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具有緊密的聯系,地理環境可以為經濟發展創造條件,而經濟發展又可以改善地理環境,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對當地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從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條件等方面對興義市的地理環境進行了分析,介紹了興義市的經濟發展現狀,從條件提供以及環境改善等方面探討了興義市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以期為興義市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興義市;地理環境;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X1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5-022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5.131
Abstract: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losely linke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can create condition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interaction, mutual influence,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firs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natural conditions, analyses the xingyi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n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xingyi, finally from the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 to improve xingyi is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ping to contribute a strength for development of xingyi.
Key words: Xingyi city;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興義市是貴州省的一座縣級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并享有“黔桂鎖鑰”美稱,屬于貴州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重要的工業基地、交通樞紐、教育中心以及服務中心,對我國西南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興義市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其地理環境的支持,對興義市的地理環境以及經濟發展進行研究,有利于全面發揮二者的相互作用關系,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夠實現地理環境的改善。
1 興義市的地理環境
1.1 地理位置
興義市(104°51-104°55E,24°38-25°23N)位于貴州省西南部,地處黔、滇、桂三省結合的中心地帶,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和全州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的信息中心。其東部和安龍縣接壤,西部和云南省曲靖市的富源與羅平兩縣毗鄰,南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隆林以及西林等縣隔江相望,北部和本省的六盤水市盤縣、興仁縣以及普安縣等地相接,屬于黔、滇、桂三省的通衢要塞與商業集散地。興義市距離貴州貴陽約有357km,距離廣西南寧約有525km,距離云南昆明約有362km,屬于南(寧)貴(陽)昆(明)等的經濟圈中心。興義市的國土面積為2915km2,其耕地面積為3.04萬hm2,其森林覆蓋率為29.15%。
1.2 自然條件
興義市的地理位置比較優越,是黔、滇、桂三省的中心地帶,輻射面比較廣,處于低緯度高海拔地帶,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在夏季,沒有酷暑;在冬季,沒有嚴寒,并且日照時間較長。年平均氣溫處于14~19℃之間,降雨量處于1300~1600㎜之間,無霜期約為300天。
2 興義市的經濟發展現狀
自2001年以來,興義市加快了城市建設的步伐,根據城市規劃總體要求,完善了規劃的總體思路,在市委部門的正確領導下,通過舊城改造、新城開發等方式,提升了興義市的城市化建設水平,建立了大量標志性工程,比如瑞金大道、興義廣場、興義機場、興義大道以及北京路高架橋等,促進了興義市經濟的發展。在城市的帶動下,各個小城鎮在基礎設施配套方面也在不斷完善,逐步建立起了明星鄉鎮、工業重鎮、旅游名鎮以及經濟強鎮等,建立起了以城區為中心、以小城鎮為支撐的城市發展新格局,并借助水電、煤炭、火電等能源優勢以及程控交換、國際互聯網、移動通訊等通信優勢,奠定了興義市在中心城市中的發展地位[1]。興義市的城市布局目標為擴大規模、增強實力、提升品位以及完善功能等。在提升品位方面,興義市致力于打造舒適的人居環境,對城市綠化以及城市美化等進行有效把握,將城市經濟發展壯大,加快商貿、餐飲、文化、交通、旅游、物流倉儲以及房地產開發等的建設步伐。在完善功能方面,興義市主要突出的是旅游服務功能以及三省結合的中心市場、物流中心地位,通過城市建設來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
據調查統計,2016年興義市地區的生產總值為366.90億元,同比增長為14.1%。其中,第一產業的增加值為37.06億元,同比增長6.4%;第二產業的增加值為125.95億元,同比增長13.1%;第三產業的增加值為203.89億元,同比增長16.3%。全市的人均生產總值為45363元。
