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娟 鄭 秋 汪松濤
會計信息作為能夠反映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重要信息,管理層需要依據會計信息作出合理科學的經營決策,基層員工需要依據會計信息掌握所處工作環境現狀,外部投資者需要依據會計信息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但是現今企業對會計信息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狀況日益嚴重,這不僅影響企業未來的生存發展,也損害企業員工和投資者的利益。
內部控制是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保障會計信息質量真實完整的重要前提。因此,會計信息失真原因的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制度建設不完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問題的層面,而應當基于內部控制的視角研究其與會計信息的關系,提出治理對策,保障會計信息的準確、真實和規范。
(一)有關內部控制的研究
葉陳剛等(2016)實證研究了2007-2014年間我國A股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結果表明,不論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內部控制對企業績效都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呂景勝等(2016)基于我國2007-2013年間的854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數據,研究了董事會特征與內部控制失效之間的關系,并且得出結論,董事會特征會影響董事會行為,進一步會對內部控制失效產生影響。
(二)有關內部控制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的研究
徐芳蘭等(2018)研究了內部控制各個要素與會計信息質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并加入對信息化管理的研究,結果表明:1.內部控制的各個要素與會計信息質量都呈顯著正相關關系。2.信息化管理水平能直接推動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3.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時能改善內部控制的效應,間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王曉燕等(2017)以海聯訊一案為背景,從內控的角度研究了該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最后從組織架構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含義
會計信息失真是指財務人員所提供會計信息在可靠性、相關性以及質量方面與會計準則規定的偏差較大,無法準確的反映相關事項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會計信息失真可以分為無意的會計信息失真以及故意的會計信息失真。其中,無意的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可能發生的各類失誤而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無意的會計信息失真主要是由于會計人員對會計核算的方法以及會計政策法規不夠理解等原因導致的;故意的會計信息失真主要是指由于會計人員有目的性的或者說有針對性的財務造假行為而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形式
通過對近年來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案例的分析與總結,可以發現會計信息失真的形式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企業對會計估計與會計原則使用不當,另一方面是企業對收入及費用等會計要素進行不當操作。其中,對會計估計使用不當主要是因為財務人員在對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進行核算時,會遇到很多不確定事項,而在需要編制財務報表的情況下,只能對部分會計信息進行估計,由此可能會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也是無意的會計信息失真;而對會計原則使用不當主要是指企業會計人員在運用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或是確定資本性支出還是收益性支出時產生失誤而導致的無意的會計信息失真。對收入及費用等會計要素操作不當有兩種情況,一是企業會計人員在對收入及費用進行確認的時候,沒有合理的對其收入及費用進行分配或是在核算時出現失誤,而導致無意的會計信息失真;二是企業會計人員在有意識的前提下通過造假及舞弊的手段對收入及費用等會計要素進行虛報,從而導致故意的會計信息失真。
(三)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1.會計人員綜合水平不高。企業會計人員綜合水平不高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一些會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較低,其在運用會計方法進行會計核算時,可能會由于對會計核算方法的不熟練或是對會計準則的不熟悉,在會計信息無法準確確定時,無法對經濟活動中的財務數據做出準確的估計與判斷,從而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其次,一些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較低,其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可能會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或者是企業的經濟利益對財務數據進行造假,在違背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下編制虛假的財務報表,從而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
