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劍韜,吳偉民
(1.福建省永川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1;2.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永安 366000)
雙洋溪南洋河段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位于漳平市南洋鎮,地處雙洋溪下游,上游至石獅坂電站,下游至美乾電站,途經梧溪村、利田村、南洋村、黨口村、暖洲村。河道基本與省道208線并行,與莆永高速相鄰,項目區內河段總長14.9km。根據行政區劃將建設河段劃分為三段(見圖1),分別為:梧溪生態提升段,起點樁號K0+000,終點樁號K5+234,建設長度5234m(石獅坂電站-第一條虛線);南洋生態集鎮段,起點樁號K5+234,終點樁號K10+341,建設長度5107m(兩條虛線間);暖洲生態親水段,起點樁號K10+341,終點樁號K14+900,建設長度4559m(第二條虛線-美乾電站)。

圖1 建設總體布置圖
項目建設總體目標:順應自然,堅持保護優先、自然修復為主,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在保障河道行洪排澇安全的前提下,做好生態保護、生態修復和親水休憩等安全生態水系建設,改善河流生態功能,基本實現“河暢、水清、岸綠、安全、生態”的五大總體目標及“八有”要求。
本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擴初步劃定河道岸線和生態保護藍線、改善河水、改良河床、恢復河灘、修復河岸等方面,結合雙洋溪河道現狀、兩岸村鎮布局及其它部門相關規劃建設項目情況,各區段河道水域功能定位見表1,具體建設內容及措施如下。

表1 河道水域功能定位表
該段范圍為石獅坂水電站至南洋鄉林果場上游,河道長度5.234km,該段河道現狀蜿蜒曲折,除中部流經梧溪村外,兩岸大部分為天然林帶,植被茂密,生機盎然。
該段上游為北寮村,村內有北寮溪穿境而過,北寮溪曾建設了部分生態護岸,屬北寮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本次在已建護岸的上游再建設部分生態護岸。此外,該溪段還曾建設有C20埋石混凝土重力式防洪堤,屬九龍江一期防洪工程,防洪堤為“四面光、兩堵墻”的硬質擋墻,且擋墻頂現狀已進行了地面鋪裝,同時設置了仿木欄桿,不符合生態理念;本次設計對該段硬質擋墻進行柔化,在墻頂欄桿內石椅間擺設成品花箱,花箱內栽植地被植物和爬藤植物,爬藤植物藤蔓伸出欄桿,可以將硬質擋墻進行部分覆蓋,起到美化作用。
該段范圍為南洋鄉林果場下游至暖洲村的小車橋,河道長度5.107km。該段河道屬于南洋鎮區所在地,大部分河段經過九龍江一期、三期防洪工程建設,已修建混凝土重力式防洪堤、C20埋石混凝土生態復合式防洪堤。重力式防洪堤修建在左岸,現狀硬質擋墻裸露,擋墻頂為土路,連接擋墻與土路之間的護坡坡面長滿雜草,十分不美觀。本次對該段進行硬質擋墻柔化處理,措施為:擋墻頂加設C20混凝土擋墻(高50cm),墻后回填耕植土進行綠化,綠化帶寬3.6m,堤頂綠化帶后以原狀坡修坡平整,栽植植被。
鎮區段左岸人口密集,活動集中。本次在南洋老橋上游(K6+179~K6+897)段路面設計了3.5m寬人行步道,基層采用普通透水混凝土,面層采用聚氨酯透水地坪,兩側設C20混凝土路肩,同時設計了三處臨水平臺供當地居民親水休憩。在南洋老橋上游左岸的南洋國家濕地公園核心區域,應業主要求,本次在樁號K6+200處新建一座景觀壩,起到雍水作用,與左岸防洪堤后擬建濕地形成水面呼應,壩頂設計汀步過人,使兩岸連通,起到親水效果。
對南洋老橋下游左岸(K6+897~K8+151)的處理措施為:在原路面靠近坡面處建設1m寬綠化帶,緊鄰綠化帶建設2.0m寬親水散步道,步道外側5m路面為鄉鎮政府規劃行車道,本次對其保留。
對利田大橋上游左岸(K8+151~K8+323)的處理措施為:為保證行人安全,靠近公路側預留1m緩沖帶,供行人躲避過往車輛;緩沖帶右側設計1m綠化隔離帶,隔離帶右側設計2m寬親水散步道,與上游步道銜接并閉合。
南洋段利田大橋上游右岸(K8+151~K8+323)存在大面積裸露灘地,本次設計對該片灘地進行利用,在內側6m寬區域內進行灘地植物群落修復,種植爬藤及水生植物,其余部分保留原自然岸灘,既能滿足河道行洪要求,又能綠化河岸,達到“岸綠”的生態目標。
在利田村已建防洪堤末尾的左岸為一處砂料場,根據“河暢”目標要求,河岸生態藍線保護范圍內,不得亂堆渣土、亂采砂石,本次對砂料場進行退出處理,同時采用喬、灌、草搭配的結構建設植被緩沖帶,營造岸綠景觀。
該段范圍為暖洲村的小車橋至美乾水電站,河道長度4.559km。該段河道現狀蜿蜒曲折,除起點處流經暖洲村外,其余段兩岸大部分為天然林帶,植被茂密,充滿生機。
暖洲村左岸經過九龍江一期防洪工程建設,已建有土堤,局部建有小段C20埋石混凝土重力式防洪堤。土堤段護坡采用了連鎖型混凝土預制塊護坡,坡面進行了植被綠化,現狀植被覆蓋較好;堤頂已建設混凝土路面,混凝土路面與坡面之間為裸露的土基,寬度0.3~3m不等,現為南洋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場地,目前正在植樹施工;小段重力式防洪堤堤頂已進行了綠化,種植有灌木,已將硬質擋墻覆蓋,符合生態理念。在土堤靠近暖洲居民集中區為一處空地,該空地為由暖洲村自籌資金規劃建設的生態小公園,現正在施工。
經現場察勘,對上述河段存在的河障和局部垃圾堆積,均進行了清障和清除設計。
本文重點對河岸修復措施中的新建生態護岸、硬質擋墻柔化兩部分設計進行必選論述。
護岸型式選擇:格賓石籠護岸、箱式生態混凝土擋墻護岸、C20埋石混凝土重力式擋墻護岸及干砌石重力式護岸。本工程護岸斷面高度基本在2~3.5m間,選取2.5m高擋墻進行方案比選,各種型式的護岸設計見圖2~5。

