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蕪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曾問海倫·凱勒:“即使在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情況下,你依舊成績斐然,這如何解釋呢?”凱勒女士的答案是對兢兢業業的老師的贊美:“如果沒有安妮·沙利文,世人就不會知曉海倫·凱勒這個名字。”
金克·金克拉說,沙利文小的時候,大家叫她“小安妮”,她吃了很多苦。由于兒時發燒,她幾乎失明,而且一度得了被看護人員診斷為無望康復的“瘋癲”。因此,她也曾被鎖在波土頓城外一個精神病醫院的地下室里。有時,小安妮會攻擊每一個靠近她的人,但大多數時間她會無視周圍的人。
然而,一位上了年紀的護士認為她仍有希望,并決定對這個孩子以愛相待。她每天都去看小安妮。盡管很多時候這個孩子不知她來了,但她仍堅持去看她。這位善良的女士會給她留下餅干,還會對她說一些鼓勵的話語。她相信只要大家對小安妮愛心有加,小安妮就能康復。
最終,醫生們發現這個女孩有了變化。以前他們看到的是她的壞脾氣以及敵意,而現在注意到她變得溫柔有愛一些了。他們讓她搬到樓上,以幫助她進一步康復。最后,這個在人們眼中似乎“無望”的孩子,從精神病醫院康復出院了。
正如她曾經獲得過那位善良老護士的幫助一樣,她也成為一位樂于助人的年輕人,也正是她看到了海倫·凱勒的巨大潛力。她愛她,訓練她,陪她一起玩耍,鼓勵她,與她一起工作,直到她生命中閃爍的燭光照亮了海倫的世界。安妮·沙利文創造了海倫生命的奇跡,但首先是那位好心的護士相信小安妮,并慈愛地將一個無法交流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有愛心的老師。
“如果沒有安妮·沙利文,海倫·凱勒的名字也許永遠不為人知。”但是,如果沒有那個好心的護士,也就沒人知曉安妮·沙利文。一切皆因愛而起。這個愛的傳遞可以追溯多遠呢?它又能向前延續多遠呢?
無論在家里或是其他地方,那些你曾付出愛的人,都是會代代相傳的愛的傳遞的一部分。無論你是否看到結果,你給他們的人生帶來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愛與關懷的傳統將會改變未來那些處于迷失和絕望之中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