療后病情明顯好轉,但伴隨患病所產生的心理危害 (如因擔心視力永久損害或手術失敗等而出現焦慮、抑郁、恐懼等)卻難以在短時期內自行消除[3],而患者術后視力改善不明顯或反有下降,會加劇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甚至可能誘發更嚴重的心理問題,如偏激、有自殺意念等[4],均導致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心理痛苦主要指心理、社會、精神等多因素所導致的一種不愉快的情緒體驗,不僅對個體的生活造成極大困擾,還對其軀體癥狀的控制及治療帶來不利影響[5]。本研究自2016年2月到2017年5月調查視網膜脫落患者的心理痛苦狀況并進行影響因素分析,從而為制訂定合理有效的心理干預策略提供理論依據,現將方法和結果報道如下。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選擇2016年2月到2017年5月在本院眼科行視網膜脫落復位手術術后1周的123例患者,男71例,女52例,年齡18~72 歲,平均(42.83±13.14)歲。 納入標準:經影像學或光學檢查確診為視網膜脫落的患者,年齡滿18周歲;知情同意并自愿配合完成本研究;能正常溝通交流。排除標準:存在精神問題;患有老年癡呆或記憶力受損;非首次出現視網膜脫落;合并有其它嚴重慢性疾?。灰暰W膜脫落發生在黃斑區。
1.2.1 一般資料問卷 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視網膜脫落患者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熱愛運動與否(既往平時喜愛并經常參與較劇烈的體育運動)、合并慢性病與否、距術前視網膜脫落時間等疾病相關資料。
1.2.2 心理痛苦溫度計(distress thermometer,DT)DT[6-7]共包含 2 部分:①心理痛苦溫度計,由 0~10分共11個尺度組成。其中最低值0分表示無痛苦,1~3分為輕度痛苦,4~10分為中重度痛苦,10分表示極度痛苦。得分越高代表心理痛苦程度越重。國外研究顯示[8],對心理痛苦溫度計的測量學評估將分界值定為4分能得到最好的敏感度和特異性。②心理痛苦相關因素調查表,包含實際問題(6 個條目)、交往問題(4 個條目)、情緒問題(9 個條目)、軀體問題(20個條目)及宗教信仰問題(1個條目)5個因子,共40個條目。5個因子中的每個條目所反映的原因:“0”代表無,“1”代表有。該研究心理痛苦溫度計Cronbach's α系數為0.884。
對視網膜脫落患者的問卷調查于術后1周左右進行。所有調查由本研究組成員完成,調查開始前對成員進行統一培訓。在資料的收集過程中,調查人員耐心地向患者講解填寫問卷的目的和意義,并取得患者的配合。問卷原則上要求由患者本人單獨完成,但考慮到本研究調查對象的視力在恢復過程中較脆弱,因此必要時可由家屬或調查者協助閱讀,閱讀過程中務必保證問卷朗讀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并于患者填寫完后及時檢查問卷的有效性,無效問卷可重填或作廢,以最大程度的減少實驗數據的偏倚。共發放問卷140份,實際有效回收123份,有效回收率87.85%。
數據采用SPSS22.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采用頻率、百分比、均數±標準差描述,統計學方法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t檢驗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123例視網膜脫落患者的心理痛苦平均得分為(4.25±2.03)分,其中存在顯著心理痛苦(DT≥4分)的患者有83例,占67.48%。視網膜脫落患者心理痛苦的相關因素見表1。由表1可見,患者心理痛苦相關因素所占比重最大的前5位分別為水腫、身體活動受限制、擔憂、經濟問題、睡眠問題。
視網膜脫落患者單因素分析見表2。由表2可見,不同視網膜脫落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熱愛運動與否、距術前視網膜脫落時間及合并慢性病與否的心理痛苦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 P<0.05)。
以患者的心理痛苦總評分為因變量,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熱愛運動與否、距術前視網膜脫落時間及合并慢性病與否為自變量進行
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見表3。從表3可見,年齡、熱愛運動與否、距術前視網膜脫落時間、合并慢性病與否是患者心理痛苦的影響因素(均 P<0.05)。

表1 視網膜脫落患者心理痛苦的相關因素 (n=123)
表2 視網膜脫落患者心理痛苦的單因素分析 (分,±s)

表2 視網膜脫落患者心理痛苦的單因素分析 (分,±s)
項目性別組別n F/t P男 女3.225 0.075年齡(歲)9.503<0.001文化程度4.190.017婚姻狀況<45 45~60>60初中及以下高中及大專本科及以上未婚已婚離異或喪偶5.7720.004熱愛運動5.918 0.016距術前視網膜脫落時間(d)是否<3 3~7>7 3.9080.023合并慢性病 是 否71 52 66 44 13 37 60 26 30 69 24 39 84 21 49 53 43 80得分4.04±1.81 4.69±2.20 4.92±2.15 3.89±1.60 2.69±0.95 3.54±1.73 4.67±1.95 4.62±2.23 5.30±2.28 4.13±1.79 3.63±1.84 4.95±1.93 4.02±1.98 3.57±1.99 4.06±1.98 4.85±1.92 4.86±2.02 4.02±1.945.035 0.027

