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華偉
【摘 要】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沒有工業的存在與發展,就不會有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進一步發展。大力發展工業必須加大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培育新興現代工業產業體系。
【關鍵詞】工業
一、明確戰略目標,突出工業產業發展頂層設計
一是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結合國際、國內產業發展現狀和各地工業基礎、資源條件、產業優勢、發展潛力和國家政策導向等實際情況選擇高資質、高水平的專業單位編訂修繕工業產業發展規劃,為產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二是加強產業規劃管理。嚴格執行規范的規劃審查和批準制度,在園區建設、產業招商、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按照規劃組織實施,逐步實現既定的產業發展目標,決不能朝令夕改,隨意變動。三是營造全民創業氛圍。一方面要加快企業孵化發展。利用各地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園區建設優勢大力扶持特色產業型、院校聯建型、企業主體型等工業、新興產業孵化器發展,扶持各孵化器與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創投機構、產業基金等機構,在創新資源、創投扶持、融資支持等方面開展合作。另一方面要強化跟蹤服務。認真研究上級政策,最大程度地簡化辦事程序,延伸服務內涵,對創業群眾進行技術、信息、市場、資金、人力、法律、治安等多方面的服務,為群眾創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突出工作重心,明確產業結構調整重點
第一,深度挖潛,改造傳統產業。食品加工、機械制造、資源型產業等傳統產業仍是部分地區工業主體力量,雖然企業數量較多,但產品集成能力弱,產業附加值低,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在食品加工業方面,應大力打造安全農產品的金字招牌,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實施產業延伸。重點抓好以各地名優農產品深加工,加快實現由產地優勢向品牌優勢、由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變。比如花生產區,加工產業可以考慮向附加值更高的花生蛋白粉、花生紅衣素等下游產業轉型。在機械制造業方面,一是“橫向精專”。借鑒德國經驗,把主打產品做精、做細、做專,做細分市場老大,避免“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好”。二是“縱向整合”。在做精做細產品基礎上立足所處節點和已有基礎,加強與鏈條中上游產品和產業對接,培育相應的企業梯隊,延長產業鏈條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推動行業的整體進步。在資源型工業方面,一是挖潛增效。圍繞資源和環境承受能力抓好企業資源高效利用、循環利用、節約利用。嚴格準入管理,不鼓勵新上項目,對達不到準入條件的企業實行關閉、整合。二是延伸鏈條。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定,能耗低、技術優、工藝新、污染少的建設項目,要積極予以支持和扶助,積極與大企業集團搞好聯合,甘心做好大企的專業產品配套生產車間。
第二,多措并舉,培育新興產業。針對有的地方工業規模不大、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的問題,一是完善產業招商數據庫。按照新興產業上下游關系和企業發展特點,篩選部分在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方面有影響力的相關聯企業、院校供產業招商參考。二是加大新興產業扶持力度。篩選研發實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創新項目和科技型企業,在資金、用地、用工、立項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和優先保障,加快高新技術培育發展。三是深化產學研合作。定期開展技術需求和成果搜集信息調研,研究工作方向和重點合作項目,協調企業、院校共同解決存在問題,促成各方建立開放、長期、穩定的“產學研”戰略合作關系,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機制,加快實現產業化。四是加強人才引進。在制定引進人才優惠政策的基礎上,落實好技術創新人才激勵政策,允許科技人員按照有關規定分享創新收益,鼓勵技術入股,形成與國際慣例接軌、符合高新技術產業特點的分配機制,以靈活機動的獎勵政策對有重大創新成果和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實行重獎。
三、對外招商引資和扶持本地企業并重,增強產業發展后勁
第一,轉變招商方式。突出責任招商。實行重點產業招商部門和非重點產業招商部門差異化考核辦法,提高項目建設在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中的賦分比重。突出委托招商。采取收益分成的方式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大財團來整體融資、一體配套、集約開發,解決好前期投入大、項目推進慢、部門招商難等實際問題。突出企業招商。發揮企業招商主體作用,引導企業拿出優勢資產與外合作,引進企業參與資產重組和資本運作,壯大企業規模,增強競爭能力。
第二,扶持本地企業。一是轉變觀念,重新定位。在處理招商引資和發展本地企業的關系上應該是既要千軍萬馬“招女婿”,又要千方百計“幫兒子”。把培育壯大本地企業作為推進跨越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同招商引資等重點工作一起同謀劃、同扶持。無論外資還是內資,都享受同樣的優惠政策、優質服務。二是提升企業家隊伍素質。各地大大小小的企業主在中小企業階段,他們一般能夠經營好企業。但在產業結構升級階段,很可能因素質跟不上而導致企業經營失敗。提升企業家素質主要應圍繞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一要解放思想,迎接挑戰,勇于創新、善于管理,樹立干大事創大業的氣魄。二要強化學習,開闊思路,明確方向,博采眾長,提升現代企業家素質。三是搭建服務保障平臺。政策支持平臺,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專項資金、商務發展資金以及各類政策資金。信息支持平臺,整合現有國內、外企業信息資源,發揮商協會的作用,建立投資環境信息庫、合作項目信息庫等,為企業提供各類公共基礎信息服務。金融支持平臺,鼓勵銀行業不斷加大對本地企業的支持力度,支持本地企業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切實落實各項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
四、打造務實政府,創優產業發展環境
一是加強政務服務。積極拓展暢通的信息渠道,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務,進一步加強政務服務中心建設,開發擴展網上申報、網上傳輸和網上審批功能,提高審批效率。特別是要建立重點項目審批綠色通道,減少行政收費,簡化手續,縮短審批時間,為企業提供全程跟蹤的保姆式服務。二是規范執法行為。大力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和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改革,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制定執行入企檢查年度計劃、事前呈報備案等制度。除涉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公共服務的執法檢查外,執法部門不得隨意進入企業開展檢查活動。對所有收費項目進行全面清理、核定,對有償服務費、中介費進行規范。三是優化建設環境。進一步完善行風熱線和市長公開電話的運行模式,注重行風評議實效。對產業結構調整、個體私營經濟、全民創業、招商引資等要制訂相互銜接的優惠政策措施,并建立產業結構調整評價體系,將目標任務分解到單位和責任人,堅決兌現獎懲,形成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整體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