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方桂
【摘 要】遵義海龍屯土司文化遺址于2015年4月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標志著貴州省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為貴州省增添一張歷史文化名片。首先,對海龍屯土司文化遺址的保護是第一位的,但是對其精品旅游線路和其沿線旅游產品的開發同樣非常重要,在此影響下,播州土司文化能夠得到很好的傳播,手工布藝制作對地方經濟和留守婦女就業也能較好的帶動。
【關鍵詞】海龍屯;土司文化;手工布藝;經濟;旅游
遵義古稱播州。從唐太宗貞觀十三年(639)開始,一直延續到明神宗萬歷二十九年(1601),播州改為遵義府,期間總共延續了900多年。“土司”對播州的統治應該始于公元1279年。楊氏對播州的統轄始于楊端,止于楊應龍,長達725年,所以“播州”史亦是楊氏家族統治播州的歷史。楊氏先祖楊端自中原入播,大力推行漢文化,以孔儒思想教化人民,促進了民族間的進一步融合,留下了海龍屯、楊粲墓、播州城等許多嘆為觀止的文化遺跡。播州土司是當時西南最大的土司之一,對播州乃至西南廣大的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產生過巨大的作用。2012年9月,國家文物局把三地(武陵民族走廊土司遺址、湖北唐崖土司遺址、貴州海龍屯土司遺址)土司遺址捆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015年7月4日在德國波恩開幕的第3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表決大會舉行,海龍屯作為中國三大土司遺址代表之一“申遺”成功,是中國申報成功的第48處世界遺產。至此,中國擁有的世界遺產總數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標志著貴州省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為貴州省增添一張歷史文化名片。
一、播州土司文化需要精心整合旅游資源,科學開發
開發播州土司文化需要精心整合旅游資源,要形成科學、合理的布局,游客在參觀的時候需要導向性強,目的性明確的旅游線路。把長達900多年的封建楊氏土司文化和保存相對完整的海龍屯土司建筑群、楊粲墓、遵義老城、土司墓葬群等有形遺產結合起來,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在旅游線路沿線充分利用文字、圖片、視頻等載體記錄發掘過程,同時增設商鋪,出售能充分體現土司文化特點的手工布藝土司人物人偶、布藝海龍屯建筑模型,不但能讓游客了解土司人物、建筑的含義,還能帶動地方經濟和留守婦女就業發展。
二、手工布藝產品在文化景點的銷售和設計制作
(1)布藝旅游產品設計構思
遵義布藝制作嫁妝的歷史非常久遠,手藝輩輩相傳,制作的布藝嫁妝品種也是多種多樣:
(A)、千層底純棉布鞋。 (B)、十字繡的鞋墊。
(C)、圖案刺繡的背扇、被子、枕套。 (D)、小孩衣服、帽子、鞋子。
鑒于以上遵義手工布藝制作的歷史背景,本人的布藝旅游產品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1、形象生動、簡潔,與紅色人物、建筑或土司人物、建筑貼近,還原度高。
2、整體形象不能太細碎,追求大塊面,但效果要好看、討喜。
3、色彩分層符合地域特色、歷史背景,而且色彩漂亮。
4、制作流程盡量簡化,追求最大經濟利益。
(2)傳統布藝手工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構建有鮮明民族文化特色的民間手工藝產品。景區產品具有如下特性:
1.功能上的愉悅性。景區產品的使用價值即在于旅游者購買并消費這一產品之后,能夠通過感官愉悅獲得心理的美感享受,達到舒緩緊張、陶冶性情的目的。
2 .時間上的可儲存性,旅游產品能被存儲起來供未來銷售;如果景區的產品沒有在相應的時間內銷售出去,其在這一時間內的價值也不會消失;利用價格差異來平衡景區產品的淡旺季需求。
3.旅游者在購買景區產品時,不僅產品要便于攜帶,還要在使用較長期間內保持產品的完好無損。
4.旅游者購買的旅游產品必須能體現景區文化特點。
手工布藝產品符合以上所有條件,而且還有能在家里就能制作的特點,所以能解決大部分留守婦女的就業問題。
