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中科院煤化所與國內多家科研機構合作,采用鉑-碳化鉬雙功能催化劑實現對水和甲醇的高效活化,在低溫下獲得了極高的產氫效率。此催化體系有望作為下一代高效儲放氫新體系得到應用。
氫能是一種公認的高熱值清潔能源,高位發熱值是汽油發熱值的3倍,也被稱為“能源貨幣”。氫燃料電池是當前最具潛力的新一代氫能利用系統,被認為是未來汽車以及其他便攜設備重要的候選動力系統。然而,氫氣存儲和輸運技術一直沒有關鍵的突破,這也成了氫能源大規模應用的瓶頸。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化所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溫曉東指出,從技術上來說,直接儲氫是最簡便的解決方案,但由于氫氣易燃易爆,化學性質活潑,容易泄漏,該方法的安全性并不容樂觀。另外,高壓加氫站建設所需的高成本以及安全隱患也限制著直接儲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
因此,將氫氣以化學能的形式儲存于穩定的液體燃料中,通過催化反應原位釋放氫氣供應燃料電池使用,被認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間接儲氫途徑。甲醇具有單位體積儲氫量高、活化溫度低、副產物少以及價廉易得等諸多優點,是理想的液體儲氫平臺分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