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兆磊
【摘 要】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帶動了建筑行業及相關行業的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極其嚴重的施工安全問題。隨著國家和社會各界對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我國建筑企業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正在不斷提升,安全事故發生幾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形式仍較為嚴峻。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國建筑行業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究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相關企業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建筑安全管理;問題與對策;制度;安全防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化進程也在持續加快。在此背景下,建筑業也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據相關數據,2015年我國建筑業的總產值高達18.1萬億元,在全國GDP中占比26.23%,建筑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然而,建筑業的安全形勢卻不容樂觀,安全事故頻頻發生,嚴重威脅著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以及社會和諧。僅2015年一年,全國共發生了36起重大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事故發生概率遠遠高于其他行業。社會各界對建筑施工安全問題愈加重視,我國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施工標準與規范制度,經過整改,建筑業施工安全問題發生率有所下降,但部分領域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建筑行業共發生16起較大安全事故,死亡58人,施工安全問題仍然令人憂心。而這一現狀與我國建筑工程規模持續擴大、施工技術日益復雜以及企業安全管理投入過少等因素密切相關。正視我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問題并實施相應的解決措施來預防并控制安全事故已然成為我國政府與企業所共同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我國建筑施工安全現狀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各行各業深化改革轉型的關鍵時期。作為我國經濟產業鏈中最具活力的一環,建筑業的發展也十分引人矚目。現代化建設與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建筑行業及與之相關的產業隨之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不可否認的是,高速發展的建筑業為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同時也解決了大量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然而,與此同時也造成了安全生產事故接連發生的負面影響。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不僅造成了建筑企業的經濟損失,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施工人員自身的生命安全及其家人的生活,對社會和諧與穩定也是極其不利的。加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迫在眉睫,建筑企業與施工單位必須要深入分析每次事故發生的深層次原因,找出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并采取相應的解決對此,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減少事故發生,才能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企業才能長遠穩定的發展。
二、當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018年,我國江西省住建廳向全省發出通報,共發生6起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6人。其中5起為安全生產事故,1起為非安全生產責任事故,事故類型均為施工人員從高處墜落,3起發生事故的施工單位未辦理安全質量監督以及施工許可證等。這些數據提醒我們,我國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值得我們反思。筆者基于大量文獻調查以及實地考察,從人、材料、制度三個方面分析了我國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具體內容如下。
(一)人的問題
從建筑設計領域來看,目前在職的工程設計人員與技術人員大部分都是高學歷、高技術且具有豐富設計經驗的優秀建筑人才,因此因工程設計紕漏而引發的事故發生幾率較小,絕大多數建筑事故都出現在施工這一重要環節。施工人員不僅是建筑工程的生產者,同時也是各項技術的落實者,他們的專業素質關乎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從目前來看,農民工仍為我國建筑業施工人員的主要組成,且大部分農民工并未受到良好的教育,且缺乏基礎的施工操作技能,安全意識也并不高。因此,不少施工人員在施工作業時過于馬虎大意,存在很多不規范行為,如不佩戴安全帽進場、使用不安全的腳手架、不規范操作施工機器等。施工人員的安遠意識薄弱、專業素質偏低等因素與企業的教育培訓缺失也有著重要關系,一些施工企業為了省錢省事,聘請沒有施工資質的施工隊伍入場,并未給予其系統的專業培訓,進而誘發了安全事故。
