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
【摘 要】隨著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醫療單位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醫療機構作為一種特殊性質的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醫院也存在著管理問題和財務風險。為了加強醫院的醫護人員對財務的風險意識,本文通過對醫院財務風險現狀分析,探討了影響醫院財務風險的因素及相關預防處理措施,以期改善醫院財務管理不當的現狀,降低不良影響,促進醫院健康長遠發展。
【關鍵詞】醫院;財務;風險因素;管理措施
醫院的財務管理主要是負責醫院的籌資、投資等資金運作活動,每一個活動都可能出現財務風險,因此,在醫院管理過程中,醫院財務管理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強醫院財務管理規范,降低醫院財務風險,對醫院適應醫療體制改革,推動醫療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般而言,醫院財務風險是指由于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影響使得醫院在財務活動中的實際收入與預期收入出現較大偏差,從而給醫院帶來了經濟財務損失,影響了醫院的利益,甚至制約了醫院的長期穩固發展。結合當下醫院的實際情況,科學管理控制醫院財務風險是醫院賴以生存、長遠發展的保障,這就要求醫院財務管理人員具有較強的風險意識,正確認識到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并科學有效的防范,采取更為可靠、合理的措施保護好醫院的財務安全。
一、醫院財務風險現狀分析
1.管理模式僵化
盡管當今信息化社會高度發展,但醫院的管理模式僵化現象依舊存在,給醫院財務管理帶來了隱患。很多醫院的財務工作者思維觀念依然陳舊,風險意識淡薄,在網絡化迅速普及發展的今天,仍然認為避免財務風險的關鍵是管理好現有財務,管理模式的僵化使財務管理人員無法做到全面、長遠、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財務風險。此外,醫院的財務管理制度也不夠完善,對管理制度的重視程度也很有限,很多醫院建立的所謂管理制度只注重表面形式,而沒有真正意識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財務管理部門大多只重視醫院有形資產的管理,而沒有意識到內部會計控制同樣重要。因此,推動醫院財務管理模式與時俱進,建立科學嚴謹的管理制度,規范財務管理,對防范醫院財務風險具有重要作用。
2.監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制定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模式,提供了財務管理相關的設備后,對醫院財務工作人員進行監督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完善醫院監督管理體系,嚴格監管,要求工作人員按照相應規章制度完成工作,保質保量的高效落實完成每項工作,保障醫院的健康發展。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很多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并沒有落實到每一個相關工作人員身上。部分財務管理人員自身的專業能力不足,在管理過程中容易出現差錯。醫院財務人員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沒有按照財務管理規定實施相關條例,導致監管工作的實施缺乏實效性,導致財務管理存在風險。
3.管理人員專業性差
醫院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直接影響著醫院財務工作的順利進行,但很多醫院重視臨床醫療服務,而對財務管理部門缺乏重視,聘用的財務工作者大都缺乏專業培訓,使醫院財務管理整體專業水平和自身素質都有待提高。這就需要財務人員重視自身專業水平,醫院也應該多組織財務管理相關專業培訓,認識財務風險,在進行資金運作等活動中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并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預防處理,盡可能小的帶來財務風險而影響醫院發展。
二、醫院財務風險因素分析
1.內部因素
造成醫院財務風險的內部因素有很多,比如,很多醫院注重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卻缺乏醫院財務管理風險的意識,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醫患關系日益緊張,醫療改革不斷深化,醫院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臨床服務中,以期通過更高的醫療技術水平及更優質的醫療服務來緩解醫療風險,從而增加醫院門診量,提高醫院收益,提升醫院聲譽,卻忽略了醫療風險與財務風險的相互關系,這就使醫院對財務管理資源的分配不均,缺乏規范合理的財務管理制度和體系。另外,隨著城鎮建設和社會發展,人口流動越來越大,直接導致某些地區的醫院門診量劇增,但政府對醫院的補貼有限,而醫院為了尋求更快發展需要籌集資金周轉,因此就出現了醫院向銀行貸款,背負過多的銀行債務的局面,這一現象無疑增加了醫院籌資風險。
