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 藏臣 王征 呂曉光
摘要:本文以環境協同治理的理論作為研究基礎,構建3E模型,建立了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下的環境治理新模式和思路,提供了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中環境治理的新思路和新想法,促進京津冀地區經濟快速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環境污染;環境治理;3E系統
中圖分類號:X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5-0211-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5.125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s the basis for research, establishes the 3E model, establishes new modes and ideas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unde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nd promotes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ed development. New ideas and new ideas promote the rapid and st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Key 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3E system
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需要對北京、天津、河北地區的環境問題進行協同治理。協同治理是結合治理的理論,運用協同思想方法和理論,最終形成先進的治理方法。協同治理的最終目標是從治理角度達到完善治理,從協同角度達到整體協同的結果。文中分析在京津冀一體化下,運用協同治理的方法來治理環境。
1 環境協同治理的含義
協同治理指的是在一定的組織活動的區域內,企業、政府、社會公眾和非政府組織為了保護和增加社會公共利益,在遵循現有的政策法規,通常是政府起主導作用,以平等協商、廣泛參與和實施合作為形式,管理社會的公共事務、采取相應對策的總稱。協同治理優于以往傳統意義上的政府治理模式,是多種治理路徑和治理方法的總和。傳統治理模式是主要依靠政府的單一治理,協同治理構建了政府—企業、政府—政府、政府—社會公眾、政府—非政府組織等多種合作關系的全新的治理模式。協同治理在環境治理中的應用中,強調治理結果必須保證可持續發展,包括管理環境、社會和經濟。環境協同治理是將生態環境、自然自由作為公共的物品,環境不具備公共物品具有的非競爭性、競爭性的屬性,環境協同治理的特點是長遠性、經濟性、廣泛性。環境協同治理不但依靠市場調節,還需要政府采取經濟措施、政治措施、法律措施、技術措施等,實施上述措施才能防止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這也是環境協同發展的最終目標[1]。
2 環境協同治理3E模式
本文構建了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下,環境協同治理的模式問題,具體是能源—經濟—環境的3E模式,模式的構建為京津冀一體化環境的治理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構想。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能源和環境保護以及經濟發展三者之間互相制約、互相影響的關系,將能源、環境和經濟三者結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建立經濟—能源—環境的3E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在研究京津冀一體化環境治理問題需要對京津冀地區的能源、經濟、環境作為研究整體,構建三者兼顧的研究模式是十分合理的。3E模式主要包含能源支持子系統、經濟驅動子系統、社會發展子系統、環境承載子系統、政策調控子系統。京津冀地區之間的環境、經濟、能源的問題特別明顯,京津冀一體化協同治理的理論一定妥善處理能源的利用、環境的保護、經濟發展等多個方面的問題[2-3]。
2.1 能源支持子系統
京津冀地區的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該地區對能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首先能源為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動力,其次能源的消耗需要大量開發非可再生資源,進而對環境系統產生影響,主要表現在空氣污染和排放溫室氣體等。因此能源支持子系統需要在考慮社會、經濟和環境下,政府系統依照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調控。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中,環境協同治理的3E系統理論的實施,要依據能源實際供應情況客觀地反映京津冀地區能源的使用情況。
2.2 經濟驅動子系統
經濟是一個地區和國家發展的基礎,經濟發展才能保證政策調控、社會發展、環境治理和能源供給。經濟增長要保證經濟數量的增長和經濟內在質量的增強。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減少能源消耗,增加科技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京津冀地區實行綠色的經濟政策,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經濟驅動子系統是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中的核心環節[4]。
2.3 社會發展子系統
社會發展是能源支持、經濟發展、政策調控和環境承載的表現,社會發展是為了滿足居住在該地區居民的生活質量,提高生活幸福指數。社會發展子系統主要包括技術進步和人口兩個方面。人口發展、能源消耗、社會經濟發展、環境承載力相協調才能實現環境的可持續性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量,也是京津冀一體化下的環境協同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2.4 環境承載子系統
環境承載系統指的是某時期內,一種環境條件和狀態下,該區域環境對人類社會經濟的相關活動支持能力的一個值,到達這個數值環境生態系統就會混亂,會影響其他子系統的正常運行,導致3E系統不平衡。目前,京津冀地區的經濟發展特別不均衡,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分布,社會經濟的發展依照環境資源特別多,很多地區環境系統屬于超負荷運轉,環境承載系統達到臨界值,環境問題非常明顯。通常情況下,京津冀地區環境承載子系統的監控指標有工業廢水、工業廢氣、工業固廢的年排放量。
2.5 政策調控子系統
政策調控是政府部門從宏觀角度控制能源消費、經濟發展、環境治理等方面的問題。主要的手段有行政干預、法律法規、經濟政策等。政策調控可以控制和約束各個子系統之間的關系,當其他子系統之間發展不均衡,政策調控子系統運用相應手段協調3E系統平衡發展,使環境協調治理的效果達到最好。3E系統協調發展涉及方面特別復雜,主要包含環境保護、社會發展、能源利用等問題。通過政府干預,制定可以優化能源的結構,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環境污染問題。政策出臺相關法律來減少環境破壞行為的發生和能源的浪費,增加居民的環保意識。
3 結論
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是發展的必然過程,區域環境治理也應運而生。本文討論了環境協同治理的含義,同時構建了京津冀能源—環境—經濟的3E系統,包含能源支持子系統、經濟驅動子系統、社會發展子系統、環境承載子系統、政策調控子系統。3E系統的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環境治理理論研究充分考慮了能源、社會、經濟、政府對環境治理的影響,具體現實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鞠雪楠,孫寶文,吳若男.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產業轉移的區位環境因素分析[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7,7(23):3-4+14.
[2]孟慶瑜,梁楓.京津冀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的現實反思與制度完善[J].河北法學,2018,36(02):25-36.
[3]盧晶.專業認證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9.
[4]薛世妹. 多中心治理:環境治理的模式選擇[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10.
收稿日期:2018-03-30
作者簡介:王路(1992-),男,工程師,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環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