(二)材料質量問題
因建筑材料質量而引發的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這對建筑企業的利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同時也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影響了社會的安定與和諧。建筑材料質量與嚴重的貪污腐敗現象密切相關,一些根本無法滿足建筑工程技術要求的建筑材料流入施工現場,還有一些施工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選擇偷工減料。如果僅僅是不重要的構件,可能還不至于引起安全事故,但如果是重要的結構受力構件或承重構件,一旦出現問題,安全事故必然發生。以建筑工程中應用廣泛的混凝土梁為例,如果其所配的鋼筋質量完全不符合工程要求,甚至有些黑心施工企業使用竹條來代替鋼筋的情況下,安全事故必然會發生并將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三)制度問題
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引發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而其與法律責任體系不完善、建筑分包制度不完善、安全管理不重視、監督機制不完善等因素密切相關。
1.法律責任體系不完善
現階段,我國尚未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法,現有的法律體系在實際應用中也較缺乏系統性、協調性,具體條文的可操作性也不高。不完善的法律責任體系下,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對施工安全管理的主動控制作用難以得到具體落實。在安全監理方面,我國法律也未就監理單位的安全管理責任進行細致的規定,建筑行業協會、工會等組織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性質、地位及應發揮的作用等內容也沒有得到明確的規定,因此這些組織在進行安全監管時就陷入了“尷尬”與“兩難”的境地。在法律責任的落實上,目前仍存在責任缺失、責任不合理、行為與后果不相對應等問題,這些問題均影響了建筑行業在出現安全事故后的責任認定與落實。
2.建筑分包制度不完善
建筑分包現象在建筑行業中十分常見,但目前我國卻并沒有一部專門針對建筑分包管理的法律制度,僅僅在《建筑法》、《招標法》中涉及到分包問題,并沒有對其進行系統規范地說明。對于違法分包現象,罰款是最主要的事后管理措施,有效的事前監管機制仍未形成,管理效果不佳。此外,現有的法規中所作出的禁止建筑工程再分包的規定并不利于建筑業的長足發展,急需進一步修改與完善。
3.安全管理不重視
經濟效益是各行各業長期追逐的對象,包括建筑行業,大部分建筑企業在進行效益評價時都以這個為主要衡量指標,卻嚴重忽視了安全生產與安全管理。對于政府而言,企業經濟效益好意味著地方稅收就可得到保障,上級部門所布置的稅收指標也就可以完成了,因此政府也更加看重建筑行業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對于安全管理問題就選擇性忽略了。與施工安全緊密相關的施工人員本應最重視安全管理內容,但他們中的不少人僅看到了高薪酬這一眼前利益,卻忽視了自身的生命安全,對施工過程中的劣質材料、違規操作等視而不見。這種種因素勢必會埋下安全隱患的種子,嚴重威脅著施工人員以及其他相關人員的生命安全。
4.監督機制不完善
在任何一個建筑工程項目中,監督管理工作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完善的監督機制可及時發現施工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及安全隱患,進而可督促施工單位與人員嚴格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進行改正,以為安全施工和工程的順利進行提供重要保障。然而,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不少施工單位并沒有建立這樣一支高效率的質量管理與監督隊伍,同時也沒有健全相應的安全規章制度,有些即使已經健全了一定的安全制度,但也僅僅只是一個擺設,并沒有真正得到執行與應用,安全生產無法得到保證,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自然也無法得到保證。
三、加強我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對策
(一)增強施工人員安全意識
如前文所述,施工人員安全意識不高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頻發的主要因素。除施工人員自身素質偏低外,企業安全教育與培訓缺失也是其安全意識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施工企業應進一步強化施工安全教育,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大中型機械操作等高危的崗位人員,可定期組織施工人員參加安全培訓班,提升其機械操作技巧,增強其安全意識。此外,企業還應定期考核施工人員的安全行為,如進場戴安全帽、正確操作吊車、升降機、挖掘機等機械、特種操作人員持證上崗等,并將這些內容納入施工人員績效考核中,對表現優異者給予嘉獎,違反規定者則給予警告或開除處理。
(二)建立健全材料監管機制
建筑材料是確保建筑工程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企業必須要在政府與材料供應商的協助下,加快建立健全有效的材料監管機制,如此才能從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首先,政府應對建筑材料的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以及質量檢測報告進行檢查,避免劣質材料進入施工現場,企業也需安排經驗豐富且正直的監管人員對入場材料的質量進行驗收,并制定嚴格有序的材料取放制度,嚴格禁止建筑材料亂放亂用;其次,采購人員應對自己所采購的材料負責,對于存在質量問題的材料應及時停止使用,對于已經應用于施工中的材料,需及時通知相關技術人員采取補救措施。
(三)優化施工安全管理
1.進一步明確安全管理責任
