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宏偉
(甘肅省隴南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甘肅 隴南 742500)
長江流域在甘肅省內主要是嘉陵江水系,主要有嘉陵江、長豐河、南河、西漢水、白水江、白龍江。其中嘉陵江是長江的一級支流,發源于秦嶺南麓,主流經陜西鳳縣以下流入甘肅省兩當縣境內,河流自東北向西南,沿兩當縣茨壩、徽縣嘉陵鎮一線進入陜西省略陽縣境內,入長江口位于重慶市區。主要支流兩當河、永寧河、洛河、長豐河、西漢水、燕子河、安樂河、柯家河和白龍江從上至下依次在右岸匯入嘉陵江。河源高程2500m,甘肅省境內流域面積38131km2,河長77.5km,流域內以土石山地為主,山丘連綿起伏,天然植被較好,森林覆蓋面廣,大部分山地有天然林與灌叢覆蓋。
白龍江是嘉陵江最大的干流,發源于川、甘、青交界處西傾山東側郭爾莽梁北麓的甘肅省碌曲縣郎木寺附近,曲折東南流,經過四川省諾爾蓋縣、甘肅省迭部、舟曲、武都復進入四川省,經過青川、昭化二縣匯入嘉陵江。河道全長562km,其中甘肅省境內475km,占82.5%。河源高程4072m,河口高程465m,落差達3607m,流域面積32181km2,地跨甘肅省迭部、舟曲、武都、文縣等縣和四川省九寨溝、青川、昭化三縣,在甘肅省境內面積為27391km2,占83%。
白龍江流域地處大陸腹地,內陸性氣候,受復雜的地形地貌影響,氣候差異較大。是暴雨、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的多發區,每至汛期暴雨頻繁,強度大,范圍廣。迭部以上水量很小,迭部至兩河口屬高山峽谷區,河流比降大,水流湍急,兩岸森林茂密,有優良的水電站地址,兩河口至武都河段,河谷開闊,水流平緩,兩岸耕地多,植被差,泥石流多發,是白龍江泥沙的主要來源地帶,武都以下至臨江,是比較開闊的峽谷區。臨江以下到碧口,又轉入高山峽谷區,地形險峻,山勢雄偉,植被良好,碧口以下川谷相間,水流平穩。
甘肅省境內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的重點河段,在2016年度共有常規水質監測站23個,分別是兩河口(長江省界)、談家莊、永寧、紅川鎮、三渡水、東河、成縣、封家壩(長江省界)、南河、羅家堡、禮縣、毛壩、鐔壩、平洛、迭部(長江省界)、錦屏、兩水、東江、碧口、達拉溝(長江省界)、宕昌、黃鹿壩、文縣(長江省界),監測項目的選擇根據SL219- 2013《水環境監測規范》及儀器設備二者兼顧的原則進行選取和監測。監測項目分別為流量、水溫、pH、電導率、鈣離子、鎂離子、鉀離子、鈉離子、氯化物、硫酸鹽、碳酸鹽、重碳酸鹽、礦化度、總堿度、總硬度、溶解氧、氨氮、硝酸鹽氮、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氰化物、砷、揮發酚、六價鉻、懸浮物、汞、硒、銅、鋅、鉛、鎘、鐵、錳、總磷、氟化物、石油類、硫化物、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糞大腸菌群共計40個項目。參與評價的河流主要有嘉陵江、白龍江、西漢水、白水江、青泥河、長豐河、東河、南河、達拉溝等,代表河長959.0km。在長江流域參與評價的23個監測斷面中,年度綜合評價水質符合或優于Ⅲ類水質斷面有8個,占評價斷面的33.3%;水質劣于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有16個(其中Ⅳ類6個、Ⅴ類10個),超標斷面占評價斷面數的66.7%。主要超標項目為氨氮、鐵、總磷等。2016年各監測斷面水質詳情與2017年上半年水質詳情見表1。

表1 水質調查表
水質評價根據GB3838- 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要求進行評價。嘉陵江水系的水資源豐富,水質較好,超標水質斷面分別在長豐河和西漢水上,成縣、南河、禮縣的水質均為Ⅳ類水,且水質含沙量較大,水體渾濁。糞大腸菌群未參與評價,各水質斷面的糞大腸菌群的細菌指標大多數超標,這與沿河居民的生活污水隨意排入河道有直接影響,糞大腸菌群的細菌指標是由糞便中菌群的影響所致。因此,應加強對沿河居民排放生活污水的管理,建設排放點,對污水進行處理處理后排入河道,以免影響水質。
