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新中國成立以來,女性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位與以前相比有很大的提高。之所以地位能夠提高,是因為女性的獨立性增強,并且女性為社會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社會對女性也是越來越尊重?;诖?,本文將分析女職工干部的工作技巧。
關鍵詞:女性;職工;干部;工作
本文將對女職工干部在工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做出較為全面的探討。先從干部本身的能力出發,到關于女性職工這一敏感的話題,再到到底如何做好此工作,下面將進行具體剖析。
一、工會工作者自身需注意的問題
自習總書記主席上任以來,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這種良好的社會氛圍下,作為工會工作者應該正確的審視自己,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工會工作者應該是基層職工的“娘家人”,更好的服務于企業安全生產。工會工作者也應該是人民群眾的公仆,要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奉獻精神,把一切為了人民發揮到極致,這是對于工會工作者的要求。工會是企業行政和職工之間胡橋梁肯紐帶,在維護企業利益同時,更應該維護好廣大職工群眾的利益。當然這也不是就讓工會工作者去一味的偏袒員工,而是能夠在企業利益與員工之間做出一個很好地平衡,最好能夠根據社會發展水平保障雙方的利益。不管是哪個單位的工會工作者,都應該做到的一點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及思想覺悟,把思想覺悟提升到服務于廣大職工的高度;把業務能力提升到能夠企業行政與廣大職工群眾和平相處,能夠讓企業行政的各項決策部署傳遞給每名職工,把職工的心聲傳遞到企業黨政,這就是當代工會工作者的職責所在。
二、女性職工的特殊性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女性職工深刻體會到了與男職工之間的差別。女職工們在社會中不僅僅擔任了員工的角色,作為母親、作為妻子、作為女兒家庭的責任更是女性職工不能推卸的,這就需要國家行政單位及國有企業共同考慮女性職工的這一問題。相比于男性職工可以只負責工作賺錢,而女性職工要花費更大的精力照顧家庭。因此,在工作過程中,女性往往比男性處于劣勢。對于未婚女職工來說,雖然國家給了婚假、產假等比較照顧女職工的政策,但是這就會影響單位的正常運營。國營單位面試時就會對未婚女性在面試時做出遲疑,甚至有的國有企業不能按照國家規定去執行屬于女性的權利,這就需要工會干部從中說和,找出一個兩全的對策。
但是女性往往比想象中堅強、細心,這也是很多單位人事部看中的一點?,F在很多女性職工高管都是女強人的角色,但是她們的家庭大多數也是非常美滿幸福的。這就說明了新時代的女性已經可以處理好家庭和工作的關系。只要工會能夠保障女職工的利益,那么女職工工作起來也是非常努力地,能夠為自己所工作的單位奉獻自己的力量。
三、工作技巧
國家職務部門創立工會,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服務于人民,國營企業創立工會,是為了讓企業內部關系穩和,以此來創造更好地利益。其中,女職工作為每一個單位里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應該引起工會的重視。所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女職工干部的工作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點,在工作時工會一定不能浪費了自己部門的權力,要做好女職工們的引導工作,積極組織各種正能量、能夠帶動女職工工作態度的會議,以此來保障國家利益。換言之,就是無論在哪個部門,都應該有活力,不懈怠。第二點,從女職工工作的顧慮出發,實事求是、切合實際的解決問題。比如在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上對女職工可以做出相應的調整。女性在找工作時,對于時間上考慮的比較多,主要是因為孩子上下學接送問題。工會可以向上級反映,在工作任務提前完成的前提下,可以早走一會等等。當然也要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區分不同崗位的女性職工。還可以對女職工的工作時間與工作崗位做出相應的調節。第三點,對于女職工的自身發展而言,在她們給國家提供利益的同時,單位除了給予相應的傭金,也要給女職工能夠提升自己的平臺。在煤礦企業中,工作較為復雜,需要嚴格的要求自己,所以要給女職工提供培訓的機會,讓女職工能夠學習到新的知識,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讓她們多與新事物接觸,有研究新事物的能力,這樣她們就不會與社會脫節,能夠與時俱進。還有很多關于女性工作方面可以給予相應的幫助,需要根據各單位不同情況,工會做出不同調整,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希望以上的探究可以對工會女職工領導有所幫助。同時也歡迎各位工會領導干部能夠提出自己遇到的問題,讓大家共同商議解決,最大程度的發揮工會的作用,維持行政單位及各國企平穩高速的發展。
四、結束語
與時俱進就永遠不會落伍,能夠創新就一定有用武之地。所以不僅僅是工會女職工干部要時刻改變自己,所有國家的工作人員都應該以此為準則。改變自己,提升自己,并懂得維權,在保護自己的基礎上努力為社會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麗.強化履職擔當 ?推進工會女職工工作的創新路徑[J].北京市工會干部學院學報,2018,33(01):17-21.
[2]李瑾.關于加強企業工會女職工組織建設的思考[J].兵團工運,2017(05):21-22.
[3]何霞.如何做好新常態下的工會女職工工作[J].兵團工運,2014 (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