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冰華
(新疆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為防止混凝土產生裂縫,混凝土拱壩必須設置橫縫,為使拱壩成為一個整體受力結構,橫縫必須進行接縫灌漿。灌漿時壩體溫度應降到設計封拱溫度值。縫的張開度不宜小于0.5mm[1]。嚴寒地區一般年平均氣溫較低,封拱溫度也較低,夏季氣溫與封拱溫度之差較大,夏季灌漿時外界氣溫對灌漿效果影響也較大。高溫季節進行接縫灌漿時,應做好表面保護,以防止外界熱量倒灌[2]。因此,為防止壩體產生裂縫以及保證封拱灌漿效果,選擇封拱溫度和封拱灌漿時機尤為重要。
本工程主要任務是調節控制山口斷面徑流,具有灌溉和發電等綜合效益。大壩為混凝土雙曲拱壩,最大壩高94m。壩址區氣候條件較惡劣,氣候干燥,夏季炎熱,冬季嚴寒,氣溫年較差懸殊,日較差明顯,寒潮出現次數多。多年平均氣溫為5.0℃,極端最高氣溫39.4℃,極端最低氣溫-41.2℃[3]。
本工程拱壩體型屬薄殼結構,對外界氣溫和水溫的變化比較敏感,壩內溫度變化較大,因此,壩體接縫灌漿對壩體溫度、灌漿時機選擇、施工期溫度控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溫度荷載是拱壩的一項主要荷載[4],由拱壩運行期溫度場與封拱溫度場差值確定,不同封拱溫度方案,其溫度荷載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對壩體應力產生影響。合理確定封拱溫度,有利于改善拱壩應力、位移、壩肩穩定以及接縫灌漿質量等。封拱溫度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
(1)根據拱壩結構選擇封拱溫度。封拱溫度的擬定以壩體穩定溫度場為基礎,通過與封拱溫度的組合調整,可達到改善壩體結構受力的目的。
(2)根據溫控要求選擇封拱溫度。在混凝土降溫至設計封拱溫度過程中將產生較大的溫度應力,除對混凝土最高溫度進行限制外,還應選擇合適的封拱溫度,以降低壩體混凝土溫控難度。
(3)根據施工水平選擇封拱溫度和封拱方案。封拱溫度選擇應和壩體冷卻系統相匹配,不人為設定封拱溫度梯度差,減少施工難度。
在考慮壩體永久保溫的條件下,通過典型壩段與全壩段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長系列三維有限元溫控仿真分析,提出拱壩穩定溫度場。拱壩穩定溫度等值線圖見圖1。

圖1 拱壩穩定溫度等值線圖
從穩定溫度場等值線可以得出,拱壩穩定溫度為6~8℃。
拱壩設計中,封拱溫度場是拱壩溫度荷載計算的起點。溫度荷載是拱壩的一項主要荷載,拱壩溫度荷載是指經過接縫灌漿壩體已形成整體后的溫度荷載[5]。合理的確定封拱溫度,有利于改善拱壩的應力、位移、壩肩穩定以及接縫質量等。因此,確保接縫灌漿時壩體溫度達到設計封拱溫度十分重要。
拱壩封拱溫度的擬定是以壩體穩定溫度場為基礎,通過改變某些部位的封拱溫度來調整溫度荷載值,達到改善壩體結構受力目的。根據溫控方針計算結果,壩體穩定溫度為6~8℃,沿高程設置具有一定梯度的封拱溫度[6]。該封拱溫度是考慮壩體封拱時,壩體平均溫度等于壩體穩定溫度場溫度。即認為接縫灌漿時的壩體混凝土絕熱溫升已經結束,混凝土水化熱作用已經結束,壩內溫度趨于穩定,此時壩體溫度荷載僅為運行期外界溫度變化引起的壩體溫度變化帶來的溫度荷載。結合溫控計算穩定溫度場等值線圖,各壩段封拱溫度詳見表1。
拱壩縫拱灌漿對灌漿時間、壩體溫度、接縫張開度等均有一定的規定和要求。在研究拱壩接縫灌漿時間時,應考慮以下問題。
(1)壩體混凝土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即灌區兩側壩塊混凝土齡期宜大于6個月,在采取有效冷卻措施的情況下也不小于4個月。
(2)接縫內漿液體應具有足夠強度以承受縫面上的正應力,要求灌漿面漿液結石達到28天齡期后方可擋水。
(3)接縫灌漿時,灌區兩側混凝土絕熱溫升已經基本結束,即混凝土水化熱作用已經結束,即壩體年平均溫度等于壩體穩定溫度。
(4)基礎壩塊應滿足基礎允許溫差。
(5)接縫張開度不宜小于0.5mm。為了防止在接縫灌漿后橫縫重新被拉開,規定以壩體穩定溫度為灌漿封拱溫度。
表1各壩段封拱溫度表單位:℃

