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昆
上中學時,語文老師會在每節作文課上念學生寫的優秀作文。每次,老師都朗讀那一個女生的作文。我很羨慕那個女生,也想讓老師讀自己的作文,于是在私底下拼命練習,但這種方式并沒有讓我的作文水平得到多大的提升。
那時,我非常愛看雜志,并模仿著寫作文。雜志上的文章大多短小精悍,耐讀。沒想到,有一次,語文老師真的讀了我的作文。或許因為老師的鼓勵變成了我的動力,我開始不斷訓練自己。后來,我的作文幾乎每次都是班上的最高分。
但是,我并不滿足。當時,學校統一為我們訂了一份雜志。我也不知道從哪里來的勇氣,把自己的一篇作文投給了雜志社。大約過了半年,有一天,語文老師把我叫去她的辦公室,說雜志上有我的名字。我看到雜志后,才知道自己的稿子被刊用了。那是我第一次投稿,也是我第一次發表文章。
那份幸運讓我嘗到了創作的甜頭,我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地創作。
我的郵箱里收到過數不清的退稿郵件,我也有過無數次放棄的念頭。但是,當自己一個字一個字敲在屏幕上的作文變成鉛字的時候,那種成就感又讓我覺得之前那么多的努力、那么多的被拒絕都是值得的。
從那以后,我意識到寫作本身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于是舍棄幼稚的筆名,開始用真名寫作。寫作在我的生命里有重要的意義,無論是后來我的父母發現我在寫作,覺得會影響我的學習而不支持,還是我的寫作遭到別人的質疑,他們覺得我是一個矯情的男生,我都選擇堅持了下來,因為那份熱愛讓我的青春有了一點不同。
收到稿費后,我把稿費存到銀行里,一筆一筆地攢著,在畢業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去遠方旅行。我擁有許多喜歡我的作品的讀者,他們讓我明白,自己的心血因為有人喜歡而變成無價的珍寶。我因為創作而變得理智、有耐心。寫作讓我少了局促不安,讓我坦然面對獨處時的孤獨。
青春很短,再過幾年,我們都會走進人群的洪流中,正視自己已經長大成人的事實。但是,在青春尚未離場的時候,我們應該抓住時光,讓它可以因為我們的那點與眾不同而變得更有意義。
在我們中間,有一部分人會成功地變成子集中的真子集,分數中的分子,變成自己真正想成為的人。但是,每一次努力,每一次對未知的探秘,每一次在人山人海之中的逆行,每一次對按部就班生活的反抗,每一次直面世俗的阻攔,等等,都可以讓我們的青春變得有那么一些不同。
18歲那年,我實現了出書的夢想。它讓我知道,我的堅持是對的。不要害怕青春的那些不同會讓你偏離軌道,讓你孤獨前往遙遠的他鄉,你需要做的是享受那份熱愛給你帶來的快樂并堅持下去,讓青春因為它而更精彩,更有意義。
每個人的青春,對自己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人海之中,在未知面前,青春因為那些與眾不同而擁有了真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