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琴
前言: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發展階段,面臨的問題仍是人們日益增長的個人財富與自身的需求不平衡以及區域經濟發展差距過大等問題。因此,為了促使經濟的均衡發展,縮小經濟發展差距并穩定社會的安定團結,便要發揮個人所得稅的收入分配作用,從而達到緩解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
(一)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對征稅機關以及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征納管理過程中所發生關系的總稱,英國作為最早興起個人所得稅的國家,在1799年便實行差別稅率,當前個人所得稅的義務納稅人主要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以及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其中居民納稅義務人需要履行完全的納稅義務,而非居民義務人只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即可。在1950年,政務院所頒布的稅政實施要則中列舉了個人所得稅的稅種所涉及的征收范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經歷了不斷的調整,并在2018年3月份,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促使人們通過勞動來增加收入并邁向富裕的改革思路,當前個人所得稅的征稅內容主要包括工資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企事業單位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財產租賃和轉讓所得,利益股票紅利所得等,計算方法為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稅額等于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稅率減去速算扣除數。
(二)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理論作為經濟學領域中所研究的重點科目之一,主要是建立在斯密古典收入分配理論基礎上設定的,斯密古典收入分配理論在國富論中也有體現,主要闡述了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基礎以及相關的作用機理,而馬克思對收入分配理論的看法主要是社會主義社會實施按勞分配,是當前我國市場經濟所主張的分配原則,也就是社會中任何所得到的商品都需要與其付出呈現出勞動的正相關,也就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原則。以勞動為標尺來進行收入分配存在的問題便是分配不均以及貧富差距過大,這也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當前我國稅收的征管水平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自2005年起,我國推行了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的管理制度,這一管理制度是建立人收入檔案制度的重要體現,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以個人身份為核心的納稅級別賬號,但當前我國稅務部門在監管過程中主要是以單位代扣方式,尚未實現企業、銀行和工商等部門計算機系統對納稅人信息的掌控,稅務部門所掌握的納稅人稅務信息存在滯后性,并難以對其實際情況加以了解,甚至出現了一定的真空地帶,長此以往,會造成稅收的不公平性,也不利于國有資產的良性發展和資源配置。其次,當前稅率設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行為,主要體現在當前個人所得稅稅率級次過多,級距設置不合理,且稅率結構存在一定的復雜性,特別是工薪階層的稅率級距設置存在一定的歧義,低稅率級距較小,從而成為了主要調控對象,最高邊際稅率過高,非勞動所得的最高邊際稅率較低,不利于激發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最后,當前個人所得稅的費用扣除額度設置不合理,雖然近幾年調整的過程中逐漸增加了扣除額度,但并沒有考慮到納稅人的實際生活水平以及壓力,也沒有考慮到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從而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
(一)加強稅收征管水平
加強稅收征管是提高個人所得稅收入分配水平的重要舉措,加強稅收征管工作可以有效的從源頭掌握個人收入情況,并增加稅務部門的調節能力,因此在這過程中需要加大對高收入行業的稽查力度,全面考察了解當前我國高收入行業以及高收入者為重點的個人所得稅專項檢查對象,以此來實現公平納稅,還要對高收入的納稅人進行專業的納稅溝通,以此來引導高收入納稅人了解當前我國稅法政策,從而更好的配合我國稅收征管部門的工作。與此同時,還要形成完善的監管體系,要采用跟蹤管點監控,并由納稅人進行半月匯報,還要加強懲處力度,特別是對一些具有逃稅行為的納稅人加大懲處力度,若嚴重者需要追究其法律責任。
(二)調節稅收結構
調節稅收結構是提高個人所得稅收入分配效果的另一重要舉措,由于稅率設置的目的是減少層次,拉大距離,從而降低名義稅率。與此同時,還能通過調整級次和級距來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從而逐漸縮小收入差距。因此,我國可以參照國家邊際稅率,并對本國的邊際稅率進行完善和調節,可以將以往的九級稅率調整到五級左右,從而適合整個個人所得稅稅收更具有針對性,通過對級別的合并和調整,既可以調節較高的收入,還能為中低收入者減輕負擔。與此同時,還可以提高個人所得稅的收入比重,并逐步過渡到以所得稅為主體的稅制結構,促使整個稅收制度具有明顯的累進性,并達到縮小收入差距和貧富差距的最終目的。
(三)提高費用扣除額度
提高費用扣除額度是從根本上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結構的重中之重,在上面提到當前我國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若是扣除同一金額,會造成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的地區更大的經濟壓力,這就需要提高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降低邊際稅率并減少級次對個人所得稅納稅人所產生的實際影響,此做法對一些中低收入者或是高收入者來講,減少納稅金額和平均稅率的作用均是明顯的。與此同時,還可以減少稅率的級次,并降低最高邊際稅率,還要按照量能負擔原則來制定不同納稅人員的扣除標準,由于當前個人所得稅沒有考慮到納稅人的實際家庭情況,這會造成稅收負擔的不平等,因此,要成立相關的稅收評價小組,對納稅人展開調查,其中包括納稅人的年齡,工作,家庭負擔等多種情況,在對相關數據進行整合后,再進行稅收調節和完善,從而有效提高個人所得稅的調節能力,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壓力,并減少貧富差距。但在這過程中需要控制調查者的準入門檻,禁止一些中高收入者以及家庭負擔較小的納稅人成為政策優惠的享受群體。
結論:總而言之,加強個人所得稅的收入分配效應對平衡區域經濟發展具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從而抑制貧富差距過大,實現公平分配等有著明顯的幫助。這說明個人所得稅在今后征收過程中要繼續對政策進行完善,從而發揮其自身最大的價值。因此,加強稅收征管水平,調節稅收結構并提高費用扣除額度是加強個人所得稅收入分配效應的重要舉措,更是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