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超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近幾年在國內新興熱門的會計管理方式,集團下各地方子公司的所有業務集中于財務共享中心,使得會計記錄和報告的結構規范統一。信息技術和財務管理相結合推動了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在大型企業中的應用和發展,企業實施財務共享模式能有效的減少財務管理成本、提高各部門工作效率、降低出現財務風險的可能性,增強了財務管理中的控制和決策的效力。但由于新技術在國內企業應用的時間不長,信息技術平臺和企業的各項工作處于磨合適應期,新模式實施的同時也會帶來許多前所未料的新問題。為了更好的促進財務共享模式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融合度和適應性,必須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確保新模式在企業中應用更具實用性、安全性、穩定性。
財務共享服務的概念最先起源于美國,經濟全球化和電子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有力地推動了企業財務、人力資源、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等共享中心的建立和業務拓展。近年來,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漸漸滲透到國內各行各業,引起國內各大企業的高度關注。財務共享服務的定義可以簡單的概括為:基于網絡信息技術及財務管理相結合的背景,對企業內部的數據進行集中化處理的管理模式。將集團以及所有業務實體有關財務方面的業務全部集中,送達共享中心后根據預設的流程標準進行統一處理,從而達到減少企業經費支出、提高辦事效率的目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能將具有多個經濟業務實體的人員、技術有效的整合,采用統一標準取得標準化的財務數據,經過標準化的流程處理財務數據并輸出財務信息,最終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為企業的管理者做出各項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在我國各大行集團企業的應用處于初嘗創新的階段,部分實施財務共享的企業經過漫長的探索磨合期,基本實現了企業財務信息實時共享。新模式的應用對財務部門提出了更高和更嚴格的要求。這種新興的財務管理模式,在企業中應用使企業組織結構化、流程規范化,提高企業效率,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對傳統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傳統財務模式下,企業財務部門根據崗位職責進行人員分工,不同崗位下的財務人員負責各自崗位的工作,原始財務數據從外部進入企業后經過各崗位財務人員逐層審核處理,整理生成財務數據。財務部門的人員對企業的各項業務了解的比較全面具體,對業務的真實性、安全性、合規性自下而上層層把控。在財務共享模式下,各部門傳遞過來的財務信息以數據的形式集中在財務共享中心,按照信息平臺預先設定的標準化處理方式進行集中處理,流程化、標準化的處理方式有效的提高了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但精細化的分工使得財務人員只負責某一環節的工作,并不全面的掌握財務共享中心的所有業務,對業務的具體流程也不熟悉,對財務事項的真實性、合規性的掌控較弱。
2.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下,由于財務部門崗位分工明確,原始財務數據進入企業按照崗位不同進行分流匯總,財務數據以層級的方式自下而上逐層傳遞,在傳遞的過程中已被各層級的財務人員進行了審核校驗,一旦出現問題當前審核校驗財務數據的層級立馬責成下一級進行核對并且進行差錯更正。在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的所有財務信息以數據形式集中在共享服務中心,財務人員只需根據信息平臺預設的標準進行處理,數據的集中性和標準化操作雖然大大減輕財務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效率,但由于失去了事前控制和事后把控,在任何環節上的差錯都會產生連鎖反應,導致整個共享服務中心數據的運行受到影響,新模式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財務共享服務模式與傳統財務模式最大的區別在于建立在強大的信息技術的基礎之上。高度信息化的新興財務核算方式大大的提高了效率,減少了對財務人員的需求,有效的節約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但現行的網絡信息環境下,無處不在的數據信息充塞了整個網絡信息系統,很多數據信息缺乏安全可靠的保障體系,加上國內現在對信息安全保護的法律條文尚未完全建立完善,各式各樣的網絡信息被竊取被非法利用的案件層出不窮,運行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數據依然存在遭受不法分子的惡意攻擊的潛在威脅,網絡安全存在很大的隱患。一旦企業的財務數據被竊取,將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1.財務共享模式依托強大的信息技術,并將先進的財務處理的思想理念融入其中,體現了企業財務發展的創新性和科學性。新模式的應用,對企業的財務環境提出了很大的挑戰。財務人員要全面的掌握財務共享模式的內涵,了解其業務處理流程,轉變原有的思想觀念,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業務技能。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更應與時俱進,提升財務共享模式下管理技能,制定符合新模式的績效考核機制,確保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2.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所有財務信息以數據的形式大量的集中在共享中心,財務人員不再專注于業務,而是集中精力于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和風險控制上,財務處理流程中的風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由于在共享模式下財務人員只專注于某一環節,對會計業務的把控不全面,加上共享模式下企業的業務處理實現流程化、標準化,整個業務環節流程長、環環相扣,業務量繁重。在業務輸入數據量處于峰值的時候會存在會計信息質量缺陷和企業內部控制合規性風險,企業應針對共享模式下會計信息集中處理的特點建立對應的財務質量和風險控制體系。另外,財務共享模式下對財務人員的需求減少,精細化和集中化的數據處理形式,使得企業必須提升財務人員的集中性,加強財務人員的培訓,確保財務數據的處理按照標準化和流程化進行。同時,企業要事先制定與財務共享模式相匹配的規章制度和考核機制,對財務人員的考核與財務共享模式相協同。
3.財務共享在企業中的順利應用依托于強大的電子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目前,國內已開始實施財務共享的企業大多沒有獨立構建信息技術平臺的能力,以外購信息技術平臺或外聘技術團隊開發平臺的形式為主。外購平臺,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業務進行選擇,外聘技術團隊建設信息技術平臺,在建設平臺之前,技術人員要事先深入了解企業的整體狀況和組織機構架設。企業需要依靠信息系統對所有部門的財務情況進行統一的處理,根據各個部門傳遞的財務數據,集中整合在數據庫里,財務人員根據流程處理完成,各部門根據需要提取財務共享中心處理數據后生成的報表,為企業的管理工作提供強大的支持。信息技術平臺的建設和使用,要充分保證財務共享中心數據的安全性。企業既要和平臺的提供商密切聯系,要求對方提供完整的信息安全維護支持,企業自身也要組建專門的信息技術平臺維護人員,確保平臺在使用的過程中安全和流暢。信息技術平臺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起到監督的重要作用,企業的發展和規劃依托平臺的技術支撐,在財務信息共享的前提下,不斷的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