根據2016年甘肅省水環境監測中心隴南分中心對入河排污口的調查,嘉陵江流域隴南甘南段共調查排污口51個,其中連續排污和間歇排污的有22個,入河污水總量0.22億t,入河主要污染物中化學需氧量0.22萬t,氨氮0.02萬t。調查情況見表2。

表2 入河排污口調查表
從表2中的瞬時排污量可以看出,武都、徽縣、西和和成縣污水處理廠的排污量較大,主要受污河流為白龍江、羅家河、漾水河和長豐河,羅家河漾水河和長豐河是嘉陵江的支流,污水處理廠處理工序簡易,排出的水質依然未達標,直接影響河流水質,應加強對污水處理廠的管理,不能只做簡單的沉淀處理,應對污水進行必要的化學處理,降低水質中的有毒和重金屬指標如:硝酸鹽氮、陰離子洗滌劑、揮發酚、鎘、鉛、糞大腸菌群等
結合河流的水質監測數據,受污河流長豐河上的成縣、南河水質監測斷面的水質超標,應與污水的排放有直接的關系。白龍江作為受污河流,水體渾濁,雖存在垃圾入河、污水直排等影響河道水環境現象,但由于白龍江水資源豐富,水體納污能力強,水質不超標。基于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長豐河和白龍江水污染防治工作急需加強。
為滿足經濟發展需求,隴南市大力開發水電資源,據不完全統計,白龍江上水電站13座,且引水式水電站居多,電站常年無法滿負荷運行。電站過度開發,導致諸多問題。
(1)引水式電站如沙灣電站、石門水電站、漢王水電站、椒園壩水電站、橙子溝水電站等,下游均存在生態基流難以保證的問題,尤其是沙灣水電站、石門水電站引水渠將河水全部引入電站,使得白龍江斷流;
(2)工程性缺水,白龍江流經的多數鄉鎮、村莊供水基礎設施薄弱,又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地質環境導致儲水困難,出現供水不足、水資源緊缺問題。
嘉陵江河道淤積,一方面影響河道的防洪行洪能力,另一方面破壞河道的生態功能。嘉陵江汛期水質渾濁,水體泥沙含量較高,易導致河道泥沙淤積。據調查嘉陵江水量目前呈逐年減少趨勢,且部分支流只在汛期來水,非汛期基本處于干涸狀態,使嘉陵江缺少來水補給,水量減少。
水資源的過渡開發利用導致了白龍江部分河段的斷流,破壞了水生態的平衡。河道的疏于管理致使河道淤積,導致嘉陵江的水量減少,破壞了河道的生態功能。
甘肅省長江流域嘉陵江范圍內地質環境脆弱,是全國四大滑坡、泥石流高發區之一,水土流失問題突出。尤其是白龍江流域內水土流失嚴重,其原因是:脆弱的地質環境和特殊的氣候提高了流域內水土流失的發生風險;以無序采砂為代表的不合理生產方式和粗放的產業結構加劇了生態脆弱區的土壤侵蝕程度;在資金緊缺等因素影響下,現行的防治措施較為單一,水土流失監測網絡與信息服務體系尚不完備,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還未建立。水土流失導致河流的含沙量增加,因此水土保持工作亟待解決。
水生態是指環境水因子對生物的影響和生物對各種水分條件的適應。生命起源于水,水不僅僅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生物群落生命的載體,同時也是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介質。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生命的存在,因此加強水質監測,是保護水生態不可或缺的部分。加大排污口的管理力度,對污水進行必須的化學處理,是保證河流水質的前提條件。水生態保護的重點是保障生態系統維持正常的水循環所需的水量平衡關系。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既要滿足經濟用水,生活用水的需要,也要考慮生態用水和環境用水,加強水電站的管理,不過度開發利用水資源是維持水生態平衡的重要保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自然賦予我們這片綠水青山,我們要保護好這有限的資源,不僅讓這資源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服務,更要留住這資源。“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充分理解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保護好生態環境,為人類的未來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