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趙立平團隊近期刊登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的研究論文證實,高復合膳食纖維選擇性富集出的腸道細菌可改善2型糖尿病。專家認為,以活躍的短鏈脂肪酸產生菌為靶點進行個性化營養干預,很可能是通過調控腸道菌群防治2型糖尿病的生態學新手段。
腸道菌群是一個復雜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包含數百種細菌。人體保持健康的關鍵在于同這個生活在體內的微生物生態系統保持友好互利的共生關系。人的食物里有一類自己不能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俗稱“膳食纖維”,其可以促進一類腸道有益菌的生長。這些有益菌利用膳食纖維獲得生長需要的能量,然后釋放出一類叫短鏈脂肪酸的代謝物。短鏈脂肪酸可以給人的腸道細胞提供生長需要的能量,幫助人體消除炎癥,也可以增加飽腹感等。
研究人員把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患者是常規治療組,接受2013年版中國糖尿病學會患者教育和膳食指南的指導:一組患者接受一種高膳食纖維的營養干預。結果發現,高膳食纖維營養干預組在患者腸道中富集了一組特定的短鏈脂肪酸產生菌,而其他具有產生短鏈脂肪酸遺傳潛力的細菌或沒有發生變化,或顯著下降。這組高膳食纖維富集的短鏈脂肪酸產生菌的豐度和多樣性越高,受試者糖化血紅蛋白改善得越好。富集這些短鏈脂肪酸產生菌能夠減少損害代謝健康物質的細菌。
趙立平表示,臨床結果表明,在腸道里增加人不能消化但是細菌可以發酵的碳水化合物,足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諸多臨床指標。他們觀察到額外增加大量結構多樣化的膳食纖維,可以更快速、更顯著地改善臨床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