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蓬
摘 要 隨著出版行業的發展和各種新的傳播手段的出現,各個出版單位都面臨著各種發展機遇,國家政策的扶持、各種項目的補貼、人才隊伍的大量涌現等都給出版業的發展創造了快速發展的前提。同時,由于各個出版社出版的品種有限、缺乏特色和核心競爭力,使得當前許多出版單位面臨著巨大挑戰,缺乏戰略眼光,缺少人才隊伍,沒有核心競爭力等成為影響出版社可持續發展的阻力。在此情況下,各家出版單位各顯神通,都想在歷史發展的大潮中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在此情況下出版社的品牌戰略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個沒有品牌意識的出版社是不可能有核心競爭力的,也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文章圍繞出版社品牌建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實現出版社的品牌建設、品牌維護和品牌壯大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 出版社;品牌意識;品牌建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3-0158-02
品牌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人說一流的企業訂規則,二流的企業靠理念和品牌,三流的企業靠產品。品牌是一個單位能否做大做強、是否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改制后的出版社由事業單位變成企業,既要實現社會效益,又要完成經濟指標實現經濟效益,更是離不開品牌的建設與維護,只有樹立了自己的品牌,才能在當今競爭白熱化的局面下處于不敗之地。
出版社主要的產品是圖書,這是出版社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具有特色的產品。當前,讀者買書的行為不再是原來的一手交錢、一手拿書,而是買到質量、體驗、信譽以及對出版社的忠誠度。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同樣內容、同等的價格,有的圖書鮮有人問津,有的卻是供不應求,這就是品牌的巨大影響力。圖書質量的好壞,出版社服務的優劣,直接影響出版社品牌的形成。當我們提到外研社、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知名的出版社時,品牌的力量就產生了。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認為創造并維護好自身的品牌是出版社發展的必然之路。
1 品牌建設的重要性
1.1 品牌是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
《新華字典》是商務印書館的品牌產品,當我們走進書店想買同樣的工具書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應該會是商務印書館,這就是品牌的力量。同樣內容的作品在別的出版社時,就不會在市場上具有這么大的競爭力。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社英語類工具書在市場上一直獨占鰲頭,外研社出版社外語類教材在全國的市場上一直占有較大的份額,這都是品牌的力量。只有樹立了自己的品牌,才在當前紛亂復雜的市場中具備核心競爭力。
1.2 品牌是出版社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建立在出版物質量的基礎上形成的品牌力量是出版社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出版社的品牌是由一本一本精品書堆積起來,經過一代一代人經過長時間積累發展起來的,沒有長時間、大量精品出版物的浮現,品牌的力量就不會產生。只有在讀者和用戶的心中形成品牌意識,出版社的發展就會充滿活力。出版社的發展和壯大離不開品牌戰略的實施,一個沒有品牌意識的出版社,就不可能生產出大量的精品圖書,沒有精品書的出版社,就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也不會在讀者心中形成好的印象。
1.3 品牌是出版社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保障
出版社是一個文化企業,社會價值大于經濟價值,每一個出版單位都肩負著傳播文化、傳遞正能量的重任。實現社會效益的同時兼顧經濟效益是每一個出版人的責任和擔當,只有樹立品牌意識,重視品牌建設,才能實現出版人的歷史使命。如果一個出版社出的圖書沒有特色、照著別的出版社來計劃自己出版社的產品,怎么能有自己的特色?更有甚者,有的出版社粗制濫造,出版的產品錯誤百出,反而依靠所謂的關系和身份來實現經濟效益,這種出版單位不但沒有盡到出版人的義務,也嚴重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更是擾亂了出版市場秩序。沒有品牌的出版單位,是無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
2 出版社應該創立自己的品牌
2.1 樹立品牌意識和品牌戰略
