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平 劉錦原 格根寶樂爾 劉慧 王志偉
摘要:本文對2014~2016年度呼和浩特市四區(新城區、賽罕區、玉泉區、回民區)的43口地下飲用水源井水質的例行監測的結果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表明:所調查水源井水質達標率為100%。對六次例行監測數據的分析結果表明,2014~2016年間呼市市區地下飲用水源井水質穩定。
關鍵詞:集中式地下飲用水水源井;水質;質量現狀;評價
中圖分類號:X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5-0016-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5.00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outine monitoring results of water quality of 43 centralized underground drinking water source wells in the four districts of Hohhot(Xincheng District,Saihan District,Yuquan District and Huimin District)from 2014 to 2016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compliance rate of the investigated water source wells is 100%.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six routine monitoring data show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of underground drinking water source wells in Hohhot city was stable from 2014 to 2016, and no deterioration phenomenon was observed.
Keywords:centralized groundwater drinking water source wells;water quality;quality status;evaluation
1 引言
呼和浩特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土默川平原的東北部[1],北依大青山,南瀕黃河,地處111°27~′112°05′E,40°36′~40°56′N,面積約1191km2。呼和浩特市市區日供水量為60萬m3/天,其中66%為“引黃入呼”一期、二期工程提供的黃河水,34%為呼市市區地下水,現采用2014~2016年間集中式地下水飲用水源井水質的(每半年一次)例行監測數據,分析三年來呼和浩特市集中式地下水飲用水源水質現狀,并提出相應對策和建議。
2 監測與調查分析方法
2.1 集中式地下飲用水源井監測點位
呼和浩特市市四區(新城區、賽罕區、玉泉區、回民區)現有43口集中式地下飲用水源井作為地下水源監測點位,其中新城區7口、賽罕區18、玉泉區17口、回民區1口。水源水100%為承壓水,采水深度在120~180m。
2.2 監測項目
集中式地下飲用水源井水質常規監測項目為23項,包括pH、總硬度、氨氮、高錳酸鹽指數、氟化物、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揮發酚、氰化物、六價鉻、砷、汞、鎘、鐵、總大腸菌群、氯化物、硫酸鹽、銅、硒、鉛、鋅、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和細菌總數,其中細菌總數不參與本次調查。
2.3 評價標準
集中式地下飲用水源井水質按《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1993)Ⅲ類水質標準進行評價[2]。根據該標準中規定的綜合評價方法即加附注的評分方法進行評價,具體公式如下:
地下水水質類別賦分表見表1,(細菌學指標不參加評分),地下水水質級別劃分見表2。
3 監測結果與分析評價
3.1 監測結果匯總
3.2 水質評價
呼和浩特市海拔呈東北高,西南低的狀態,地勢由北東向南西逐漸傾斜,因此地下水分布基本上是狹長的北東南西向,不同地域的地下水呈現不同的特點。由于呼和浩特市地下水各監測點所處地理位置不同,受地下儲水介質和地表污染源的影響程度不同,因而水質存在差異。為便于評價,按照地下水走向將呼和浩特市地下水分成四個片區,即新城區、賽罕區、回民區和玉泉區進行評價。
(1)新城區。2014~2016年間新城區共7口集中式地下水飲用水源井,屬水系上游,在參加評價的22個項目中,7口水源井22項監測指標的水質類別均處于標準Ⅲ類,其水質綜合評價分值為2.13~2.17,評價結果為良好水質。由表3-1可見,連續三年監測期間,新城區水源井水質保持良好,水質穩定。
(2)賽罕區。2014~2016年間賽罕區共18口集中式地下水飲用水源井,屬水系中游,在參加評價的22個項目中,18口水源井22項監測指標的水質類別均處于標準Ⅲ類,其水質綜合評價分值為0~2.16,評價結果為良好水質。由表3-1可見,連續三年監測期間,賽罕區水源井水質保持良好,水質穩定。
(3)回民區。2014~2016年間回民區共1口集中式地下水飲用水源井,屬水系中游,在參加評價的22個項目中,1口水源井22項監測指標的水質類別均處于標準Ⅲ類,其水質綜合評價分值為0.71~0.75,評價結果為優質水質。由表3-1可見,連續三年監測期間,回民區水源井水質保持良好,水質穩定。
(4)玉泉區。2014~2016年間玉泉區共17口集中式地下水飲用水源井,屬水系下游,在參加評價的22個項目中,有17口水源井22項監測指標的水質類別均處于標準Ⅲ類,其水質綜合評價分值為0~2.15,評價結果為良好水質。由表3可見,連續三年監測期間,玉泉區水源井水質保持良好,水質穩定,未見進一步惡化現象。
4 對策措施和成因分析
(1)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完成城市飲用水源保護區標識設置工作,但在認識上還存在一定的誤區,加上宣傳不夠,公眾知曉程度不高,弱化了標識的實際功效。
(2)提高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綜合整治水平。目前,呼和浩特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綜合整治水平較低。這些水源地位于城市建成區,保護區面積大,范圍廣,存在大量的居民住宅、商戶及學校等,很難進行清拆、污染源關閉等政治工作,任務艱巨。
(3)提高居民環保意識。水源保護區內及周邊常住居民多數為農民,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保護水源地保護知識缺乏,保護水源地的意識和責任感較薄弱[3]。
5 結論
(1)2014~2016年間,呼和浩特市43口集中式地下飲用水源井綜合評價分值為0~2.16,水體質量主要有優質、良好和較差三個級別,優質水質和良好水質所占比例為100%。其中回民區的1口、賽罕區2口和玉泉區8口水源井水質為優質水質,新城區的7口和賽罕區的16口及玉泉區的9口水源井水質為良好水質。
(2)按四個城區(新城區-市區東北、賽罕區-市區東南、玉泉區-市區西南、回民區-市區西北)所在位置的綜合水質評價,市區西北的水體質量最佳為優質水質,其次是市區東北和東南的水體質量為良好水質,市區西南水體質量為良好水質。
參考文獻
[1] 史俊平.呼和浩特市地下水水質評價及其污染防治對策研究[J].北方環境,2010(22):02.
[2]GB/T14848-1993.地下水質量標準[S].
[3] 呼和浩特市環境保護局.呼和浩特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評估報告(2016年度).
收稿日期:2018-04-25
作者簡介:于麗平(1984-),女,工程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