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愷,許方方,葉紅,沈霞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腎病中心,江蘇南京,210000)
維持性血液透析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 是終末期腎臟病 (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腎臟替代治療。隨著生物醫學模式的轉變,延長ESRD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是現代醫務人員的目標和理念。但由于醫療技術的局限性和疾病的不斷進展,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質量仍處于較低水平。研究發現[1],MHD患者睡眠障礙的發生率在 60%~77%,而由于疾病的遷延不愈,多數MHD患者經歷著疲乏,焦慮、抑郁等多種不適癥狀,其中疲乏的發生率可高達 65.6%[2-3],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影響其預后。適量運動能讓MHD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獲益。現在臨床多采用有氧運動,其中慢走是MHD患者最常使用的運動方式,然而較多患者日常運動隨意性較大,很難精確評估自己的運動量,依從性低,難以堅持[4]。本研究2016年1月至6月通過對MHD患者量化運動改善患者的睡眠及疲乏癥狀,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將方法和結果報道如下。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液凈化中心門診治療的30例門診MH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 18例,女 12例,年齡 26~74歲,平均(47.41±8.51)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 8例,初中11例,高中8例,大專及以上3例。居住方式:與配偶一起居住20例,與子女一起居住5例,與配偶子女一起居住3例,獨居2例。透析齡5~86個月,中位數23.50個月。原發疾病:腎小球疾病14例,高血壓腎病6例,糖尿病腎病5例,多囊腎2例,其他3例。研究方案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年齡≥18歲,意識清晰,有一定閱讀和理解能力;血液透析時間≥3個月,每周≥2次,有獨立行走能力,肌力>3級(Lovett 6級評分法);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有精神疾病史;有嚴重合并癥,如嚴重感染、腦卒中、軀體殘疾不能獨立行走、惡性腫瘤、心力衰竭等疾病;依從性差。排除標準:研究中出現嚴重并發癥或死亡無法繼續完成本研究。
干預前后要求患者24h佩戴小米手環2(XMSH04HM),每周最后1次透析時將手環交由研究者提取本周運動及睡眠的信息。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身體機能設定參數,根據患者平時的運動水平設立運動目標步數[5]。具體算法如下:理想體重=身高(cm)-105±10%,正常體重且心功能良好的患者對應中等運動強度,可達到100步/min的步頻,每天30min,加上每天日常活動步數約為2000步,累計為5000步左右;消瘦及肥胖患者根據自身情況,適當降低步頻,達到80~100步/min,或適當減少運動時間,并根據自身的體力、健康狀況適度調整運動強度和時間。干預期間由專科護士不定時進行電話隨訪,并建立微信群對手環的使用和遵從度進行監督和指導,患者在遇見困難時也可撥打科室的電話隨時咨詢,每月評選出運動之星給予榮譽激勵及物質獎勵以調動患者依從性。干預時間6個月。
1.4.1 睡眠質量 采用由 BUYSEE等[6]于 1989年編制的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其具有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重測信度、構想效度及實證效度[7]。該問卷包括19個自評條目,7個維度,包括主觀睡眠質量(1個條目)、入睡時間(2個條目)、睡眠時間(1個條目)、睡眠效率(3個條目)、睡眠障礙(9個條目)、催眠藥物(1個條目)及日間功能(2個條目)。每個維度按 0 分(很好)、1 分(較好)、2 分(較差)、3 分(很差)來計分,累計各成分得分為 PSQI總分。總分0~21分,得分在7分以上提示睡眠質量較差,總分越高,代表睡眠質量越差[8]。
1.4.2 疲乏感 采用中文版慢性病治療功能評估-疲勞量表[9](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hronic illness therapy-fatigue,FACIT- Fatigue), 其包括 13 個條目,1個維度,用以評估患者過去7d疲乏的程度及其對認知、生理、心理、社交方面的影響,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0分表示“一點也不”,4分表示“非常符合”來計分 總分0~52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疲乏程度越輕,生活質量越高。該量表已被研究者翻譯并用于評估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程度[9],本研究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2,可用于臨床對MHD患者疲乏感的評估。
所有研究對象在入組時、6個月時統一填寫調查問卷,問卷在研究人員使用統一指導語介紹之后,由患者獨立填寫,若患者因視力、文化程度等原因限制填寫,可由研究者詢問后代為填寫。問卷填寫完畢即刻收回,研究者當場檢查問卷填寫的完整性,若有漏填及錯填,請患者及時修正,確定問卷合格后方可收回,發放30份,回收有效問卷30份,有效回收率100.00%。
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后患者運動量、睡眠質量和疲乏感得分比較見表1。由表1可見,干預前后患者運動量、睡眠質量和疲乏感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干預后患者運動量和睡眠質量總分高于干預前,干預后疲乏感得分低于干預前。
表1 干預前后患者運動量、睡眠質量和疲乏感得分比較 (±s)

表1 干預前后患者運動量、睡眠質量和疲乏感得分比較 (±s)
項目運動量(步/日)睡眠質量(分)疲乏感(分)干預前(n=30)4323.53±1294.62 6.88±2.43 35.76±18.37干預后(n=30)5829.36±2371.48 6.52±2.39 41.34±19.23 t P-4.271 3.178-3.684<0.001 0.001 0.002
慢性腎臟病臨床實踐指南 (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10]建議并鼓勵慢性腎臟病血液透析患者進行規律性鍛煉。而國內研究顯示[11],大部分MHD患者無規律運動鍛煉,運動量總體水平不達標。而把MHD患者的運動量化,個性化、科學化為MHD患者設置運動量,并使用運動手環客觀反映患者每日實時步行數,其有震動提醒功能,有助于患者直觀感受目標情況,起督促及鼓勵作用,使患者循序漸進達到每日運動量;并監督和督促患者實現每日目標活動量,提高患者運動的積極性,從而增加MHD患者的運動量。步行運動使MHD患者全身肌肉舒展,加速全身血液循環,有效鍛煉患者下肢大肌肉群和身體協調能力,促進機體神經系統產生微電流刺激和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分泌,使大腦皮層放松,縮短入睡時間,并養成良好的運動及作息習慣,改善睡眠質量。其提示運動量化可顯著改善MHD患者的睡眠質量,與范汝艷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MHD患者疲乏感較為普遍[12]。武佼佼等[13]綜述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影響因素及干預措施,指出運動療法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疲乏感。相關研究表明[13-14],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能夠加速全身血液循環,促進血紅蛋白的代謝和增加,一定程度上改善MHD患者貧血狀況,從而緩解因貧血而導致的疲乏感;且MHD患者對疾病治療缺乏信心,產生抑郁、疲乏等負面情緒,運動量化干預后,每日達成步行目標后手環會給患者鼓勵提示,增加其自信心,醫護人員適當給予榮譽激勵及物質獎勵,可以讓患者得到更多的關注,使其積極面對疾病,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減輕精神和心理上的疲乏。由結果顯示,運動量化干預后患者運動量和睡眠質量總分高于干預前,干預后疲乏感得分低于干預前(均P<0.01)。
目前,關于血液透析患者運動干預的研究較多,但其干預方案強度、頻率及難度較大或不統一,不適用于身體狀況差、合并癥多的血液透析患者,臨床推廣度不高,患者較難堅持下來。本研究采用較簡單的步行運動量化給患者個性化、人性化設定目標值,鼓勵患者每日達到最佳運動量,能提高患者睡眠質量,減少疲乏感,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