2.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對規范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及可靠性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企業對內的財務管理不到位,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不完善,很有可能會導致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比如說,如果企業對內部的財務審批程序沒有嚴格的固定,則會給會計造假提供很多機會;如果企業的財務制度存在缺陷,那么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就可能會遇到沒有制度可依的情況,從而導致會計錯誤與會計信息失真。
3.監督機制不完善。企業監督機制不完善也是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對于財務人員來說,企業的監督機制主要體現在內部與外部兩方面。眾所周知,很多企業在內部監督方面都是依靠內部審計機構來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但是對于非國有企業而言,內部審計在防止會計造假時往往存在很多局限性。很多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會受制于企業的管理層,在發現虛假的財務信息時,受制于上級領導的要求,不敢或是不愿對其進行揭露或修改,導致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降低,也使得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此外,在外部監督方面企業大多數依靠的會計師事務所等外審機構,與內部審計機構相比,外部審計人員雖然受企業管理層的限制比較小,但是相較于內審人員來說,對企業內部情況不夠了解,如果企業內部財務人員不配合的話,在審計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難以對企業的財務信息進行準確的審計工作。
(一)優化企業內部組織架構
公司內部組織架構與管理制度不合理會影響到其對財務人員約束力,進而會計信息失真,因此,完善公司內部組織架構是規范企業治理結構的重要手段。優化公司內部組織結構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完善董事會制度。企業應當建立并加強董事會核心地位,對于董事會人員結構要加以重視,對董事長和總經理的職能要明確劃分,并且引入獨立董事,以此適當減少董事會成員。同時,建立合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董事會成員的薪酬根據考核結果確定,通過這種透明高效的董事會制度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第二,建立完善的組織架構關鍵在于職責分工明確。一般來說,企業組織結構臃腫,職責劃分不明確,管理層次重疊會導致企業運行效率低,對財務人員的工作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完善的組織架構應當包括清晰的職責界定,流暢的溝通渠道,以及從上至下單一的管理結構,借此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的結構。
(二)優化企業股權結構
基于內部控制的視角下,優化股權結構主要有兩方面內容。第一,推進國有股的減持。我國上市公司中,國有股占總股本比例過高的現象十分嚴重,導致其他中小股東對公司決策的影響受到了限制,進一步打擊了其他股東參與決策的積極性,極大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因此,在這種形勢下,我國應當堅持國有股減持政策,加快實現法人股和國有股共同流通,增大其他股東持股比例,賦予其參與決策的權力,同時降低國有股占比,能夠使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相互制約,加強股東對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督,避免大股東“一股獨大”。第二,鼓勵機構投資者進入股市。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擴大,監管水平不斷提高,我國應當鼓勵機構投資者進入股市,機構投資者整體素質較高,具有龐大的資金規模,機構投資者進入股市能夠優化現有股權結構,對公司內控的提高產生積極影響。
(三)提高管理層和基層財務人員綜合素質
首先,管理層素質與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密不可分,管理層的行為和決策直接影響到各個部門的運營,管理層如果不能抵制誘惑,違背會計法律法規,則必定導致會計信息失真。企業內部必須制定一套合理完善的監督機制,定期對管理層工作成果進行核算監督,從上至下維護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其次,加強員工個人思想建設,經常開展法制教育活動,定期進行思想匯報,思想考察,通過一系列思想建設活動全面提高員工的職業操守,加強其法制觀念,對于職業道德不規范的員工采取必要的懲罰手段,避免其影響會計信息披露,從根本上杜絕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人為因素。通過崗前和在職培訓,提高基層財務人員工作能力。上崗前選拔時,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增加會計人員會計準則與法律法規的考核。對于在職員工,定期要求財務相關人員接受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的后續教育。最后,制定績效考核機制,合理的從上至下對各個部門的員工開展績效考核,嚴格執行獎懲分明政策,對員工的各項行為及時進行獎勵和懲罰。
(四)發揮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職能作用
首先,管理層要依據法律法規,大力支持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對其審計行為進行監督與獎懲,同時賦予內部審計人員一定的權利,監管企業財務人員工作行為。其次,提高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保證董事會與管理層對內部審計機構的制約作用,并且嚴格控制內審機構對財務部門之間的依附,防止各個部門之間職責劃分不明確,出現舞弊行為。
基金項目:
本文屬安徽財經大學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基于內部控制視角的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治理研究》(項目編號:201710378683)階段性研究成果,指導老師: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