在農業發展方面,興義市2016年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為49910hm2,同比減少1.13%,其中油料作物的種植面積是9943hm2,同比增長1.45%;蔬菜的種植面積為23718hm2,同比增長1.9%;烤煙的種植面積為5735hm2,同比增長0.5%;中藥材的種植面積為3578hm2,同比減少0.88%。全年的糧食產量為25.72萬噸,同比增長1.6%。全年生豬存欄的數量為33.32萬頭,同比下降9.1%,出欄數量為43.87萬頭,同比下降6.5%;牛存欄的數量為10.68萬頭,同比下降7.8%,出欄的數量為3.11萬頭,和上年基本持平;家禽類存欄的數量為223.94萬羽,同比減少7.93%,出欄的數量為295.01萬羽,同比增長1.54%。全年肉類總產量為4.8萬噸,同比減少3.42%。其中,豬肉產量為3.85萬噸,同比減少4.94%;牛肉產量為0.33萬噸,和上年基本持平;禽肉產量為5275噸,同比增長6.45%,;禽蛋的產量為7815噸,同比增長1.3%。
在工業方面,2016年全市的工業增加值為121.95億元,同比增長12.5%。其中,重工業的增加值為105.74億元,同比增長15.3%,輕工業的增加值為16.21億元,同比增長10.8%。在市場與物價方面,2016年全市的消費品零售額為150.44億元,同比增長12.8%。其中,城鎮消費為131.50億元,同比增長13.2%,鄉村消費為18.94億元,同比增長10.2%。在旅游方面,2016年全市的旅游人數為2087.1萬人次,同比增長48%,旅游總收入為168.37億元,同比增長62.5%。其中,接待外省游客為1138.63萬人次,同比增長79.4%;接待入境游客為75172人次,同比增長23.2%。
3 興義市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3.1 地理環境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地理環境屬于經濟發展的基礎。對于某一地區來說,其所有的派生物都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動力,比如資源、氣候以及地形等眾多地理因素,如果對這些因素進行充分利用,那么將會創造巨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比如對于興義市而言,一方面它的地理位置較優越,屬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和全州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的信息中心,可以促進全市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領域的有效循環。同時,它也屬于黔、滇、桂三省的通衢要塞與商業集散地以及南(寧)貴(陽)昆(明)等的經濟圈中心,通過便利的交通,可以和這些省份及城市進行有效互動,在商業洽談、貿易往來的基礎上,促進全市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興義市的自然氣候也比較優越,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比較穩定,不會出現酷暑以及嚴寒等一些極端天氣,對農作物的種植生長以及畜牧業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進而推動了興義市的經濟發展[2]。
3.2 經濟發展有利于地理環境的改善
國家或地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會對資源進行開采與利用,如果過度開采,就會引發一系列環境問題。但是經濟發展對地理環境也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地理環境。經濟發展會為環境的治理提供一些資金、設備以及技術等支持,滿足科學發展觀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等的相關要求,造福人類。比如對于興義市而言,在工業發展過程中,會向地理環境釋放一些物質和能量,導致土壤、水源以及大氣等的污染,為人們的生活與健康帶來不利影響。但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興義市也可以引進一些治污技術,比如煙塵治理技術、二氧化硫治理技術以及煙霧治理技術等,進而對地理環境進行改善,實現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3]。
4 結論
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具有密切的關系,興義市要想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明確地理環境以及經濟發展現狀,充分利用地理優勢,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4]。同時應該有效維護與改善地理環境進行,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而實現自身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金夢迪,周一成,黃靖茹.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辯證關系[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14):30-31.
[2]盧佳,金雪軍.中國區域金融發展:地理環境與經濟政策——基于金融地理學視角的實證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7,(6):7-9.
[3]毛凌瀟.地理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影響[J].中國集體經濟,2015,(19):9-10.
[4]張亞利.地理環境為新加坡經濟發展提供了什么[J].新課程(下),2016,(5):103.
收稿日期:2018-04-10
作者簡介:楊秀洪(1994-),男,苗族,在讀本科,研究方向為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