表3 視網膜脫落患者的心理痛苦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視網膜脫落患者術后的心理痛苦得分為(4.25±2.03)分。以≥4分作為顯著心理痛苦的分界線,則其顯著心理痛苦發生率為67.48%。加拿大CARLSON等[9]對癌癥患者研究顯示,心理痛苦發生率為37.8%;黃壘等[10]研究發現,癌癥患者顯著心理痛苦發生率為47.9%,孫柳等[11]報道的膀胱腫瘤患者的心理痛苦的55.5%。由于惡性腫瘤對患者的生命構成嚴重威脅,患癌群體極易罹患心理疾病[12]。而本研究結果顯示,與癌癥患者相比,視網膜脫落患者心理痛苦發生率偏高,提示視網膜脫落患者術后的顯著心理痛苦發生率較高,且絕大多數患者可能伴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由于視網膜脫落患者平均年齡趨于中年,因而被告知可能有失明的風險時普遍難以接受;即便采取手術治療,預后也可能不太理想或有復發的可能而使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漸長;由于眼部神經密集且敏感,因此手術創傷本身也可能會給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痛苦。醫護人員應及時采取切實可行的心理干預措施,預防患者的心理問題嚴重化、復雜化。
本研究顯示,導致視網膜脫落患者出現心理痛苦的主要原因是身體和情緒問題。居于前5位的依次是水腫、身體活動受限制、擔憂、經濟問題、睡眠問題。①其中水腫可能與手術創傷時間較長而引起的眼部組織充血有關??勺襻t囑通過局部熱敷、用藥等措施來予以改善,并注意觀察和監測局部變化。此外,醫護人員也應多加留意患者的眼部消腫進程,及時增減相應治療藥物,并做好眼部傷口的清洗、護理工作,嚴防感染。②而身體活動受限制,不僅身體舒適度改變,也給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擾。米豐花等[13]研究顯示,網脫患者術后1周其生活自理問題影響焦慮和抑郁情緒的發生。由于視網膜脫落后容易復發,需再次治療;大多數患者對視網膜脫落疾病了解不足,對經濟問題和預后存在擔憂、恐懼等不良心理,提示醫務人員患者的信息支持、健康宣教以及情感疏導的力度??赏ㄟ^采取舒適護理等措施來改善,如常規增加1~2次全身擦浴,并于擦浴后督促家屬勤換衣物,必要時護士協助患者于床上洗頭,并做好頭部保護以免污染傷口。在保持所需體位的前提下指導患者自行變換身體姿勢,對需采取俯臥姿勢的患者定期檢查受壓處有無紅腫、壓瘡等形成。保持室內溫、濕度適宜,并注意開窗通風。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考慮可能與強迫體位或疼痛刺激等不舒適感有關,對醫務工作者要努力幫助患者找尋癥狀來源,及時消除誘因,以減少患者因睡眠質量不佳而帶來的心理困擾。對存在輕度睡眠問題的患者,可鼓勵其選擇聽音樂、腳泡熱水、飲用牛奶等方式來幫助睡眠,難于入睡可遵醫囑服用短效鎮靜催眠藥物來輔助睡眠,同時心理指導消除患者顧慮和擔憂等情緒,從而最大化促進患者睡眠。
3.3.1 年齡 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是視網膜脫落患者出現心理痛苦的主要影響因素,其中年齡<45歲的患者心理痛苦程度較重,這與劉雅等[14]研究結論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年輕患者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要弱于年長患者,且年輕患者對視力的要求和對失明風險的恐懼程度更強烈,因而其心理痛苦程度也更明顯。因此,醫務工作者應多關注年輕患者群體,普及全面而詳細的疾病知識,使其更加積極樂觀的看待疾病,擺正心態,樹立視力完全恢復的信心。
3.3.2 距術前視網膜脫落時間 本研究結果顯示,距術前視網膜脫落時間是患者出現心理痛苦的主要影響因素,其中網脫時間>7d的患者心理痛苦程度較重??紤]可能與術前緊張、擔憂、恐懼等情緒積累天數更久有關,同時發現視網膜脫落后是否及時進行手術直接關系到手術的預后,因而拖延手術日程越久,患者術后對視力的恢復程度、復發風險等各種不利因素也會更加焦慮和擔心,從而加重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對于醫院而言,應優化術前檢查程序,提升檢查效率,縮短手術預約日程,使患者能更快的在確診后實施視網膜修復手術。此外,對于術前等待時間較長的患者,應多給予關注,并加強與此類患者的溝通交流,為患者排除顧慮和擔憂。
3.3.3 熱愛運動 本研究結果顯示,熱愛運動與否是視網膜脫落患者出現心理痛苦的主要影響因素,其中熱愛運動的患者心理痛苦程度較重。由于術前多數患者被告知今后將無法再進行較為劇烈的運動、不能再過度用眼等,較多患者于術后情況好轉之際,放棄一些運動愛好,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因此,醫護人員多給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導,并告誡患者術后半年至1年后預后良好可適當少量參與的可能性,但注意自我保護,并定期復查。
3.3.4 合并慢性病 本研究結果顯示,合并慢性病是視網膜脫落患者出現心理痛苦的主要影響因素,與牟倩倩等[15]研究結論一致,其中合并有慢性病的患者心理痛苦程度較重。慢性病可能是導致視網膜脫落的誘因,而合并慢性病的患者可能對痛苦感受更為敏感,且合并癥本身也會一定程度上加劇患者的心理痛苦表現。應敦促該類患者積極治療原發病,及時篩查可能出現的心理異常表現,并采取相應的心理指導策略。
綜上所述,視網膜脫落術后患者心理痛苦的發生率較高,其影響因素包括年齡、熱愛運動與否、距術前視網膜網脫時間及合并慢性病與否。針對不同影響因素應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以避免此類患者發展為心理障礙的可能。對入院的高?;颊邞皶r篩查和關注其心理狀況,在實現疾病康復的同時,也最大程度遏止其心理問題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