管理人員貫穿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活動的始終,其自身所存在的問題也將制約安全管理的效果。因此,施工企業在加強安全管理時,首先應從管理人員著手。一方面,企業應明晰管理人員的權限與責任,真正做到責任到崗,責任到人;另一方面,在任用管理人員時,不僅要考核他們的管理經驗,還需考量其道德素養與責任心,避免因管理者馬虎大意或受賄而影響安全管理工作的進行。
2.完善法律責任體系
要想真正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僅僅依靠建筑企業遠遠不夠,只有凝結各參與方的努力,并明確不同主體的安全責任,才能推動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建筑安全生產工作。因此,我國應加快建立建設企業安全責任條款并提高現有責任體系的可操作性。
3.完善分包制度
針對分包制度不健全的問題,我國應針對分包管理問題進行專門立法,在此基礎上建立更加完整系統且更具可操作性的建筑分包制度。此外,還應加大對違法分包者的處罰力度,并嚴肅追究那些“不作為”的執法單位的責任。
4.完善監督機制
建筑企業需加快建立健全施工監督機制,一旦發現安全管理問題或質量問題,應立即叫停施工并責令相關人員即刻改正或采取補救措施。同時還應對入場的材料、設備的質量進行檢查,堅決杜絕劣質材料或設備流入施工現場。與此同時,監督人員還行敦促企業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嚴格按照施工安全管理章程進行隨時隨地的檢查與抽查。
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實例
(一)工程概況
本研究以筆者曾經參與過的某建筑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該工程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利用“故障樹”探究了可能引發安全事故的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提升了工程安全管理水平。該建筑總占地面積為3972.6m2,工程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工期為1年。
(二)存在問題
通過現場檢查,監督人員發現該建筑在施工安全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施工人員安全意識較差,不佩戴安全帽入場、高空作業防護措施不當等現象叢生;
(2)施工現場秩序紊亂,建筑材料與設備胡亂堆放,電纜鋪設也并不規范;
(3)腳手架上堆放了過多雜物,塔吊作業不規范;
(4)安全管理監督工作沒有落實到位,安全隱患眾多,大部分并未得到及時處理。
(三)加強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高空墜落、物體打擊、觸電、機械傷害以及坍塌事故均為建筑施工中的主要事故類型,本研究根據這“5大事故類型”以及上文所分析的該工程在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了“故障樹”分析,結果表明,導致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施工人員安全意識薄弱與操作能力偏低、施工現場安全防護不到位、安全管理監督工作未落實。根據這一分析結果,筆者所在建筑企業采取了相應的安全管理措施:
(1)增強施工人員防護意識與操作能力:企業定期組織施工人員與管理人員參與安全教育與專業技能培訓,操作特種機械人員需持證上崗,施工前技術人員需嚴格進行技術交底工作。此外,企業還應進一步提高施工安全技術標準,定期檢查腳手架與防護欄的質量,保證每一位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
(2)全面開展施工現場安全防護工作:施工過程中嚴格禁止偷工減料行為,高度關注存在安全隱患的環節。材料只有通過質量檢查合格后方可進場施工材料與設備嚴禁無序堆放。施工用電嚴禁隨意拉線,施工過程中所需的各項設施不得隨意安裝或拆卸。施工人員、管理人員進入現場后均需佩戴安全帽。
(3)健全安全管理檢查責任制度:企業在發現安全管理檢查中的問題后,及時完善了相應的責任制度,進一步明晰了管理人員與監督人員的權限與職責,全面檢查了施工現場并一一排查了有可能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實現了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以上安全管理措施得到應用后,有效遏制了施工事故的發生,施工項目得以順利完成。
五、結束語
建筑行業的高速發展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但同時也帶來了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頻頻發生的負面影響。為有效提升建筑企業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本研究從人、材料、制度三個角度出發,分析了現階段我國建筑企業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最后還結合一個筆者所參與的工程實例探究了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總而言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涉及到施工過程中的方方面面,因此我們只有關注每一個細節才能保護好每一個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才能實現企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葉貴,陳夢莉,汪紅霞.建筑安全事故人為因素分類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6,12(04):131-137.
[2]姜慧,殷惠光,梁化強,李學田.建筑工程安全事故致因分析及防控體系研究[J].建筑經濟,2013(12):10-13.
[3]郭波.淺談加強建筑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要點[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2(0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