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慰鄂
針頭:肝炎傳播的“跳板”
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中,乙、丙及丁型肝炎主要通過輸血、血液制品及其他多種注射途徑感染。科學家已證明,只要體內進入千萬分之一毫升具有傳染性的血液,即可引起感染,注入萬分之一毫升污染血液就會發病。因此,只要針頭或刀片上沾污了肉眼觀察不到的、微乎其微的、含有肝炎病毒的血,就可造成傳播。目前尚有不少“江湖醫生”或個別醫療單位使用的針灸仍用酒精消毒,殊不知酒精是不能殺死肝炎病毒的,因此而造成的乙型肝炎流行,同內外均有報道。
現在醫療單位正在應用一次性的注射、輸液用具,無疑對預防肝炎起到很大作用。但用后如不進行消毒而任意扔掉,這樣“一人一針一扔”,如果讓小孩子拾去玩,或被“某些人”再拿去使用,其后果可想而知。
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刮臉刀片、指甲刀、修腳刀等司空見慣,但若污染上微量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即可經血傳播。民間的紋身、穿孔掛耳環等的針,沒有很好消毒,也可以傳播肝炎。因此,當您在使用這小小的針頭、刀片時,可要慎之又慎。
淚液:丙肝傳播的“跳板”
同前,有20%-40%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的傳播方式仍不清楚。為此,有學者對淚液在丙型肝炎病毒傳播中的作用進行了研究。結果在76例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血液和淚液中都檢出了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而36例對照者均為陰性。由此可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淚液在丙型肝炎的傳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水蛭:艾滋病及乙肝傳播的“跳板”
水蛭俗稱“螞蝗”,能吸人、畜的血,民間醫生用來吸血治病。最近,德國一個醫療小組發現,水蛭能傳播艾滋病。因為當水蛭叮咬人時會分泌一種抗凝物質,阻止血液凝固,同時吸人足量的血液儲存于高度膨脹的囊內。水蛭吸人血液中的病原體在幾個星期內都存活著,且具有傳染性。當水蛭再叮咬別人時,可將病原體傳染給他人;從人的皮膚摘下水蛭時,也有可能接觸具有傳染性的血液而感染疾病。
無獨有偶,新近又有作者報告了4例接觸水蛭后患乙型肝炎的病例。水蛭還有可能傳播經血感染的其他疾病。因此我們既不能到這些疾病流行地區的江河中洗澡,也不能將來歷不明的水蛭用于醫療。用水蛭治病時,應先把姜黃貼附到水蛭上,除掉水蛭吸人的血液,然后放人牛奶中將水蛭“清洗”后再用。到水蛭很多的地區去勞動,也要事先做好預防工作,以防水蛭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