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釗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生態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給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威脅。近幾年來,我國立足于三農和新能源問題,出臺了“發展生態林業開發農村能源”政策,將農村能源建設提升到戰略高度,旨在進一步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發展。但是,我國在發展生態林業開發農村能源方面依然存在嚴重的問題亟待解決。
【關鍵詞】生態林業;農村能源;三農問題;綠色發展
一、我國發展生態林業開發農村能源的現狀
發展生態林業,即優化林種結構,荒山綠化、促進林業持續發展;開發農村能源,指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實現農業廢棄物轉換,變廢為寶。發展生態林業開發農村能源的意義重大,首先可以保證糧食安全,這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其次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在“發展生態林業開發農村能源”的戰略中,將農村作為林業的生產基地,以林業產業為主導,在維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創新能源的開發方式,不僅順應了綠色發展的時代潮流,還有利于解決城鄉二元結構與三農問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長遠發展。但是,不能否認,我國在發展生態林業、開發農村能源的過程中還存在嚴重的問題。近幾年來,雖然我國鼓勵農村發展生態林業,開發新能源與生物質能源,比如太陽能、節柴灶、沼氣工程等等,但是我國很多農民依然以燒秸稈、煤炭為主,至于生態林業的發展規模更是不容樂觀。這主要是農村勞動力不足、技術人才缺乏、資金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
據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很多農民外出務工,村中只有老弱病殘,沒有能力進行農業生產。而且很多農民的綜合素質較低,在生態林業管理方面缺乏技術與經驗,面對突如其來的病蟲害、火災等問題往往束手無策,損失慘重。此外,雖然我國小額貸款政策已經出臺,但是依然難以解決農村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往往會面對資金不足的窘境,很難在擴大生產。因此,我國在發展生態林業開發農村能源的道路上依然任重而道遠。
二、我國發展生態林業開發農村能源的具體措施
(一)加大農村科技投入力度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此,我國應該加強對農村經濟發展的科技投入力度,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首先,加大科技興林的倡導力度,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提升林業管理水平,比如利用GPS、信息管理系統等等提高預防林業病蟲害、森林火災的能力,從而保證林業的正常生產。其次,引進先進的林業管理技術,對林業生產進行深加工,增加林木產品的附加值,促進林業產業的優化與升級,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而且,我國農村林業管理部門還應該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技術隊伍,不斷研發林業生產技術,指導農民科學管理林業生產。與此同時,我國還要努力提高農村能源開發的科技水平,指導農民科學建設沼氣池,正確處理沼渣、沼液、沼氣,降低建設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農村現代化建設。
(二)擴大農村能源建設項目
目前,我國村農能源開發內容比簡單一,一般都是建設沼氣工程,太陽能的開發利用也很少。因此,我國應該擴大農村能源建設項目,詳細分析農村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經濟發展狀況,因地制宜,開發新能源,比如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等。首先,國家要加強對農村能源的建設力度,從單一發展到規模發展,逐步推廣能源項目的建設。比如農村節柴灶的使用,政府可以通過優惠補貼政策進行推廣,有利于減少農村秸稈焚燒的現象,維護生態環境。目前,我國推出了太陽能發電板,不僅免費安裝,還有巨額的補貼,如今在北部平原的農村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與應用。而西北地區的風能、地熱能較為豐富,這主要得益于當地特殊的地形與氣候,但是這些能源目前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至于東南沿海的潮汐能,我國還有待進一步研發利用。生物質能,是目前新興起的能源,主要是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但是這種生物質能的新用途還有待深入研究。
(三)改變生態林業發展方式
我國農村在發展生態林業的過程中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生態林業的發展方式。首先,我國農村應該轉變傳統的林業發展模式,在擴大經營規模的同時注意質量方面的建設,進一步發揮林業的綜合效益。其次,我國基層的林業管理部門應該將生態林業的發展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并加強對林木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從而進一步規范林業市場,為農村生態林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此外,我國還應該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林木市場的發展動向來優化林業結構,豐富林木資源的種類,這樣不僅有利于減少病蟲害帶來的威脅,還有利于提高抵御林木市場風險的能力,進一步保障農民的利益。與此同時,我國農村生態林業發展的過程中還要不斷的延伸產業鏈,對林木產品進行深加工,從而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
(四)積極提高農民綜合素質
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是培養21世紀的新農民,不僅要有專業的生產技能,還可以駕馭先進的生產設備,并且具備較高的科技研發能力。首先,我國應該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訓力度,針對農戶的生產內容對其進行專門的培訓與指導,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有利于促進農業的生產。其次,我國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鼓勵大學生支持農村建設,為農村經濟的發展獻計獻策。比如,號召大學生進農村支教、當村干部等等,不僅有利于解決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還有利于提高農村的科研能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三、總結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經進入了攻堅階段,如何維護農村生態環境、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也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因此,我國應該從資金、人才、政策、技術等方面全力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發展生態林業,加大農村能源的開發力度。同時,我國還要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能源開發技術,提高對潮汐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的研發與利用能力,從而有利于不斷改善我國農民的生活環境與質量,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財發.淺析林業多元立體生態開發與林下經濟發展[J].經貿實踐. 2016 (5X):152
[2]和祥生.農村能源工作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影響和作用探析[J].綠色科技.2017 (4) :109-110
[3]李維堯.淺談寬甸農村能源建設與生態環境改善對策[J].新農業.2017 (3)
[4]安麗華.拓展發展模式 提高保障能力 促進農村能源建設轉型升級[J].云南林業.2016 (1)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