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孟龍
【摘 要】在工民建混凝土結構工程中,混凝土結構是比較常見的建筑結構。其中裂縫是最為常見的病害。本文將重點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工民建;混凝土裂縫;危害;種類;控制措施
一、前言
在建筑行業飛速發展的今天,混凝土結構在工程施工是一種被普遍廣泛使用的施工結構,相比較其他的建筑材料,其具有可塑性好的特點,能設計出不同形狀不同尺寸的結構構件,滿足建筑的設計需求。
二、建筑施工裂縫的危害
在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施工操作上的失誤而導致施工裂縫的出現。在混凝土結構出現的裂縫中較為常見的裂縫一般寬度在0.1到2毫米之間,對混凝土結穩定性等沒有直接的危害,混凝土材料本身造成的結構裂縫,是很難避免的。但由于操作的失誤和環境劇烈變化等原因造成的裂縫對混凝土結構的影響是致命的。這些裂縫的存在對建筑的穩定性、強度和使用壽命都有較大的影響。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之后,其防水性將會大大降低,水分可以直接通過裂縫對混凝土結構的內部進行腐蝕,影響了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同時混凝土結構裂縫的存在會極大影響混凝土結構的抗震性,在發生震動時由于裂縫的存在,使得混凝土結構的受力不均勻更一步加劇了裂縫的產生形成惡性循環。施工裂縫的存在直接影響了建筑工程的質量,對工程建筑的穩定性和整體性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
三、工民建混凝土結構工程中經常見到的裂縫種類
(一)干濕型裂縫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必須要嚴格地按照施工圖紙和施工步驟來進行,并且重點做好后期的養護工作。如果在項目中沒有做好后期養護,例如沒有及時的進行灑水覆蓋,沒有對結構面的溫度進行控制等,都會造成裂縫的出現,而這種因為養護不到位出現的裂縫大多數都為干濕型裂縫。混凝土在澆筑的過程中,會將水泥、水、沙等進行混合,而混凝土攪拌中所包含的水分本身就不穩定,如果在后期不能完全蒸發,就會讓水分子大量的殘留在混凝土中,導致混凝土結構內部出現氣泡、縫隙,在溫度的作用下,水分會導致裂縫的縫隙變大。而且,由于混凝土澆筑時底部和頂部的水分蒸發并不是同步的,外部在自然光的作用下蒸發較快,而底部受到遮蓋蒸發力較弱,這就會導致頂部和底部、外層和內層的拉力出現失衡,這種拉力的失衡也會導致裂縫的出現,并最終造成建筑結構的失衡,導致工程出現極大的安全隱患和質量問題。為了避免干濕型裂縫的出現,就必須要重視混凝土的后期養護,對水灰比進行嚴格的控制,以此來減少裂縫的出現,提高建筑的質量。
(二)深陷裂縫
在進行工民建混凝土施工時,首先需要對施工區域的地基進行勘察,確定地基的強度和性質,了解施工區域的土層結構。并對地基進行改良和處理,以期使其符合施工的需求。對于軟土地基來說,其本身的強度和力度都無法滿足建筑施工的需求,因此必須要通過灌漿法等方法來改變地基的強度。但是,在進行施工后,建筑所在區域的地基性質也有可能再次的出現變化,造成低級的凹陷,導致深陷裂縫的出現。而且,如果建筑設計不合理,底層結構和樁基工程的處理不到位,導致底部支撐質量缺陷,或者是模板不牢固,也會造成深陷裂縫的出現。而這一類型裂縫會直接導致建筑物的傾斜、塌陷等,造成嚴重的質量安全事故。為了避免深陷裂縫的出現,必須要做好地基處理,做好基建工作。
(三)溫度型裂縫
在工民建混凝土項目的施工中,會因為施工區域氣候的變化而導致溫度、濕度的變化。而這種溫度與濕度的變化會導致混凝土內部結構的不穩定,并造成溫度型裂縫的出現。而且混凝土作為建筑的主要原材料,澆筑的面積非常大。在大面積的澆筑中,結構內部的水分難以及時蒸發,而且其內部的溫度較高。而外部則在空氣的流動中以及日常光的照射中讓水分得到了及時的蒸發,而且表面的溫度也相對較低。這種內部與外部溫度的失衡會導致其出現拉應力,并且產生裂縫。而這一類的裂縫則可以通過對水灰比的控制,對混凝土攪拌的控制以及對建筑施工溫度的控制來進行解決,減少裂縫出現的概率
