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吉布提特派記者 李若菡

從領土面積與人口數量來看,吉布提是名副其實的非洲小國——在2.3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百萬。與此同時,這也是任何一個大國無法忽視的國家——它扼守紅海進入印度洋的戰略要道、有著“海上咽喉”之稱的曼德海峽。擁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加上相對平穩的政局、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吉布提的領土上因此聚集著美國、日本、法國等國家的駐外軍事基地。去年,中國解放軍第一個海外保障基地在吉布提投入使用,國際媒體將該國盯得更緊了,因為這里似乎成為中美博弈的另一個舞臺。但對于吉布提人而言,“世界兵營”的稱號無法與國家走上真正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相比;對中國人與中企來說,這里并非是“戰略資產部署地”,只是一個渴望進步、需要幫助的地方。中國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在《環球時報》記者走訪吉布提的4天時間里,從中企當地員工口中聽到最多的話就是:吉布提真正的發展是從最近5年開始的,是從中企前來大規模投資項目開始的。
外國軍人隨處可見
在吉布提,你能感受到當地人生活得簡單又愜意:每天清晨,三五成群的當地人悠閑地在海水里泡著;公路邊的黃土地上,非洲少年奔跑在陽光與塵土飛揚下只有一個球門的足球場上。
在吉布提,你也能感受到它在大國博弈下的微妙處境。飛機在吉布提安伯里國際機場降落時,《環球時報》記者透過窗戶看到美軍基地的部分設施與人員。據了解,美軍基地與安伯里機場相連并共用跑道,常駐人員大約4000名。
在首都吉布提市,《環球時報》記者經常看到被遺棄的軍事裝備或設施,比如飛機、炮臺。各國軍人時常出沒于酒店、餐廳等各類公共場所,他們身穿軍裝十分引人注目,很少與人攀談。據當地人介紹,一些外國駐軍基地官兵偶爾會住在高檔酒店里,作為一種“補償或者獎勵”;另外一些沒有固定駐地的外國軍人也會在執行護航或維和任務途中入住酒店。有數據顯示,人口不足百萬的吉布提,外國駐軍人員有1萬。
吉布提建有美國、中國、日本等國家的軍事設施。相比于外界“多國在這里較量”的論調,來自也門一家跨國公司的總經理阿爾哈赫迪認為,這是一種“雙贏”的局面。“這說明,吉布提今后將保持長期穩定。”他對記者說。
與美國的軍事基地相比,中國解放軍保障基地顯得更為低調,它莊重而肅穆地佇立在這片土地上,盡責地履行使命。在7月初吉布提國際自貿區舉行的開園儀式上,《環球時報》記者有幸一睹中國解放軍保障基地軍人的風采。近40攝氏度的氣溫、不斷吹起的大風考驗著到場700名嘉賓的體力與耐力,而中國軍人始終身姿挺拔,端坐如鐘。
“近一年來,吉布提的中國商人與中國項目數量明顯增加,”吉布提東非銀行投資與市場部雇員艾哈邁德·穆罕默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客戶知道中國有基地在這里,他們是有保障的。而我們也因此更加安心,更有信心與底氣與中國商人打交道。”
對中國基地抱有期待的不僅是兩國人民。聯合國吉布提駐地協調員芭芭拉·曼孜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如果周邊地區有災難發生,聯合國期待各國充分調動在吉布提的資源資產,“希望中國未來能更多地參與人道主義救援”。
3000人的工程團隊,中國員工只有五六人吉布提的經濟發展面臨巨大挑戰。中國駐吉布提使館經商處2015年的數據顯示,當地公務員平均月收入是726美元,保安為176美元。與工資水平不高相對應的是,吉布提的物價水平頗高。《環球時報》記者在吉布提市一家超市里看到,新鮮水果屬稀有商品,食品和生活用品很少有當地自產品牌,售價比國內同等商品高出大約1/3。
吉布提的失業率大約為40%,貧民窟在市區的公路旁隨處可見。貧民窟房屋大多由鐵皮或者土塊支撐,每間房大約3至5平方米。讓人意外的是,這些房屋外墻都噴上淺藍、淺粉、淺綠等色彩,彰顯居住者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
以前,吉布提的經濟活力更多依賴西方國家的資本,然而,這些投資鮮見能為百姓的生活帶來實質性變化。中國企業不一樣,它們帶來的不僅是投資與項目,還有這個國家在漫長的被耽誤的工業化過程中,亟須跟上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適合發展中國家的先進發展模式與管理經驗。
在吉布提市街道與通往內陸城市的公路上,經常能看到中國企業的投資項目,“過程精品,質量重于泰山”“細節決定成敗”“重信守諾,感恩回報;自強奮進,永爭第一”等標語十分醒目。