2.外部因素
社會發展和變革政策等外部因素也會對醫院的財務管理造成影響。社會方面,隨著社會發展,推崇人道主義發揚醫院救死扶傷的關鍵作用,很多醫院開辟了綠色通道,這就出現了一些死賬、壞賬,對醫院造成財務損失。此外,隨著每年大量新藥的上市,積壓的舊藥也會影響資金流轉。政策方面,醫療政策的變革影響著醫療事業的方向和發展,比如為了減輕百姓經濟負擔,國家推行醫改醫保政策,使患者在看完病后醫保部門不能及時結算醫保,增加了醫院資金周轉壓力及財務負擔。再如,取消以藥補醫政策,對公立醫院進行改革,三級診療制度等醫療改革政策的推出,使醫院面臨著巨大的經濟變革,直接影響著醫院的職工薪酬、財務穩定、科研投資等情況,可能促使醫院發生財務風險。
三、醫院財務風險管理的措施
1.建立并完善財務制度
避免醫院財務風險,建立完善財務制度是關鍵,包括內部財務控制制度、財務管理規范制度、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以及職工績效獎懲制度等,醫院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詳細完整制定內部財務控制制度,比如報批制度、投資分析制度等,確保制度完整、合理、可行。加強財務管理,建立健全醫院財務管理相關制度,完善財務資金管理、組織管理、會計基礎工作等規章制度,?保障財務活動有章可循,是避免醫院財務風險的制度保障。
2.增強管理人員專業技能
提高醫院財務管理水平,首先醫院應加大向全院職工有關財務風險意識的宣傳力度,提高財務工作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并定期舉行財務管理相關知識培訓,提升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重視并警惕財務危機的產生,在有可能出現財務風險時,財務管理人員可以做到及時發現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預防。其次隨著每年醫改,新的政策和醫院發展方向,要求醫院深入學習,及時有效的對醫院各部門進行調整,財務管理部門也應順應潮流,及時補充新知識新規定,強化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和法律知識補充,了解實際情況,科學的分析、預防、解決財務風險。醫院財務部門負責人需要加大財務管理的宣傳,讓所有的醫務人員及財務管理人員明確防范財務風險的重要性,使其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對風險進行防范。此外,醫院的財務人員也應該遵從會計法的相關要求,規范自身行為,確保財務工作有法可依。
3.提升財務風險的預測能力
醫院的財務風險發生一般不是一日而成,而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因此,財務管理人員及時捕獲發現可能存在的風險,盡早預防是避免醫院財務風險的關鍵。這就需要財務部門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了解掌握醫院資產負債率和收益率的變化等財務運行狀況,定期分析日常財務指標變化,及時發現識別風險,達到預警財務風險的目的。在進行財務活動之前,財務部門應合理分配醫院的各科室和人員,對實現預算目標,強化醫院的管理水平,控制財務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4.防范融資、投資風險
醫院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融資和投資,財務部門應根據相關制度法規和醫院實際情況,準確評估,合理分析,切實嚴格把控醫院的資金流向,投資時應多角度考慮全方面分析,注意規避風險,合理投資,防范融資,科學進行財務活動,避免出現財務風險,保障醫院高效運行和長遠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財務管理部門敏感應對醫院財務風險,做出及時診斷,減少財務風險的損失,確保醫院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德寶.醫院財務風險監控與管理措施分析[J].醫學信息,2015(46):11-12.
[2] 王穎.醫院財務風險的控制與預警[J].財會學習,2017(22):69.
[3] 薛慧.醫院財務風險控制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30):78-79.
[4] 王玉美,徐喬.醫院財務風險與預防[J].中國醫學裝備,2005(03):20-22.
[5] 劉玉華.醫院財務風險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J].時代金融(下旬),2017(04):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