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群鋒
當前,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教師教學的基本任務。但是,很多教師卻沒有及時跟進,設計的教學活動仍然停留于三維目標,甚至有些停留于“知識與技能”,因此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無法落實。林小駒等指出,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包括化學素養、化學信息素養、化學能力、合作能力和語言素養、化學思維素養等。筆者認為,為了發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教師首先必須鉆研核心素養及學科核心素養理論體系,理論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后,結合教學實踐,通過改進自己原來的教學設計,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筆者認為,發展核心素養的化學教學,首先必須是基于讓學課堂的化學教學課堂,只有在課堂中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活動、討論與思考,學生的自主行為、自主行動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化學能力、化學思維素養等核心素養才能得到發展。下面筆者以初中化學《原子結構》一節教學為例,探索“打造讓學化學課堂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一、讓學促“動”,發展學生自主行為、參與能力、分析能力等素養
隨著國家新課程改革的深化,我們的教學目標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原子結構”這節課,精心設計了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讓學課堂的學生活動,在這些活動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具體如下:
設計了“情景引入”“閱讀書本”“合作探究”“小組討論”“交流展示”“比一比”等活動,引導學生應用“探究討論法”“分析比較法”“形象比喻法”等學習方法,把“原子結構”多個抽象的內容成功地整合成一條主線。通過探討這條主線,引導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探索“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一般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知道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與核外電子數的關系”等科學知識。
讓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后進行小組討論來探究“原子的內部結構”,接著模擬科學家探索“原子內部結構”的形成過程,最后運用分析、比較、歸納、推理等科學方法進行理性思維。讓學生在這個探索知識的過程中,了解科學家研究的歷程、體驗科學方法的運用,由“過程與方法”的目標走向核心素養。
課前介紹了自己“精確查閱原子的直徑、原子核的直徑以及精確計算兩者之間的倍數”等親身經歷的計算活動,課堂上給出精確的數據。課堂上,讓學生觀看“國家自主成功研制原子彈”的視頻片段,還介紹了“江蘇省的化學家張青蓮”的事跡。這些教學素材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熱愛化學、熱愛國家的情感,并確立了將來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報效祖國的責任意識,從而有效地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引向自主能力、社會責任等核心素養。
二、讓學促“研”,發展學生合作能力、溝通能力、語言能力等素養
課堂上學生討論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有效地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交流和思考能力。在“原子結構導入”的教學中,先讓學生們相互講述原子的構成,然后請兩位學生展示氧原子和氯原子的構成,接著請學生評價。通過這些活動,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順暢地描述各原子的內部結構,教學效果良好。在討論“質子、中子、電子的電性和電量”時,先讓學生說一說,然后讓他們之間相互補充,逐步完善,并讓學生互相討論掌握這些知識過程中用到的科學方法。后來,筆者對這個教學內容進行了更深入的思考,然后對原來的設計進行了改進,突出學生的概念探究活動:在觀看化學家探索原子結構的化學史后,組織學生討論問題串,并組織體驗化學家探索的過程。這樣,學生通過討論,在互動交流中逐漸激發出思維的火花,思維更加靈活完整。這樣學生充分享受了實驗所帶來的愉悅,順利完成了探究,發展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語言能力等核心素養。
三、讓學促“思”,發展學生化學方法、學科觀念、化學思維等素養
著名化學教育家畢華林教授說:“知識的理解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是的,一堂好課,不僅要有多層次的學生活動,更要創造一切機會引導學生思考。在“原子結構”中設計了如下問題串: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質子和中子嗎?②不同原子的主要區別是什么?③原子中質子數、中子數相等嗎?④原子是否顯電性?這些問題串不僅讓學生有了思考的方向,更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這樣不僅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時間,也為思維方法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和視角,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更讓學生享受思維的愉悅和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熱愛探索,進而激發學生通過努力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的愿望,發展學生的化學方法、學科觀念、化學思維等核心素養。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每個教師課堂教學的追求,如何設計出高質量的問題、精彩的討論,高效地讓出時間、空間、機會,讓學生在主動學習、自然思考、交流討論中,發展全球化社會所必需的關鍵能力與品格,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是值得每一個教師研究的課題。這樣的研究不僅會引領化學教師創設高效的讓學課堂,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而且也有利于化學教師的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