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洪
珠寶公司資金流量規模大,管控風險程度高,管控失敗,就會導致資金鏈斷裂,威脅珠寶公司的安全運營。本文就珠寶公司的經營模式、融資決策、內部控制三個方面,對其資金管控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成因及其應對策略探討如下:
(一)資金被迫“坐牢”
直營模式下,店內貨量通常從是公司總部直接調拔,大量的商品滯留在直營店,往往是一到二年的時間也未能銷售出去,滯留庫存時間很長,存貨損壞、變形、掉石等原因,導致換貨的風險增加。滯留存貨長期不動,存貨占用的大量資金,導致資金被迫“坐牢”,未能變現獲得收益,加劇了資金緊張。
加盟模式下,新加盟店首批鋪貨資金需求量大,珠寶公司給予賒銷政策,加盟店以欠付購貨款方式得到了資金支持。特別是每逢節假日,更會放寬加盟店欠款政策力度,以增加各加盟店貨量和商品款式,提供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機會。這樣隨之而來的欠款額度增大,與直營店大量存貨滯留一樣,預想變現獲得收益,資金占用越大,導致資金被迫“坐牢”量增多,也加重了公司資金緊缺。
(二)資金無奈“長跑”
資金被迫“坐牢”,珠寶公司資金占用量大。珠寶公司為了解決資金緊缺問題,習慣的思維方式,就是去向銀行大量借款。因為黃金飾品價值高,銀行偏好以黃金庫存作浮動抵押放款,便協議約定每天黃金庫存價值不得低于借款額度。銀行在放貸后,就會監控珠寶公司的每日黃金庫存量,一旦價值低于抵押額度,監控人員就會限制飾品出庫,并且需要及時補足庫存量。貸款時間越長,銀行監控時間就越長,借入資金變成了存貨,不能及時變現獲益,形成常態,這種資金無奈“長跑”,帶來更大的資金占用,并增加了存貨跌價風險。
(三)資金惡意“偷閑”
珠寶公司資金被迫“坐牢”和無奈“長跑”已是不爭的老大難問題。然而,又發生了讓人驚訝不已的案件:2014年11月14日香港媒體報道,一名港資珠寶店的會計經理,利用職務之便,挪用珠寶公司1.4億港元公款,長達一年多方露出馬腳。這樣的案件,不是香港獨有發生,其他地區也是屢見不鮮。珠寶公司明明是資金占用量大,資金緊張司空見慣,確有如此大量資金惡意“偷閑”,嚴重侵害了珠寶公司的收益。
(一)經營模式“痼疾”
珠寶公司無論直營模式,還是加盟模式經營,資金被迫“坐牢”,都是在默默的承受著因此帶來資金管控中的困惑,實則卻是一種經營模式“痼疾”。珠寶畢竟珍貴,價值高,消費者不親眼目睹實物,不親手掂量掂量,有多少人能輕易下單購買呢?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珠寶,經營模式創新有待商榷。
(二)融資決策“守舊”
很多珠寶公司追求開店數量,考核新店拓展量,逼得一線員工只顧拓展新店,而忽略了老店的維護,致使大量老店撤離品牌,不僅僅是大量的前期資金投入變成了損失浪費,甚至威脅了珠寶公司的生存安全。為應對資金短缺,慣用融資決策“守舊”,資金鏈斷裂,步入泥潭不能自拔。曾經聲名鵲起的萬輝珠寶城為了快速擴張,唯一的向銀行大量貸款融資渠道,致使融資額度遠遠超過了萬輝珠寶城可承受能力,最終資不抵債,于2014年7月總部停業,50多家萬輝珠寶專賣店相繼關門。
(三)內控制度“缺陷”
公司制企業是現代企業制度下,治理架構最先進的企業組織形式,尤其是在全球視野看企業發展歷程,無數的公司沉浮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是企業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公司管理層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認知不全面或缺乏責任意識,沒有潛心研究內部控制。造成沒有建立內部控制,或者內部控制不健全,致使內部控制制度設計無效;或者管理層凌駕內部控制制度之上,致使內部控制度執行無效。這些諸多內部控制制度“缺陷”,導致珠寶公司資金管控失控,營私舞弊現象出現了。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原本可以保證珠寶公司資金籌集、運用無懈可擊,卻因為不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資金惡意“偷閑”案件發生了。
(一)適當引入“資本”
珠寶公司開店是千百年來沿襲的經營模式,目前尚不可顛覆或者被“互聯網+”所完全替代的經營模式,只能暫且繼承下去。但是,這種經營模式“痼疾”所引發資金被迫“坐牢”的問題,應該可以借鑒其他行業的企業適當引入資本的成功經驗,嘗試解決。眾人拾柴火焰高,企業投資人多了,投入的資金就可以變多,解決珠寶公司資金占用量大的問題。但原投資人可能擔心增加股東會稀釋了自己的權益,減少了自己的紅利,故不愿意接受這種解決資金來源的方法。其實不然,適當引入“資本”,在準確測算出“適當”的臨界值情況下,像阿里的馬云股權8.9%、華為的任正非股權1.01%,占股比例很少,但他們的利益未受損,非常值得借鑒。
(二)創新組合“融資”
珠寶公司總是習慣與向銀行貸款來解決資金緊缺問題,這是融資決策“守舊”,導致資金無奈“長跑”。不能一條道上跑到黑,要廣開資金源頭。銀行貸款需要保持協議約定的存貨庫存量,滿足銀行方的資金安全,卻嚴重損害了珠寶公司的收益,必須找到其他更多的融資渠道,替代部分貸款額度,創新組合融資。除銀行貸款外,比如,飾品委托外部加工,可以分為金料結價加工或去料加工兩種方式,在不同的生產經營時期,結合適用的法律法規規定,經過有效方法測算數據,確認資金占用與經濟利益的關系后,本著與合作企業建立“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選擇金料結價加工或去料加工不同方式,也是一種可以采納的融資方式。
(三)改進控制“節點”
珠寶公司的內控制度“缺陷”,導致了資金惡意“偷閑”。必須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重點做到尋找關鍵的控制點,消滅管理層凌駕內部控制制度之上而調度資金的可能性。比如,建立資金預算管理制度,實行總額控制;建立雙人批準資金調度制度,任何一個人無權調度資金;建立雙人劃撥資金操作制度,杜絕任何一個人動用資金的行為。
綜上所述,珠寶公司應該針對經營模式“痼疾”,適當引入“資本”策略,釋放資金“坐牢”;針對融資決策“守舊”,創新組合“融資”策略,減少資金“長跑”;針對內部控制“缺陷”,改進控制“節點”策略,消滅資金“偷閑”等問題,對珠寶公司化解資金管控問題具有實際操作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