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土壤污染治理中,要想對土壤實施全方位保護,融入風險管控的思路十分關鍵。本文首先分析了風險管控理念在土壤污染防治的應用,再研究土壤污染防治風險管控在我國的應用前景,并針對部分已被污染的土壤,根據其具體使用情況,借助風險管控對策提出科學保護土壤的措施。
關鍵詞: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前景
中圖分類號:X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5-0035-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5.019
Abstract: In the treatment of soil pollu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ntegrate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oil in all aspects.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concepts in soi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then examines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soi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isk management in China. According to its specific use situation, according to its specific use situation, it proposes scientific protection of soil through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asures. Measures.
Keywords: Soil pollution; Risk management; Outlook
土壤污染進行防范具備特殊性與內在特點,在對部分土壤問題進行處理期間,應防范照抄空氣與水源污染的防范對策與技術途徑。在實施防范期間,應對土壤的具體狀況、相應的污染程度、污染種類與技術的運用狀況等各類要素進行總體的調研,從而依據土壤污染具體的情況制定有關的防范對策。
1 運用風險管控防范土壤污染
1.1 制定與健全土壤污染防范有關的立法與各類規范體制
在進行防范期間,明確風險管控主導的各類職責與實施制約,在制定“土壤污染防范體制”期間,應將防范當作核心、將維護對策優先當作根本準則,并憑借風險管控的觀念,確定相應的規則與條例。另外,還應全方位且高效地貫徹有關的法律與規定,參照發達國家的各類方法,依據風險管控的觀念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借助各類農業土壤的維護質量規范、構建土壤污染隱患選取引導值與土壤維護質量評定技術等各類標準,對土壤污染進行總體防范,對各個類型土壤運用途徑的差別性進行總體的把控[1]。
對各類土壤開展檢測并創建檢測網絡,對部分隱患情況與監管核心進行總體的把握,通過對部分隱患地區、領域與污物進行檢測,分配相應的調研點位,明確調研的精準程度,把握具體的調研方法,并依據具體的成果對土壤進行隱患評定、層級區分,為風險管控計劃提供確的合理憑據。確定相應的農業用地、企業用地等對于風險管控的規定,實施“調研的同時進行風險管控”的根本準則[1]。創建的土壤維護質量檢測網絡,在農業用地中分配基礎點,并在隱患較多的工礦企業周圍分配部分隱患監管點,隨時把握各個關鍵地區土壤的隱患狀況與具體的改變態勢,從而給隱患評定與報警提供總體的憑據。
1.2 創建土壤維護信息化監管平臺,運用大數據增強風險管控的運用成效
土壤維護信息化監管平臺應為土壤有關的風險管控提供服務。只有如此,才能夠從本質上增加風險管控的總體層次。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常態化取樣檢測,得到動態化的土壤樣本信息,上傳大數據庫,農林、環保相關部門進行監管、共享,并全方位地凸顯出土壤有關的大數據信息在污染防范、城市規劃與農業生產中的具體功能,從而從本質上助推各類隱患的具體管控成效的提升。
1.3 確定土壤維護風險管控的技術方法,把握進程與有關技術的規定