雖然中企的項目規模大,但中國員工很少。在某中方主導的工程中,整個團隊大約3000人,中國員工只有五六人。這樣的運作模式不僅為企業節省用工成本,也拉動當地就業,讓當地勞動力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鍛煉與提升。
一名在吉布提國際自貿區工作的建筑監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的月工資為22萬吉布提法郎(約合人民幣8250元),在當地已屬于高收入,這讓他非常開心。這名年約40歲的吉布提人對中國贊不絕口,他對記者不斷強調,“中國人是在真正地幫助吉布提發展”。
天津師范大學自由經濟區研究所所長孟廣文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很多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現在還是把吉布提當作一個“包袱”,把對吉布提的投資視為一種“施舍”,與真心愿意幫助吉布提發展的中國不一樣。吉布提人對中方的投資更容易接受與認可,因為他們看到中國日益強大的經濟實力,感受到中國企業惠及當地的經商理念,對中國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外交政策也有體會。
在中企員工眼中,開展吉布提的投資項目可能意味著一切從零開始。“兩年前,我們員工看到這里一片荒蕪,心都涼了一截。”吉布提國際工業園區運營有限公司的張川對《環球時報》記者說。2016年8月,招商局集團派駐到吉布提考察自貿區項目的員工來到項目現場發現,夾雜著大小石塊的戈壁地貌,需要將地挖到一兩米將石塊翻出來才能開始整修道路。不僅如此,他們還要經受高溫、大風、沙塵的考驗。考察員工在項目現場走了一個小時,鞋底就被滾燙的地表烤化了。如今,園區已經初具雛形,頗有風范。張川對記者感慨道:“就像你的孩子一樣,你看著這些項目從無到有,從看似不可能到慢慢建成,你會感到由衷的自豪。”
前進的路
截至2017年底,在吉布提的中資企業已有20多家,多數為大型國企。在吉布提生活的華人大約有2000名,主要集中在首都吉布提市。
對于中國商人來說,投資吉布提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嗎?在不利的自然條件、不夠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還未成熟的商業環境下,投資項目會不會成為“白象”項目——花費巨大換來一個只是“看起來很好”、但實際得不到經濟回報的項目?
吉布提官員和本地商人對此問題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吉布提的戰略位置優勢不會消失,而且該國吸引外資的環境正逐漸變好,在免稅政策、金融環境、外匯管制措施以及社會治安等方面都有所改善。
中國商人與學者則持謹慎樂觀看法。孟廣文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投資吉布提的風險在于該國政策的不確定性。美國、日本、法國等國在吉布提都設有軍事基地,很難保證該國在制定經濟政策時,以及涉及多國利益的話題上,能頂住來自外部的政治、外交與軍事壓力。
面對這樣的擔憂,吉布提港口與自貿區管理局戰略規劃總監達維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吉布提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各國基地和吉布提僅僅是土地所有者與租戶的關系。吉布提一直在謀求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方式,各國軍事基地不會、也不可能左右該國的經濟決策和發展方向。
孟廣文認為,“世界軍營”的定位對吉布提自身發展而言也是不可持續的。收取各國駐軍基地的租金是固定、有限的,吉方還要受到駐軍國有形無形的影響,況且這些基地的存在本身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十分有限。孟廣文說,吉布提要想真正走向工業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其發展應該依托于經濟領域來實現。“吉布提要想發揮區位優勢,聚集資金、人員與物流,須通過自貿區等項目,讓貿易便利化與自由化得到政策與制度的支持。”孟廣文說,只有這樣,吉布提才能成為非洲商貿與物流中心,才能朝著“非洲迪拜”的方向前進。▲
環球時報2018-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