(3)旅游產品的營銷方式。
個性化消費,發揮藝術想象,創造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展現個性效果,深受標新立異、追求個性的廣大年輕朋友的厚愛和推崇。
體驗式消費,可以依據消費者個人喜好進行選擇,并親自參與體驗,不但能變創意為現實,還能體驗創造的快樂。
藝術愛好消費,精準定位土司人物年代背景和性格,設計藝術水準較高的手工布藝人偶,精簡土司建筑外形,設計簡單而不失土司文化建筑特點的手工布藝模型,滿足廣大土司文化愛好者的消費需求。
就手工布藝旅游產品的設計制作而言,應吸收全國手工布藝制作、設計的精華,博采眾長,開發設計多樣款式的土司人物人偶、建筑模型,滿足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游客的喜好。
三、手工布藝產品在世界文化市場地位不斷提高
手工布藝以它造型的古拙質樸,內涵的寬泛開發與現代人的觀念和追求息息相通,因此得到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人民的喜愛,大連普蘭店傳統手工布藝老虎第4代代表人物王格麗,曾經多次代表中國民間藝人到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6個國家參加展演。
布藝產品具有藝術性、多樣性、實用性,同時兼融不同民族、文化與藝術特征,能滿足世界各色消費者的需求。全國各地不同的手工布藝產品遠銷新加波、日本、韓國和歐美各國。
各級政府應該加大對民間布藝手工技藝的認定和傳承工作,提高民間手工布藝產品的文化內涵和市場定位,更好的促進其傳承與發展,為布藝手工產品在國際市場提供一個很好的貨源保證,穩固現有的國際市場,積極擴展新的市場。
四、手工布藝是貴州重要的民間技藝,是“母親的藝術”
民間藝術是生長在人民群眾中的一種藝術形式,它孕育于人民的生產、生活中,以其強大的生命力活躍在民間,反映了勞動者的思想和情趣,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勞動者既是創作者,也是使用者、傳播者和欣賞者。手工布藝是民間藝術的一種形式,大多數勞動婦女從自己生活的需要出發,按照自己的直接感受,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長期以來,在內容與形式、題材與色彩上形成了相對的穩定性、程式化和規范化,其流行方式極具群體性與承襲性,主要由母女一輩一輩承襲下來,發展著。
服飾中的布藝主要使用于兒童與婦女,孩子滿月時,娘家會送上一份“抬盒”禮,擺滿了為新生嬰兒準備的各式帽子、花兜兜、衣褲、鞋子、被褥等用品。
成人服飾主要有鞋、鞋墊以及新娘的各式閨蜜物品。
五、布藝手工土司文化產品開發和發展的優勢有:
1.有利于海龍屯土司文化的傳播。
縱觀各地文化旅游勝地,游客所到之處都會選購當地富有文化特色的紀念品,送給親朋好友或自己存放,游客購買旅游產品的行為,不但有利于當地的經濟發展,也對其文化旅游有很好的傳播作用。
2.有利于地方經濟發展。
海龍屯豐富的土司文化背景,為手工布藝土司文化人物的開發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結合當地優良的旅游資源開發、旅游產品營銷模式,能很好的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3.有利于解決地方婦女剩余勞動力的就業。
海龍屯周邊地區留守婦女逐漸增多,手工布藝產品只需參加短時間的集中訓練,便可自行領取材料在家中縫制,既可就業領工資,又可照顧家庭。對地方經濟穩定發展和地方家庭穩定都有很好的作用。
總之,海龍屯土司文化作為貴州省唯一一個世界文化遺產旅游景點,其精品旅游線路開發對遵義地方經濟發展和土司文化傳播很大的意義,旅游開發中旅游產品的開發同樣意義重大,擁有這個平臺,相信土司文化布藝手工產品的開發和銷售,會和土司文化的傳播一起被更多喜愛土司文化的人民知曉和喜愛,并為地方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鐘金貴.播州土司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研究[J].滄桑,2011(6).
[2]王秀彥.遼寧民間傳統手工布藝的發展歷史與工藝傳承[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