依據具體的土壤運用情況,制定相應的土壤維護風險管控技術指引,有如下幾大方面:①農業用地的土壤維護風險管控:有維護質量種類內容的區分、隱患的評定、隱患層級的明確、風險管控的各類對策、成效的評定等內容[2]。②企業用地的維護風險管控:有關鍵企業檢測、部分懷疑受到污染的土壤具體隱患檢測、地塊具體隱患層級的高效區分、污染用地的列表與制約管控名單的高效創建、歸類管控的各類對策與成效的具體監管等內容。應憑借各類土壤與各類隱患層級的具體管控進程與有關技術規定等內容,對技術數值進行明確,從而從本質上提高風險管控的總體成效與質量。
1.4 調研風險管控的技術途徑與模型,提升管控操作的高效性與合理性
憑借發達國家的操作經驗,對于土壤的隱患辨別、評定、分型、評測與管控的對策成效評測等內容,需要相應的技術途徑與量化評定模型。因此,在隱患辨別與評定步驟中,應借助污染物的根源調研、分布與移動模擬、影響范疇辨別等技術途徑,在土壤的各類隱患中區分相應的步驟,借助懷疑受到污染地塊監測模型的創建、隱患評定指數系統與隱患層級區分等技術途徑的創建,增強操作總體的成效及質量,提升管控操作的合理性與高效性。
2 土壤的風險管控在我國的運用前景
環保機構同國土資源機構對于我國的各類土壤進行了污染情況調研,調研成果指出,我國土壤的情況不夠理想,一些區域的土壤受到了嚴重的污染,耕地土壤的質量偏差,工礦舍棄區土壤問題嚴重。我國調研部門的調研指出,我國受到污染的地塊總量是50萬,且一些區域中的土壤存在復合型污染。嚴重污染土壤總量與污染的繁雜特性給我國經濟的進步及土壤污染的防范,均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怎樣科學借助投入與資源,達成防范土壤受到污染的目標,是今后我國防范土壤受到污染的關鍵問題。
在我國的環保大會上,對于“土十條”能夠吸引我國數萬億元投入的觀念,環保機構有關工作者進行了闡明,指出 “土十條”對土壤受到的污染進行防范,是“大治理”的過程,并非要耗費數萬億元。“土十條”凸顯的是風險管控,監管土壤受到污染的各類隱患,并改變土壤的運用方法,并非僅憑借過量的資金耗費,加強對受到污染的土壤的檢測,不使污染持續進展。發達國家近幾年也逐步把受到污染土壤防范的維護范疇,由大眾健康及生活環境開拓至經濟與生產,提出了綠色型受污染土壤的監管方法,是將風險管控當作前提的受污染土壤防范對策。
所以,土壤受到污染的風險管控是高效的對策,將風險管控當作引領,對于農業用地來說,借助農藝調整、取代栽種、栽種構造調節與規劃既定農業產品等對策,保障農業產品的總量與質量。實施農業用地歸類監管,保障農業生產的環境較優;對于施工用地,借助對受到污染的土壤設定標記,進行阻隔與隔離等,防范污染擴散。或是區分管控地區,禁止工作者進入,防范土壤產生干擾。并運用途徑監管,進行施工用地的準入監管,避免居住條件產生隱患。
在我國的土壤修復投入過少、修復方法被制約的前提之下,對受污染的土壤進行歸類監管,實施風險管控的對策與方法,對受污染土壤的各類隱患進行修復與監管,將風險管控當作核心,保障安全地運用被污染的土壤,是與我國現今的狀況與技術發展相符的對策。應依據具體狀況,制定與風險管控相匹配的法律與規定、監管方式及技術指引等,給風險管控在我國被污染土壤防范中獲得大量運用奠定基礎[3]。
3 結束語
土壤受到污染的風險管控是適應性較優的“鑒于隱患的防范方式”,不但能夠監管土壤隱患,還可以維護大眾健康及保護環境。土壤受到污染的風險管控比照原本土壤受到污染的防范及修復,減小了污染防范期間的“環境足跡”,給我國土壤受到污染的防范提供了明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陳建信,孫燕英,劉鑫,等.內蒙古東部兩個有色金屬集中開采區土壤重金屬污染健康風險評估的對比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8,(01):140-146.
[2]劉飛琴.簡論美國經驗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啟示——以四個基本問題看我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J].榆林學院學報,2018,(01):78-90.
[3]謝云峰,曹云者,張大定,柳曉娟,李發生.污染場地環境風險的工程控制技術及其應用[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12,(01):55-56.
[4]湯帆,胡紅青,劉永紅,姜冠杰.污染場地類型及其風險控制技術[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3,(S2):44-45.
收稿日期:2018-05-15
作者簡介:楊壽南(1987-),男,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土壤污染調查治理、環境監測及評價、環保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