圖3 箱式生態混凝土砌塊擋墻護岸

圖4 C20埋石混凝土重力式擋墻護岸

圖5 干砌塊石重力式擋墻護岸
根據擬建的四種護岸形式,從施工技術、景觀生態、工程投資、工程占地四個方面進行比較:
施工技術:C20埋石混凝土及干砌塊石重力式結構是水利工程中傳統的結構型式,施工要求簡單、工藝成熟;生態格網和箱式生態混凝土砌塊擋墻,材料由有資質的廠家提供,施工簡便,減少氣候、人為等因素影響,降低勞動強度,但是施工工藝比較復雜,施工過程需要廠家技術人員進行指導。
景觀生態:C20埋石混凝土結構生態性較差,使用M10漿砌塊石鑲面可提升景觀效果,具有一定的生態性;干砌塊石重力式擋墻生態性較好;生態格網擋墻可在常水位以上的階梯處敷設腐殖土,種植植物,提高生態景觀效果;箱式生態混凝土砌塊擋墻可在常水位以上的孔洞內種植綠植物,生態景觀效果也不錯。
工程投資:經過量化比較,箱式生態混凝土砌塊擋墻護岸最貴,C20埋石混凝土重力式擋墻護岸次之,干砌塊石重力式護岸與生態格網擋墻護岸造價基本相同。
工程占地:四種斷面形式永久占地面積均較小,相差不大,但箱式生態混凝土擋墻由于需鋪設土工格柵,開挖面較大,臨時占地較大。
此外,由于箱式生態混凝土砌塊擋墻后回填粘性土,壓實度需要達到91%以上,需靠雙向土工格柵與黏土和砌塊之間的摩擦維持穩定,施工要求更高;且本工程河道兩旁多為農田,護岸建設后農民需耕種用地,對墻后填土及格柵會造成一定的破壞。干砌塊石擋墻砌筑質量往往難以保證,塊石與塊石之間常常因為施工工藝原因,縫隙大,難以形成整體,在沖刷性河段,常發生坍塌。生態格網擋墻利用網格把石塊連接成整體,整體性較好,且表層可覆土綠化,抗沖性也較好,但墻身部分常會掛垃圾,需經常管護。C20埋石混凝土擋墻施工工藝成熟,用石料量較少,抗沖性能好,但生態性較差。
綜合考慮,本工程河段流速較大,采用傳統材料C20埋石混凝土重力式擋墻對沖刷崩岸可進行有效防護,同時,上部采用生態砌塊護坡,既能滿足流速沖刷要求,也能起到很好的景觀綠化作用,因此,本次設計選擇C20埋石混凝土重力式擋墻結構。
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實施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對項目區生態環境產生擾動,但應控制在最小的影響范圍。施工過程中對照“八有”的要求,有意識地開展項目區生態保護,嚴格控制施工要求,加強施工監理,并對施工人員開展宣傳教育。
工程建成后應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建立管理機構。本工程以河長制為管理依托,嚴格按照岸線和河岸生態保護范圍,規范各類涉水建設活動,防止新的亂占、亂挖、亂建等現象出現,并定期開展河道健康評估,制定水環境監測、水生態監測制度,及時發現河流水系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保護方案。
此外,生態親水區要做好防洪的提前預警預報,做好人員的疏散,場地圍欄等工作,植物措施要做好建后管護、補植等工作,保障管護經費。
本文以雙洋溪南洋河段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為例,根據河道工程條件和自然條件的不同,通過對工程總體布置、生態安全、工程造價、施工與維護等方面的綜合考量,對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進行設計,并對其中的護岸工程進行了優化比選,擇優推薦綜合性能好的建設方案。優化后的安全生態水系建設方案,能較好地滿足工程運用的要求,對類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