壩址區氣候條件惡劣,夏季炎熱,冬季嚴寒,氣溫年較差懸殊,多年平均氣溫為5.0℃。根據氣候特點,壩體混凝土施工期為每年4月中旬~10月中旬,其它時間混凝土停澆,間歇期約5個月。
根據溫控仿真計算成果,在封拱灌漿前對壩體分別進行前期、中期、后期冷卻,使壩體混凝土溫度分期逐漸降至設計封拱溫度,為實現具有梯度要求的封拱溫度場,使冷卻水垂直河流方向布置[7],避免溫度下降過快產生過大的溫度應力,從而減少壩體混凝土開裂風險。
前期冷卻在混凝土澆筑時開始,時間20天,采用6~8℃的人工制冷水(或河水)冷卻,以控制壩體混凝土最高溫度;中期冷卻在每年9月下旬對5、6、7月澆筑的混凝土進行二次冷卻,采用6~8℃的人工制冷水(或河水)冷卻,將壩體混凝土溫度降低8~10℃;后期冷卻安排在封拱灌漿前,采用冬季0~2℃的河水冷卻,將壩體混凝土溫度冷卻至封拱溫度。
3.3.1 特點
一般溫暖地區拱壩封拱只需滿足上述必要條件即可進行,與之相比,嚴寒地區封拱灌漿有較大差別,特點如下:
(1)冬季混凝土停澆時間長,6月份以后澆筑的混凝土在入冬前因齡期達不到要求而無法進行后期冷卻和封拱灌漿工作。
(2)壩體穩定溫度場較低,如本工程為6~8℃,采用人工制冷水進行冷卻,會因冷卻水和混凝土溫差過小無法使壩體混凝土降至設計封拱溫度,只能選擇天然低溫河水冷卻。
(3)由于天然河水的溫度在冬季才能降到0~4℃,所以應根據河水的溫度選擇后期冷卻和灌漿時機。
3.3.2 時機
根據以上特點,可以確定本工程后期冷卻和灌漿時機。
(1)受冷卻水制約,后期冷卻和封拱灌漿只能安排在冬季進行。
(2)本工程所在河流河水溫度在11月中旬至來年4月上旬為0~4℃,因此后期冷卻時機應在此范圍選擇。結合河流水文情勢,后期冷卻具體范圍為11月中旬~次年3月中旬。
(3)根據封拱灌漿對混凝土齡期要求,4月~6月澆筑的混凝土在本年度11月中旬進行后期冷卻和封拱灌漿工作,7月~10月澆筑的混凝土在來年3月中旬進行冷卻和封拱灌漿工作。
(4)由于河水溫度較低,可以適當地將壩體混凝土溫度進行超冷1~2℃。
(5)后期冷卻完成后,立即進行封拱灌漿工作。
拱壩壩軸線弧長為319.65m,橫縫采用“一刀切”形式的垂直平面分縫,共設置21道橫縫,將大壩分為22個壩段,每條橫縫間距約為15m。
依據年度混凝土澆筑情況,結合初期蓄水要求(2014年9月下旬壩前水位602.0m)、后期冷卻及封拱灌漿要求,采用分期冷卻和灌漿的方法,全壩段同期封拱灌漿頂高程一致。封拱安排具體見表2。

表2 橫縫灌漿情況統計
拱壩通過封拱灌漿使壩體具有連續整體性,要求壩縫具有與壩體混凝土相同的力學強度、有較好的抗滲性等。灌漿結束28天后,對含縫芯樣的膠結率、漿液縫內充填率、結石厚度、壓水實驗呂榮值等項目進行檢查。要求膠結率大于80%,充填率大于95%,結石厚度不小于0.5mm。
對已完成的灌區橫縫,選取了5個檢查孔進行了鉆孔取芯和壓水試驗詳見表3、表4。檢查孔巖芯圖詳見圖2。縫內膠結率達到100%,充填率達到100%,結石平均厚度3mm,透水率很小,滿足設計要求。

表4 5~12#壩段接縫灌漿檢查孔壓水成果

表3 5~12#壩段接縫灌漿成果

圖2 8JF- 2檢查孔巖心圖
結合灌漿要求和溫控需要,對重點壩段進行了溫度和橫縫開合度的監測。6#、9#、13#壩段各高程的壩體溫度監測成果如下,并與設計封拱溫度進行了對比。
大壩橫縫測縫計灌漿前后開合度變化見表5(測縫計距上、下游表面2m)。
從表5可以看出,各灌區灌漿封拱前的張開度及灌漿后的增開度基本上能滿足設計要求。封拱以后橫縫變形趨于穩定狀態,不再隨著溫度變化而發生開合變化,說明縫隙兩邊的壩體已經連接起來,成為一個連續整體,達到了封拱灌漿的目的。

表5 灌漿前后橫縫測縫計開合度特征值統計
本工程壩址區氣候條件十分惡劣,對混凝土澆筑、冷卻、保溫、封拱都是嚴峻的考驗。以壩體穩定溫度場為基礎,考慮溫控要求和施工強度,合理確定具有梯度要求的設計封拱溫度,結合封拱灌漿條件、壩體冷卻以及嚴寒地區封拱灌漿特點選擇封拱灌漿時機。
通過本工程實踐及監測資料顯示,沿高程確定的封拱溫度梯度是合理的,結合壩址區氣候特點和壩體澆筑情況對壩體進行前、中、后期冷卻措施效果較好,封拱灌漿時機選擇比較合理,封拱效果滿足設計要求,類似工程可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