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洪激
田園詩詞,顧名思義,就是以田園景物和田園生活為描摹對象的詩詞一體。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開創(chuàng)田園詩體后,有唐一代,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田園詩派的出現,一掃士大夫詩詞的沉悶之氣,給詩壇吹起一股新風。唐以降,田園山水詩詞空前繁榮,不少詩詞大家,如韋應物、柳宗元、儲光羲、常建、蘇東坡等,都加入到了田園詩詞的隊伍中來,以貼切、精妙的藝術技巧,把田園景物和田園生活圓融一起,造就了樸素、率真、恬淡、純美的藝術韻味,構成了田園詩詞的美學價值,也反映了田園詩詞作者的思想品格、理想信念和對美學的追求。前人是如此,今人亦是如此。
姚泉名三些樓田園詩詞,就亟具新時代的鄉(xiāng)村特色、鄉(xiāng)土氣息和鄉(xiāng)音韻味,充滿了審美情趣,也充滿了審美價值。
如《安陸錢村賞銀杏》:
萬樹焚如黃蝶群,錢沖此季最銷魂。
富民也屬秋風事,金葉飄來銀杏村。
在詩人筆下,秋風如焚,黃葉飄落,就像成群的黃蝶漫天飛舞,給錢村增添了無盡的美麗色彩,描繪了錢村令人銷魂的田園美景。隨之,詩人筆鋒一轉,借“秋風”說事,是秋風使“金葉”飄進銀杏村,足以讓銀杏村富起來。簡直是一幅令人欽羨的田園生活圖。作者的高明之處,在于全詩沒有一句政治口號,但是你從詩中卻能領會到,“秋風”就是黨的富民政策,是黨的富民政策給銀杏村帶來巨大變化。寫田園是實,寫秋風是虛,虛實相生,情景交融,深刻反映了新時代新農村的新變化。
又如《上張灣農家飯》:
斬斬青秧繞竹岡,張家小菜逐盤嘗。
歸來最念鍋巴飯,舌底猶存野火香。
農家竹岡,野火燒飯,鄉(xiāng)土小菜,舌齒留香。詩人用樸素、自然、純真的語言把個特色農家、特色鄉(xiāng)味寫得那么清香誘人,令人饞涎欲滴。這既是對田園生活的真實表現,也是對藝術心靈的外化提升,更是詩人有意識的美學追求。作者這種獨特把握現實的能力,應是他的審美理想使然。
再如浣溪沙詞《遠安縣嫘祖廟會》:
嫘祖像前朝日紅,山街開出傘花叢。蠶龍舞在笑聲中。 野蕈尚攜山味道,桐油自帶水姿容。一籃買走萬千峰。
這是一首描寫山街廟會的感懷詞。作者不說參加廟會的人多,而只說:“山街開出傘花叢”;不說廟會的規(guī)模大,而只說:“一籃買走萬千峰?!边@就是語言美,也是修辭美。寥寥幾筆,把個山街廟會渲染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
姚名泉的田園詩詞美,既表現在鄉(xiāng)情上,也表現在鄉(xiāng)愁上。如他的《老屋拆遷現場》:
夜雨新晴日影浮,鏟車力大愧煞牛。
卅年祖屋忽如夢,一陣黃埃已似丘。
犬嗅殘磚庭樹兀,風過空院曬繩柔。
應憐老父無言立,必有傷心藏在眸。
隨著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征地拆遷,已見慣不慣。面對力大愧煞老牛的鏟車,卅年一夢的祖屋,瞬間便成丘土,連黃犬都在斷瓦殘磚中來回嗅視,熱窩難離,老父自然默默無言地把悲傷埋在心底。詩人這樣的鄉(xiāng)愁描述,正是老父心底里滴悲戚于過往,寄希望于將來。展現的不是一種無奈,而恰是一種生活細微的美感。美感是詩詞的生命,表現著詩詞的內在張力,決定詩詞的美學價值。
除上所述,姚泉名田園詩詞的美學價值,還體現在詩詞中的一些警字、警句上。所謂警字,就是對詩詞中使用的每一個字,尤其是關鍵字,進行精細地推敲和創(chuàng)造性地選配,使其簡潔精美,含意深刻,形象生動。這是詩人應有的運用字詞的功夫,所謂“字者,眼也”。晚清著名詞學家江順詒《續(xù)詞品》云:“千鈞之重,一發(fā)系之;萬人之眾,一將馭之。句有長短,韻無參差。一字未穩(wěn)全篇皆疵?!比缍鸥Α洞和贰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的“濺”字和“驚”字,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亂石穿空”的“穿”字,等等,都是經過錘煉后更加形象、感人的警字。警字煉得好,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活躍情韻和化腐為奇的美學效果。三些樓詩詞中的警字用得非常奇崛。例如他的《鐘祥娘娘寨》“誰省桃園待脫貧”中的“省”字,《石榴紅村》“飛檐掛日村樓古”中的“掛”字,《游蔡甸金龍水寨》“淺醉橋頭不緣酒”中的“緣”字,《浣溪沙·題潛江》“拈來鄉(xiāng)韻發(fā)新鳴”中的“拈”字,俱皆穩(wěn)妥、簡潔、新奇,如靈丹一粒,化石成金。記得有一年高考語文試題,是閱讀王維《過香積寺》,要求學生從第三聯“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兩句中找出詩眼的“咽”和“冷”兩個警字來。這也說明一首詩中關鍵的警字之美至關重要。
何謂警句?警句就是一首詩中最精警動人的佳句。清人梅堯臣為警句提出了一個標準:“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而見于外?!本褪且炀蛣e人沒有造出的句子,令人耳目一新。三些樓詩詞中不乏新奇的警句。如《磁峰道上》中的“土溪河畔村民善,慈竹竿竿似鞠躬”;《上張灣農家飯》中的“歸來最念鍋巴飯,舌底猶存野火香”;《鶴慶道中》中的“玉皇不是癮君子,煙草因何種上天”;《過芷江》中的“秧田水足江新滿,常被青崖撞個彎”;《游蔡甸金龍水寨》中的“淺醉橋頭不緣酒,荷香十里釀斜暉”;《遠安縣嫘祖廟會》中的“山街開出傘花叢”“一籃買下萬千峰”,如此等等。這些警句,句式精美,形象生動,韻味濃郁,無論寫景還是抒情,都表達出別人無法表達的情境,在情與境不斷變換推移中,將詩的主題推向極致。宋戴復古《論詩十絕》云:“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后行?!狈瓱捑?,獨出機杼,前無古人,更顯出美的力量,美學價值。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黃岡市東坡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任東坡赤壁詩社副社長、本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