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紀俠 劉曉剛
摘要: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公眾參與占據十分重要的比例,公眾的看法對于環評來說意義重大。目前,國內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通常會針對公眾的參與度以及具體實施情況來從實施主體、參與主體以及實施過程的三方面總結公眾參與制度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分析出有效對策;這一過程中也應當充分結合公眾力量,提出公眾廣泛參與的法律保護方法。與此同時,選擇足夠有代表性的參與者及最具有效益的參與方式,對公眾意見進行充分分析和采納。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問題和對策
中圖分類號:X8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5-0022-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5.011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ublic participation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roportion. Public opin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t present, in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we usually summarize the problems in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articipation degree of the public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 poin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system, and then analyze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s a whole. In this process, the public power should be fully combined. Quantity, put forward the legal protection method that the public participates extensively. At the same time, enough representative participants should be selected to choose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opinion analysis and adoption.
Key words:Environmental impact evaluation; Public participation; Problem solving
公眾參與指個人或者社會團體在權利以及義務當中從事一定的社會行為。公眾參與可有效地幫助決策者認識項目實施帶來的影響以及可能造成的問題,這是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國在環境保護法頒布之后,公眾參與直接被列入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當中,環境影響評價法頒布之后,政府通過立法方式維護公民環境權益,確保公民能夠有著良好的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環境。公眾參與的過程需要對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程序和時間限制進行規定,這樣可以有效調動各方面的參與積極性,與此同時確保公眾能夠發揮自身權利,參與到整個環評過程中[1]。但目前公眾參與制度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廈門PX項目事件和彭州石化事件等。文章對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公眾參與制度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與此同時多方面的進行分析,旨在提出保障公民參與環境影響評價過程權利的策略。
1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公眾參與面臨的問題
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本應當是公眾作為主體進行這一過程,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公眾意見并不能得到充分考慮和采納。
1.1 參與主體的問題
在實際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主要的公眾參與主體必須要包括將會受到影響的公民和有關組織的代表或者負責人。公民對于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和破壞行為的認識,一般只是通過這些危害已經實際發生而且對自身生活造成一定影響之后才會形成一定程度上的重視,但是通常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很少會了解到實際的環境影響效應,因而很多公眾,雖然有足夠的參與熱情,但是實際上卻不能充分了解該過程的實際環節和參與意義。因而在參與過程中很多公民不能充分的表達出自己的意愿,這就導致了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過程變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形式化工作。很多公眾由于自身缺乏相關環境知識,因而很少會主動參與到這些環境影響評價過程當中;與此同時,還有一部分公民并不愿意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露出來,因而會簽署和自己真實想法背道而馳的意見[2]。另外,很多公民抱著高高掛起、漠不關心的態度,甚至存在一部分人,因為偏見或一些其他非環保原因,不論建設項目是否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均選擇拒絕和抵制,阻止一切項目在周邊建設。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公眾參與收集到的信息不能充分反映實際情況。
1.2 實施主體的問題
在公眾參與的過程中,對于公眾參與的實施過程主要是由建設單位和環評單位共同負責的,其中建設單位通常都會有一定的先入為主的情況,因而不能做到純粹理性地看待環境保護問題;與此同時,自身利益也驅動建設單位不能充分克服主觀因素[3]。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在一定程度上會涉及咨詢服務性的收費環節,因此環評單位在公參實施過程中,會有條件的選擇公眾參與的對象,這就導致了公眾參與的調查不能充分具有客觀及有效性。
2 公眾參與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對于公眾參與有效性不足的問題,如果能采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則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2.1 法律保障
對于建設項目環評的公眾參與有效程度的提升,可以通過完善有關法律法規來確立一套完備的公眾參與制度,目前環保法及環評法中對公眾參與項目環評有相關規定但并未具體化,而原國家環保總局2006年頒布實施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尚在修訂中,通過修訂稿出臺后可進一步強化環境信息公開,完善公眾主動參與作用,充分保障公眾知情權和公眾參與的有效性;其次應當賦予公眾對于環境執法的參與權,公眾能夠參與到環境的管理和決策以及執法過程當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行政機關進行相關環境管理[4]。
為了保障公眾進行環境訴訟的參與過程,可以通過立法明確當公眾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能夠有相關的法律制度來維護公民的環境權益以及自衛權力。有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各部門的法律責任和義務的同時,也應當規定有關部門對于公眾意見的采納過程,如果出現行為違法造成重大環境破壞和污染的情況,則必須要承擔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對于法律責任進行完善的過程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有關部門對于環境影響評價審查的責任心,還能從根本上提高公眾參與到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的積極性,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完善。
2.2 提高實施者素質
環境影響評價中有關單位需要強化自身業務管理素質,強化有關人員對于環評法和其他相關環保法律法規的學習,提升有關專業能力,提高其對于實施公眾參與程序的重視程度。而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人員而言,必須能夠從中立的角度出發來對于公眾的各種意見進行充分考慮,并對照有關法律法規進行客觀的審查,分析其有效性可行性,并給予采納與否的決策。
3 結束語
環境影響評價過程影響到了工程完成之后的環境影響程度,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過程中公眾參與的過程至關重要,這一環節可以有效地提高環境影響評價的客觀性。但是現在環境影響評價的過程中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很難具有足夠的客觀性,因而可以選擇代表參與對象,提高有關部門管理能力、提高有關人員單位的平均素質等進行解決。公眾意見處理的過程不僅要發放到有關的審查組織當中,還應當對于公眾進行公開,在方便公眾監督的同時集眾智來讓有關的方法措施得到提高,在這一過程中合理的信息反饋系統也具有實用意義。
參考文獻
[1]李艷芳.論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信息公開制度[J].江海學刊,2014,(1):126-132.
[2]李天威,李新民,王暖春,于連生.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機制和方法探討[J].環境科學研究,2012,12(2):36-39.
[3]劉毅,陳吉寧,范琳,梁宏君,劉毅國,張勇.城市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研究方法與案例[J].中國環境科學,2017,27(3):428-432.
[4]朱謙.環境公共決策中個體參與之缺陷及其克服——以近年來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個案為參照[J].法學,2015,(2),49-57.
收稿日期:2018-04-10
作者簡介:邱紀俠(1984-),男,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污染防治及環境影響評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