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宏
【摘 要】新時期,金融業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已推出了多元化的投資方式供客戶選擇,且這些方式按照具體的性質可以歸結為實業投資和金融投資兩種活動。如今人們也愈發關注金融投資,為此對金融投資活動的研究便具有了深刻的現實意義。本文主要對企業實業投資與金融投資的系統動力學模型進行了深入地剖析,并相應提出了協調兩種投資活動的有效對策,望對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實業投資;金融投資;系統動力學
一、簡述系統動力學
系統動力學模型始于1956年,經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福瑞斯特提出,它是一門融合了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的綜合性學科。通常情況下,運用系統動力學分析問題,需要首先明晰系統行為與內在機制之間的關系,然后建立相關的數學模型,如此人們便可將系統內部各因素有機整合在一起。此外,系統動力學中的資金流、物料流、設備流、人員流、信息流、和訂單流共同連接成了基本的組織運作流結構。目前,系統動力學模型廣泛應用于我國的社會、經濟、生態問題分析中,并取得了可觀的成效[1]。
二、企業實業投資與金融投資關系的系統動力學模型
(一)實業投資與金融投資間辯證統一關系
目前我國的投資按照其性質的不同主要分為實業投資和金融投資兩種活動。其中,實業投資主要指的是利用現有的技術、設備、資金等資源大量投入到本企業或者是合作企業中,而后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獲取豐厚的收益。而金融投資則指將資源投放于金融市場中,通過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的買賣過程獲取盈利。盡管實業投資與金融投資有著本質的不同,但是它們之間也具有內在的聯系,如實業投資為企業金融投資奠定了深厚的物質基礎,而金融投資也可為實業投資注入活力,提升其投資效率。此外,實業投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投資活動的風險。由此可知,二者的有機融合可為企業開拓全新的市場投資空間。
(二)實業投資與金融投資的互動模型
根據實業投資與金融投資間的辯證統一關系,并基于系統動力學,在此構建了相關的互動模型。其中模型中所包含的變量有金融投資規模、實業投資規模、金融投資效益、實業投資效益、實業投資對金融投資的支撐力度以及金融投資對實業投資的支撐力度。通過深入探究模型中各變量間的關系,能夠得出以下結論:第一,隨著規模的擴張,投資收益也會相應增長;第二,金融投資對實業投資的支撐力度越強,那么實業投資范圍也會更廣,同時收益也會大幅增加,反之亦然;第三,如若企業實業投資收益逐漸增加,那么實業投資對于金融投資的支撐力度會愈發增強,進而使得金融投資范圍有效擴張,收益也得以顯著增長[2]。
三、協調企業實業投資與金融投資關系的有效對策
(一)增強二者的良性互動
根據有關實驗表明,增強實業投資與金融投資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企業的工作績效,這即是有名的“雙輪驅動”效應。同時企業在處理實業投資與金融投資的關系時,也需要從辯證統一的角度來觀察分析問題,如實業投資具有穩定性強的特點,而金融投資則具有較高的風險性,此時則可以借助于實業投資的穩定性來減弱金融投資所攜帶的風險,同樣的金融投資也擁有自身的優勢如高流動性,那么二者的互動便可以很好地彌補實業投資收益慢的缺陷。在增強二者互動性時,一方面企業要制定科學的實業投資方案,并深入考慮技術可靠性、經濟效益以及資源等的參數,且對投資過程實行監控管理,確保實業投資各個環節有序開展,從而也能為金融投資奠定堅實的經濟物質基礎;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將不同投資產品進行組合,并投入到資本市場中,不但可拓展企業的金融投資類型,而且也能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為實業投資的發展也提供了較為寬廣的平臺[3]。
(二)科學規劃投資比例
由于企業資源的有限性,實業投資與金融投資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往往會呈現出“此消彼長”的關系。如果在一定時期內金融投資收益率要明顯高于實業投資收益率,此時企業的管理人員極有可能受當前形勢所影響,直接將大量的財產置于金融投資中,待形勢趨于穩定之后,投資企業很有可能會受到重創,出現市場產品銷量下滑,企業資金運轉困難等的狀況。對此,企業決策人員需要客觀地判定當前市場資源投資形勢,并科學規劃實業投資與金融投資的比例,避免大量傾注資金于其中的一種投資活動。另外,實業投資的回報期和效益率,金融投資的高風險與回收率,加之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均會對企業決策過程造成一定干擾。為此,企業自身需要明確自身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戰略目標,且在深入調研市場環境的基礎上,采集企業自身或其他領域的投資數據,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精準的確定金融投資與實業投資的比率,以最大程度降低投資風險,為企業贏得豐厚的效益。
(三)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及時更新技術體系,才能使企業在市場空間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在社會主義市場中,若企業的某一產品需求表現出了逐漸下降的趨勢,那么這實則是在警示企業要進行產品的革新,否則,久而久之便會嚴重制約企業自身的實業投資收益。此外,如今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只有切實保證產品的創新性和功能可靠性,才能真正搶占市場的先機。基于新的社會經濟形勢,企業想要謀求更高層次的發展,就應從市場需求入手,本著服務于大眾的原則,在現有產品技術的基礎上組建創新團隊,開發出符合人們多樣化需求的產品,并定期對產品的功能進行優化革新,以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當下只有產品的質量得到切實的保障,才能從根本上帶動企業實業投資收益的增長,進而也能為金融投資活動積淀深厚的物質基礎[4]。
(四)強化金融投資風險意識
我國部分企業缺乏風險前瞻意識,主要表現為金融投資過度,由于目前經濟形勢不穩定,所以極易引發市場的動蕩和企業資金運轉困難的問題,同時實業投資也會相應受到影響。基于此,企業自身應著眼于長遠的發展,樹立風險前瞻意識,在公司內部健全風險評估機制,設立專門評估人員,通過采集數據對市場上的金融產品作出合理性的判斷,且面對已經的風險,企業需要具備基本的風險控制能力,盡最大程度降低風險對企業財產或者是其他資源造成的危害,并避免金融投資過度問題再次發生。此外,當前的市場形勢急需政府完善并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從而規范金融證券市場的環境,幫助金融投資和實業投資重新恢復活力。
四、總結
企業的存在意義在于創造價值和獲取盈利,然而在實現最終目的之前,企業需要通過投資或者是融資的方式來不斷擴充自己的經濟實力。我國現有的實業投資和金融投資間具有辯證統一的關系,基于系統動力學,并通過構建相關的系統互動模型,終于得出“雙輪驅動”原理,也即是實業投資與金融投資的整合可以極大提升企業的績效。在今后的運營管理中,企業決策者要科學的運用實業投資和金融投資方式,并強化自身產品技術創新能力,以促進企業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 顧兵.基于企業實業投資與金融投資的關系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05):46.
[2]張慕瀕,孫亞瓊.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與經濟金融化的成因—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分析[J].經濟學家,2014(04):81-90.
[3]劉超,劉麗.系統金融理論研究——兼論現代金融理論、行為金融理論、系統金融理論的比較[J].南方金融,2011(12):9-18.
[4]趙文博.實物資產投資與金融資產投資的對比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3(0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