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黎明

名門之后,勤學苦讀不辱家風
曹景行1947年生于上海一個書香門第、文化名人之家。父親曹聚仁以文名世,對國學頗有研究,22歲時就筆錄了章太炎奇崛深奧的講演錄,并以此出版了《國學概論》,為此,章太炎門旌自懸,收下了這位年輕的弟子。23歲時,曹聚仁走上復旦大學、暨南大學等大學講壇,當了20多年的大學教授。1930年,年輕的曹聚仁擔任《濤聲》周刊主編,奮起針砭國民黨統治的種種弊端,魯迅曾主動撰稿支持他。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曹聚仁立即投筆從戎,隨后以戰地記者的身份發布了很多戰時新聞,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捷的消息就是他第一個向全世界發出的。
很多人說曹景行身上有許多和他父親相似的地方,并稱他是子承父業。對此,他并不否認,他說:“雖說我這種子承父業并非來自父親的言傳身教,但父親留下的4000多萬字的作品使我受益匪淺。我總覺得冥冥中自己與父親有著許多難以割舍的聯系。”
曹景行與父親的確有許多相似之處。他自幼敏思好學,對書有著特殊的感情,從小學到中學一直學習非常優秀。即便在“十年動亂”那“讀書無用論”盛行的年代,即使是和千百萬年輕人一樣成為下鄉青年的時候,他依然不忘讀書。在安徽農村期間,他先后讀了黑格爾、列寧的哲學筆記,讀了“馬恩列斯”和毛澤東的著作以及“二十四史”等史書。正是有了這種堅持不懈的學習,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后,曹景行順利考上復旦大學歷史系。
入學后,曹景行深知學習機會來之不易,4年間他把中國歷史認認真真地了解了一番——從原始社會到新中國改革開放。除了研讀中國歷史,他還選修了世界經濟、國際關系以及新聞學課程。這種發奮苦讀使曹景行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一畢業他便被分配到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工作,成為曹家幾代人中又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
目光深邃,不惑之年從頭打拼
1987年,40歲的曹景行決定舉家移居香港。當時很多人對他的舉動不理解,一些要好的朋友問他,為何要在不惑之年放棄令人羨慕的穩定工作,舉家去香港這樣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謀生。他意味深長地告訴大家:“現在上海和香港的差距還很大,一個是計劃經濟,一個是市場經濟,我研究世界經濟多年,覺得那里將會有我事業的另一片天空?!辈芫靶泻芟袼母赣H,認準了的事是一定要干的。他決定遷居香港時,連工作都還沒有確定,其觀察時事的獨到眼光以及心胸和膽魄由此可見一斑。
到香港后,曹景行憑著多年積累的豐富知識,很快進入新聞行業,在《亞洲周刊》當了一名撰述員,由于其撰寫的文章觀點新穎、文風扎實,很快他便升任《亞洲周刊》副總編兼《明報》主筆。曹景行前后在平面媒體行業工作了8年,在這8年里,他的第一要務是為全家的生存奔波。他和所有世俗的男人一樣,整天為生活、孩子、房子而奮斗。
經過8年的艱苦打拼,曹景行終于解決了全家人的生存問題,生活逐漸安定下來。然而,此時曹景行心里又開始波動起來,他覺得平面媒體行業的工作自己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工作沒有一點新意,于是,他開始琢磨去做更有意思的事?!耙粋€人一輩子可以做一種事,但是我的性格決定我還是想稍微有些改變和調整。我倒不是求不安定,只是不想在一個固定的模式中麻木掉?!辈芫靶袑ψ约旱倪@種“不安分”給予這樣的解釋。隨著心中這種“不安分”的萌動,1997年,曹景行再次出人意料地做出驚人之舉,改行做了一名電視人,進入一個對他來說全新的領域。他先是加盟了傳訊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簡稱傳訊電視),主管傳訊電視中天頻道(現中天新聞臺),數月后,他轉入鳳凰衛視中文臺,這一年定格在1998年,他已經51歲了。
厚積薄發,50歲后榮膺“中國電視時評第一人”
加盟鳳凰衛視之后,鳳凰衛視特殊的運作方式、寬松的工作環境,使曹景行的聰明才智很快得到充分發揮。1999年5月7日(北京時間1999年5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引起全世界的關注。鳳凰衛視迅速結合形勢推出一檔時事加評論節目《中國人今天說不!》,由曹景行主播。在一把轉椅上,曹景行每天要評說兩小時。很快《中國人今天說不!》欄目在觀眾中引起熱烈反響,由此也催生了新的節目形態——時事分析和時事評論的誕生。
3個月后,曹景行和同事們覺得這種時評形式應該堅持下去,于是一起在《中國人今天說不!》的基礎上創辦了《時事開講》欄目,并于1999年8月23日正式開播。曹景行稱《時事開講》是比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還簡單的節目。他每天的工作的確很簡單:挑選題,列提綱,打腹稿,接著在鏡頭前“肆意”點評時事。
盡管這檔節目從布景到操作都非常簡單,可曹景行精到的評說卻吸引了社會各界不同層次的人士,許多國家政要、企業高管都將它作為固定節目收看,有重大事件發生時,許多大學生甚至特意到賓館包下房間,專門聽聽《時事開講》怎么評述。曹景行對國際時事的獨到見解很快提高了《時事開講》欄目的知名度,使它成為鳳凰衛視的一個名牌欄目。后來在曹景行的物色下,何亮亮、董嘉耀、阮次山等6位評論員陸續加入,他們以各自的風格打造了鳳凰衛視資訊臺一道特殊的風景線——7位頭發花白的老男人每天在熒屏前開講,深夜待在電視機前期待節目開播的觀眾也越來越多。
這檔節目的魅力所在正如曹景行入選“2001年度中國電視十大新銳人物”時評語上寫的那樣:“從海量的新聞資訊中披沙揀金,撥云見霧,為公眾洞開時事真相之門?!?/p>
此后,《時事開講》欄目不斷獲得中國電視界大獎,先后被評為“中國電視節目榜”之“最佳新聞類節目”“中國電視十大名牌欄目”……曹景行也因此被譽為“中國電視時評第一人”。
《時事開講》欄目的開播也為鳳凰衛視創造了豐厚的利潤。跟曹景行一直合作的主持人董嘉耀笑稱:“《時事開講》里兩把轉起來咯吱作響的椅子至少給鳳凰衛視賺了幾個億的廣告收入。”以如此低的成本創造出這樣豐厚的收入,在電視界甚至商界都堪稱奇跡。
曹景行的成功和他對新聞工作的獨到見解,使他在傳媒界聲名鵲起,2005年清華大學鑒于他的學識,特邀他到新聞與傳播學院做客座教授,為年輕學子們授業解惑。
2009年曹景行退休了,在繼續講課的同時,他依然摯愛著新聞工作,不僅擔任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特邀評論員,還與浙江、上海等省、直轄市電視臺以及其他形態媒體合作,經常奔走于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進行采訪,繼續為新聞事業奔波著。
自2010年至今,每年全國“兩會”他都會積極參與,并根據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給人們帶來精彩評論。他的評論每每以獨特的視角給人以啟迪,引發大家進行深層次思考。2018年全國“兩會”結束后,當有年輕記者采訪他,稱他為前輩,感佩他的敬業精神,贊揚他的評論深刻時,他微笑著說:“我只是一名普通媒體人,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言語中盡顯大家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