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依據現階段環境監測工作開展特點,對其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解決方案進行探討分析,以此為做好當前形勢下的環境監測工作提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形式;環境;監測;工作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5-0183-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5.109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ll b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analyze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so as to provid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bette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ork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Key word: Form; Environment; Monitoring; Work
近年來,伴隨著自然環境災害的頻繁發生,使社會群體對于自然環保的重視程度正逐步提升。為更好適應環境保護新形勢,做好當前形式下的環境監測工作至關重要。它是有效解決環境保護諸多矛盾沖突問題的關鍵措施,同時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完善準確的數據依據,有效降低外界因素對環境保護工作的不利影響,繼而有效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的現代化發展。
1 現階段環境監測工作存在的問題
1.1 環境監測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視
現今,我國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開展水平相比于前期階段有巨大提升,其中環境監測工作效益的逐步提高,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做出積極貢獻。但由于部分地區的相關組織單位對于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視不足,導致環境監測工作質量大打折扣,相關的監測管理內容也難以有效地滿足環境保護工作需要,對完善環境管理體系造成不良影響。
1.2 環境監測資金嚴重不足
環境監測工作資金不足問題由來已久,我國平均每年在環境保護方面投入近10億余元,但在環境監測方面的資金應用卻不及十分之一,尤其對于偏遠地區的環境監測工作投入更是極低,難以滿足我國大范圍環境監測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進而導致部分環境監測管理設備無法充分的在環境數據收集方面發揮實質性作用,設備管理缺乏有效地維護,大部分環境監測設備均處于停滯使用狀態,相關的先進性標準也難以與國際標準保持一致,使環境監測工作大打折扣。
1.3 環境監測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隨著各地區工業水平的逐步提高,相關的環境監測機制與體系已無法有效運轉,以至于現有的環境監測管理機制漏洞百出,難以對工業環境污染等相關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有效地監測與控制。體制的優化與變革要根據社會發展環境不斷改進與創新,長期的停滯不前對于環境監測工作而言影響巨大,致使環境監測工作與社會發展環境脫軌,進一步降低環境監督與保護效益。
1.4 環境監測方法與模式過于陳舊
多年來,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經歷了諸多變革,相應的監測方法應用較為滯后,專業能力不足,業務素質較差,實際處置能力與水平不高,難以勝任環境監測工作,由此引發的環境監測管理問題尤為嚴重。環境監測人員對于現代化監測手段應用實踐能力不足,知識水平停留在相對較低階段,難以有效對環境監測工作內容進行理解。
1.5 環境監測人員不足,缺乏實踐經驗
環境監測管理工作面對的工作環境較為惡劣,同時具有一定的風險,技術瓶頸較高,導致環境監測管理工作隊伍在人員方面難以得到有效地補充。現代環境監測管理對于相關工作內容要求較高,環境監測人員在實踐方面水平較低,未能結合現有監測管理條件,對環境監測實踐進行整體性優化,從而導致其出現實踐經驗缺乏等相關方面問題。
2 環境監測工作出現問題的原因
2.1 缺乏統一的環境監測標準
政府部門管理的環境監測工作相關標準并不統一,難以充分發揮環境監測管理優勢,使監測數據出現信息混亂等相關方面問題,嚴重影響環境監測部門對環境情況的判斷。
2.2 監測人員缺乏良好的工作素質
現階段環境監測隊伍人員總體素質較低,綜合工作能力較差,存在技術專業不精湛、專業技能掌握不全面等相關問題,使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受阻,從而影響環境監測總體質量,對環境監測的順利進行形成隱患。
2.3 政府部門干預
現階段的環境監測部門,主要由地方政府機構支配管理,隨著經濟環境發展的變化,部分地區的環境監測部門已由相關企業收購,因而不再是地方獨立監測機構,難以客觀、理性地對相關環境監測工作進行開展。地方政府的主導與干預,同樣易使環境監測工作質量大打折扣,這對于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不良影響,進而使數據真實性有所下降,成為企業牟利的重要避風港。
3 新形勢下做好環境監測工作的辦法
3.1 加大對環境監測工作的資金投入
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是解決環境監測問題的有效途徑。因此,要做好環境監測的總體優化,提高環境監測意識,通過國家對環境監測工作的資金投入,來實現環境監測基礎設施的完善。從環境監測技術應用及設備應用兩個方面,對環境監測工作進行優化,并及時根據環境監測新形勢,做好監測設備的采購,并及時將落后的環境監測設備進行淘汰。
3.2 完善環境監測的法律制度
環境監測制度的完善,首先要通過國家對相關法律內容進行修改,以確保法律內容的實用性。其次,要注重對環境監測管理問題的解決,加強環境監測部門與環境監測管理部門的合作,及時做好相關問題的溝通,確保環境監測的順利進行。最后,要根據國家部門對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制定相關的環境保護管理意見,保障工作內容有法可依,進一步杜絕監測環境人員知法犯法、數據造假及濫用執法權等相關方面問題。提升環境監測工作數據收集的準確性與真實性,為我國未來階段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力保障。
3.3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及時進行監測設備維護管理
基礎設施的完善將對環境監測工作水平進行整體提升,通過引進現代化環境監測管理設備,對老舊的設備及監測設施進行更替,確保各項環境監測數據均能夠與實際的環境管理信息與標準保持一致。針對使用頻率較高的環境監測設備,應定期做好設備的維護管理,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高現代環境監測設備實際應用的有效性。通過對環境監測設施的合理化運用,有力保障各地區環境監測工作符合當地環境監測管理的基本需要。
3.4 做好環境監測隊伍人才培養,積極開展工作實踐
人才培養是現階段環境監測工作開展的重中之重,由于環境監測工作風險較大,因此,在人才培養方面,首先要提高環境監測工作人員的薪資待遇,并保障其基本的人身安全;其次要做好專項人才培養工作,保障人才培養的基礎內容符合環境監測工作隊伍建設的基本需要;三,要重視人才培養基礎實踐性問題的解決,做好環境監測的實地勘察,及時地積累技術經驗,從而確保環境監測對于技術人才的補充符合人才培養的需要。
4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形勢下環境監測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要結合環境保護管理要求進行體制優化,從最根本的環節上對環境監測問題進行解決,并制定合理的環境監測管理方案,使環境監測工作能夠在環境保護方面切實的發揮實際作用,積極推動現代化社會的環境保護發展,通過提供完善環境監測數據,對我國現有的環境保護水平進行全面性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奇. 新形勢下如何提高環境監測工作中的質量保證[J]. 神州, 2017(14).
[2]徐曉東. 新形勢下如何做好水環境監測工作[J]. 低碳世界, 2017(15).
[3]黃輝. 環境監測部門在新形勢下如何開展環境監測工作[J]. 資源節約與環保, 2017(8).
[4]彭筱峻,袁文芳,朱艷芳.生態環境監測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江西化工,2009(02):25-29.
收稿日期:2018-04-17
作者簡介:田繼光(1973-)男,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