(四)化學性裂縫
在進行混凝土的使用時,除了一般的混凝土、水、沙之外,有時也會根據現場的施工情況來進行添加劑的使用。而這些添加了外加劑的預制混凝土,會因為自身所含的化學成分而導致化學裂縫的出現。這些含有大量堿性離子的混凝土會對混凝土造成嚴重的侵蝕,導致其出現疏松,造成混凝土性質的變化,并導致裂縫的出現,造成建筑結構的失衡。
四、工民建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裂縫的處理技術分析
(一)表面修補法
表面修補法是對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沒有影響的裂縫進行補救的修補方法,如溫度型裂縫。其操作方式是對表面裂縫進行重新涂抹水泥漿,并涂刷油漆,瀝青等防護涂料避免外部環境的二次腐蝕。在進行修復的同時為了避免由于結構的不穩定性,而產生的二次開裂,施工方往往會在裂縫的表面粘貼高柔韌性,高強度的玻璃絲布進行防護。
(二)灌漿封堵法
灌漿封堵法往往應用于對混凝土結構有影響的大型裂縫,如干濕型裂縫,化學型裂縫和深陷型裂縫。其封堵方式是利用壓力裝置將封堵材料如膠結材料,水泥漿,環氧樹脂,甲基丙烯酸等化學材料,打入混凝土的裂縫中,材料替代裂縫中的空間使其恢復支撐作用,進而對工程建筑的穩定性進行修補。嵌縫法,是建筑工程修補裂縫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其采用的則是塑料或者防水性的剛性材料。
(三)結構加固法
裂縫產生導致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對建筑結構穩定性的破壞,在裂縫出現時就應當考慮對其結構的加固,保證建筑的穩定性。其做法就是加大混凝土結構的堅韌程度和橫截面積。對可能出現裂縫的地方實行預加固,如添加鋼板進行支撐加固。也可以噴射混凝土加固劑進行預防裂縫出現。
五、工民建混凝土結構的施工管理措施
(一)做好前期的設計規劃工作
在進行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時,要想減少裂縫的出現,就需要重點關注設計階段,保證設計方案的質量,只有如此才能在源頭上對質量進行控制。因此,施工單位要做好質量體系的構建,做好現場質量管理,提高生產技術和建筑技術,保證工程的質量,以此來控制建筑的質量,減少裂縫的出現。在這一階段,為了更好地進行質量控制,就必須要對設計階段進行嚴格的控制,對施工圖紙進行嚴格審查,對于相關的建筑資料進行再三核對,通過對設計階段的掌控來最終實現質量控制。其次,準備階段還需要進行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技術的確立,對于混凝土模具的制定等進行合理的規劃,并同時做好混凝土結構預防,從源頭上減少裂縫的產生。
(二)嚴格做好后期的養護工作
作為工民建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的最終步驟,也是進行工民建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保障的重要環節,對于混凝土施工后的養護必須要做到專業細致。養護環節出現問題,會引發一連串的質量問題,例如裂縫、不平整以及起殼。因此,要想減少裂縫,就必須要要重視后期的養護工作。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工民建混凝土結構工程的整體質量,減少裂縫出現,那么就必須要對施工過程嚴格控制,對混凝土等相關材料審慎選擇,優化混凝土的施工工藝,并且做好施工管理和后期養護,通過對整個施工的協調管理來提高建筑的整體質量,避免裂縫的出現。
【參考文獻】
[1]羅榮鋒.工民建中鋼筋混凝土結構裂縫的控制措施[J].住宅與房地產,2017(3):186.
[2]何鏵強,劉健.工民建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裂縫處理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7(9):227.