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凱
(遼寧省大連水文局,遼寧 大連 116023)
通過對水資源承載能力水質要素進行評價研究,對大連市縣域水資源承載狀況進行動態評價,建立水資源承載能力動態監測預警機制,核算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壓力與承載負荷,對水資源承載負荷超過或接近承載能力的地區,實行預警和限制性措施,為合理利用水資源提供理論依據[1],促進水資源與人口經濟均衡協調發展。
參加評價的縣級行政區有瓦房店市、普蘭店市和莊河市,涉及主要河流有英那河、碧流河、復州河和大沙河4條河流。
根據《全國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技術大綱(修訂稿)》,將地級行政區范圍內的水功能區分解到水功能區套縣域邊界,分解后瓦房店市、普蘭店市和莊河市分別有6個、12和8個水功能區參加本次水質要素評價。
各縣域不同類型水功能區分布情況詳見表1。

表1 大連市縣域不同類型水功能區分布情況
2015年對碧流河、英那河、復州河、大沙河進行監測評價,全年監測評價河長440km[2- 3]。其中碧流河評價河長為111km、英那河評價河長為95km、復州河評價河長為134km,大沙河為100km。依據GB 3838- 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SL 395- 2007《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程》開展水質類別和達標評價[4- 5]。評價結果表明:全年水質類別為Ⅰ類河長為13km,水質類別為Ⅱ類河長為237km,水質類別為Ⅲ類的河長為42km,水質類別劣于Ⅲ類的河段長度為148km,主要超標污染物為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2015年大連市3個縣域共26個水功能區參加達標評價。評價結果為:瓦房店市參與評價的水功能區6個,全指標和雙指標均未達標,達標率為0。普蘭店市參與評價的水功能區12個,按全指標進行評價,達標水功能區6個,達標率50.0%;按雙指標進行評價,達標水功能區10個,達標率83.3%;莊河市參與評價的水功能區8個,按全指標進行評價,達標水功能區4個,達標率50.0%;按雙指標進行評價,達標水功能區6個,達標率75.0%。

表3 大連市入河污染物限排量統計表
2015年普蘭店市和瓦房店市監測有入河排污口6個,其中2個為支流入河排污口,按2015年監測資料計算,年入河廢污水量為6753.69萬t。各縣域入河排污口及廢污水排放量情況詳見表2。

表2 大連市2015年入河排污口情況統計表
按2015年入河排污口監測資料,本次評價工作中范圍內COD入河量1652.48t/年,氨氮入河量191.89t/年。瓦房店市河流入河廢污水排放量情況詳見圖1。

圖1 瓦房店市河流入河廢污水排放量對比圖
根據《全國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技術大綱(修訂稿)》中水質要素評價要求,對地級行政區和縣域進行水質要素評價,劃定嚴重超載、超載、臨界狀態、不超載[6,7]。
縣域水資源承載能力水質要素評價標準為:
將各縣域(或超載區的縣域)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Q與水功能區水質達標要求Q0進行比較,按以下比較結果劃分評價等級。
Q≤0.4×Q0為嚴重超載;
0.4×Q0 0.6×Q0 Q>0.8×Q0不超載。 根據《遼寧省水利廳關于印發遼寧省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控制指標(2015年)的通知》[8]中的水功能區污染物限排量成果,確定2020年大連市水功能區污染物限排量。大連市和縣域單元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限排量見表3。 依據大連市水功能區水質達標評價結果,按各功能區所在縣域位置,將各縣域范圍內達標水功能區個數與其水功能區總數的比值,計算各縣域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計算結果見表4。 表4 大連市縣域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 根據2015年現狀水質達標率以及各評價單元的納污紅線控制目標,開展縣域的水質要素評價,計算結果見表5。 大連市各縣域水資源承載能力水質要素評價結果為:普蘭店市不超載,瓦房店市嚴重超載,莊河市為臨界狀態。根據評價結果重點對瓦房店市水質要素超載成因進行分析。 表5 大連市2015年縣域單元水質要素評價結果 近6年瓦房店市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見圖2和圖3。從圖2、3中可以看出,瓦房店市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GRP)1022.76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GRP)10.27萬元,與2010年比較上述兩個經濟指標分別增長了1.57、1.58倍。瓦房店市近6年間GRP和人均GRP經歷了快速增長,從2014年開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2015年瓦房店市總人口99.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61.52萬人,從圖4中可以看出,近5年間瓦房店市人口增幅變化不大。 圖2 瓦房店市近6年地區生產總值 圖3 瓦房店市近6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圖4 瓦房店市近6年人口結構變化圖 2015年瓦房店市復州河流域COD和氨氮監測值見圖5和圖6。 圖5 2015年瓦房店市復州河流域COD監測值 圖6 2015年瓦房店市復州河流域氨氮監測值 從圖5、6中可以看出:在蔡房身大橋斷面,水體中COD和氨氮值突然顯著增大,而在東風水庫監測斷面這兩種污染物濃度值降低,在復州河大橋和楊家前屯斷面COD和氨氮的值再次增大。主要原因是蔡房身大橋斷面上游流經瓦窩鎮,鎮上冶金軸承制造工業、大型水泥廠以及粉石場等企業較多,排污量較大。此外復州河龍山污水處理廠污水排放達不到水功能水質目標標準,且入河污染物量遠超水功能的限排量,導致下游蔡房身大橋斷面水質不達標,東風水庫斷面水質經水體自凈之后污染物濃度降低;復州河大橋斷面因其支流九道河和珍珠河接納生活污水與周圍鄉鎮面源污染,使得水中污染物濃度再次增加,水質無法達標;支流嵐崮河下游楊家前屯斷面接納周圍鄉鎮面源污染,水質無法達標。 此外,近幾年大連市持續干旱少雨,從圖7可以看出,2014年瓦房店市平均降雨量僅為353.4mm,相比2010年減少了62.3%。降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最主要的補給來源[9],降雨量小,河流流量、水庫蓄水量小,對污染物稀釋作用小,也導致水體污染物濃度高原因之一。 圖7 瓦房店市近6年平均降雨量 (1)對集中飲用水水源地實施保護,劃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保護區內有條件地逐步退耕還林,發展生態農業。在二級保護區內實施防護林帶工程,發揮森林生態功能,涵養水源,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護水源水質。 (2)狠抓工業污染防治,開展水污染重點行業環境整治。全面排查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工業企業,實施綜合整治,整治不達標的予以關閉。依法淘汰落后產能,結合水質改善要求及產業發展情況,制定并實施年度淘汰落后產能方案。對超過承載能力的區域實施水污染物削減方案,加快調整發展規劃和產業結構。 (3)嚴格環境準入,完善環境準入政策。根據流域水質目標和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在復州河流域及水源保護區域,建立新建項目審批與淘汰落后產能、污染減排相結合的機制,國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設的項目不得審批,對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或者未完成國家確定環境質量目標的區域,暫停其新增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建設項目環評審批[10]。 (4)全面加強配套管網建設,強化老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納管工作。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應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難以改造的,應采取截流、調蓄和治理等措施。城鎮新區、經濟區建設均實行雨污分流,有條件的要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4 水質要素評價
4.1 水功能區污染物入河限排量
4.2 水質要素核算

4.3 水質要素評價
5 水質要素超載成因分析

5.1 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5.2 水環境質量狀況



6 水環境保護與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