出版社所有人員必須樹立品牌意識,特別是出版單位的管理層,應該結合自身單位的實際,橫向縱向考察好相關出版單位的特點,找出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在把準出版方向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分析各方面要素,然后制定出符合本出版社的品牌建設方案。可以包括出版社的出版方向、用戶群體、宣傳模式、出版社的社徽等。讓品牌戰略的意識深入人心,讓出版社的所有員工明確目標、找準方向,并形成合力,為了出版社的品牌戰略去出謀劃策。比如專業出版社瞄準專業出版的方向,把相關的圖書做好做精,形成品牌。像大學出版社一定要結合母體院校的專業特色和發展方向,充分利用大學的優勢資源,做專做精然后做大做強,一定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所有項目齊上馬,導致毫無自身特色,沒有市場競爭力,同時浪費了大量資源。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肖啟明認為出版社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與研究,然后確定自己的出版重點與方向,逐漸讓讀者知道并認同你是一家什么出版社,出版什么樣的圖書。在市場中擺正自己的位置,樹立形象,確定出版重點與方向,圍繞品牌,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自己的出版重點上,逐漸形成自身特色品牌優勢。
2.2 嚴把質量關,讓品牌成為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
質量是產品的生命線,圖書作為一種傳播文化的產品,質量的作用不言而喻,所有形成品牌的出版社,無一不是靠質量立足的。品牌實際上就是產品質量的認可程度,一本書能被讀者認可,首先是其質量過硬,然后才是設計、配套服務、價位等配套功能。圖書的質量為品牌建設奠定了基礎,長期出版質量過硬的產品是形成出版品牌的最好保證。
質量是影響出版社生死存亡的大問題,我們作為出版單位的一員,一定要嚴把質量關。首先從源頭上把關。在書稿的寫作過程中,要介入,成為作者的同路人,多提建議,多與作者溝通,讓稿件的質量有更大的提高。其次,在編校的過程中要認真、踏實、負責,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編校制度進行出版前的工作。再次在圖書的設計編排上要發揮設計人員的聰明才智,努力把圖書的板式、封面、彩插、編排等做到完美。在印刷環節上,也不能偷工減料、更不能萬事大吉撒手不管,要嚴把印刷質量關,在紙張的選擇上、在裝訂的使用上都要動一番腦筋、下一番功夫。
2.3 拓寬傳播途徑,加大品牌的宣傳力度
出版社發行人員和營銷人員一定要大力拓寬本社圖書的傳播路徑,原來很多出版社的營銷人員在圖書出版之后,只是簡單的把書放到新華書店等實體店進行銷售,對銷售的路程不聞不問,到期把書拉回來往庫房一放。這種發行營銷根本適應不了當前圖書市場的銷售模式,既實現不了利潤,也掌握不了任何的市場信息。筆者認為,在圖書出版以后要進行多渠道的宣傳,多方位的營銷。可以舉辦相應的新書發布會,可以利用當前的新媒體手段,利用微信、微博等手段在互聯網上進行宣傳,也可以在圖書上印上相應的二維碼進行市場調研和反饋。讓讀者的相關信息如:年齡階段、讀書習慣、可接受的價位、喜歡哪種類型的圖書等第一時間反饋到出版社,進而進行整理和匯總,這樣不但增加了作者、出版社和讀者之間的交流,還能夠為下一步的選題策劃提供更好的素材。宣傳的模式要多樣化、持續化、人性化。久而久之,出版的每一本書都能深入人心,讀者會慢慢地不自覺地喜歡上出版社的書,這樣,品牌就形成了。
2.4 千方百計維護好自己的品牌
品牌的形成需要幾代出版人經過若干年的努力才能形成,但是如果不注意維護,一本書都可能把一個出版社的品牌給砸了。許多出版社在形成自己的品牌后,不注意維護,一夜之間就會被擠出市場,等意識到時為時已晚。出版社應該高度重視對自己品牌的保護,首先在質量上不能有絲毫的大意,始終抓住“質量取勝”法寶。其次借助法律的力量對自己的圖書產品進行維權保護,對發現的盜版、盜印等情況要引起重視,不能姑息遷就、息事寧人。再次借助新的技術手段對自己的品牌進行保護,豐富品牌維護手段。可以把圖書出版和組織社會活動結合起來,可以根據圖書的特點和受眾群體的要求,選一些媒體感興趣的話題,組織富有創意的社會活動,吸引媒體進行有效的造勢宣傳。在媒體多種形式的宣傳傳播中,激發、激活讀者的內在需求,加深讀者對出版社的印象,培育讀者的閱讀情結,提升出版社的品牌。
出版社的品牌形成需要一個極為重要的積淀和擴張的過程,往往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完成。沒有精品出版物,就不可能有出版社的品牌。沒有品牌的出版社也可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更不可能實現出版社的可持續性發展。我們出版人一定堅定品牌意識,樹立品牌戰略,不辱使命,把出版社的品牌樹立起來、發展起來、壯大起來。
參考文獻
[1]李媛.新時期出版社品牌化發展的探索[J].新聞研究導刊,2016(12):297.
[2]陳曉輝.試論出版社品牌建立的難點和出路[J].中國出版,209(7):47-49.
[3]錢敏. 淺談互聯網時代專業出版社的品牌戰略[J].編輯學刊,2017(3):28-32.
[4]劉曉英.出版社微信品牌傳播研究[J].出版科學,2014(3):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